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实秋一直是以散文、文学批评及文艺理论著称.但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梁氏很大意义上却是因其新诗的创作而逐渐走上新文学之路.然而对梁实秋早年诗歌创作的考察与研究在国内至今尚未受到多少学者的关注,因此,从新诗文体、新诗精神内涵等角度全面考察梁实秋清华时期的新诗创作,对于重新审视和评价梁实秋的文学功绩,挖掘和明确其在新诗史上的贡献及地位,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人性论”思想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存在。它的内核是以理性节制情欲、以抽象人性超越自然人性。通过对梁实秋人性论思想中的两个中心概念“人性”与“理性”的辨析,指出梁实秋的“人性论”正是欲借理性的力量来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一条既继承传统又吸纳西方文学观念的相对宽泛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梁实秋挥舞其从大洋彼岸的白璧德那里学来的人性论武器,分别针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国古典文学的佛道传统和时正兴盛的无产阶级文学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从逻辑上说他所肯定的就只剩下儒家文学传统了。其实他千里迢迢从美国学来的二元人性论,实质就是大受时人批判的宋明理学人性论,他要保守的也是这种积满历史尘埃的“以理制欲”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4.
梁实秋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翻译家,其成就十分突出,从他的生平、翻译思想、译例评析等方面可以初步认识梁实秋先生的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今的治税思想体系中,轻税思想都曾占有一定的地位.通过介绍古今轻税思想的内容,评析其对经济、社会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与老舍这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期、同一个地方各写过一篇题目同为《诗人》的小品文,他们笔下的“诗人”形象有异同,审美趣味也有异同.虽然有以上不同,但读他们的作品,都可以让人愉悦性情、调剂生活、忘怀得失,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大公报·文学副刊》始终关注着欧美文学,其文论与20世纪初期的影响研究有着密切联系:阐述歌德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属于典型的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谈论浪漫主义的得失,是为了揭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失范。由此可见,《大公报·文学副刊》关注别国文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中国文学自身,这些内容对后世比较文学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江健三郎是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曾五次来华访问.他从小熟读鲁迅作品,其文学本质与中国作家莫言非常相近,因此对中国文学有特殊的感情.研究大江健三郎及其文学跟中国文学的关系,在中日文学交流史上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工业化思想是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宝库的内核,是其在"内审中国情势,外察世界潮流"基础上融中外经济发展之学说形成与发展的.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三个阶段,内容涵盖了西方工业化发展认识、中国工业化发展重点、工业化布局、工业化路径等诸多方面,是一套系统、完整的实业治国方略思想体系,对其后的中国工业化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国未来的工业化改革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创作受西方古典主义和中国传统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展示永恒不变的人性为宗旨,作品取材琐碎,却经梁先生的演绎推敲显现出哲理性的光芒,文言化的语体更使作品散发者不同于现代散文的含蓄、和谐、简洁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文学社团,同时也是最早的翻译社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1919-1949)和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上均有着重要的地位。作者以操纵学派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意识形态对文学研究会翻译活动的影响。意识形态从原文的选择、翻译模式和翻译策略等几个方面直接影响了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确有影响,但它的影响并非绝对,从意识形态角度解释翻译现象不应忽视其解释力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2.
<正> 邓小平同志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形象”战略的思考,他早在1984年就首先使用了中国形象一词,当时是从香港回归与历史回顾角度出发的,以后逐渐地丰富这一思想体系,我们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就可以发现,他关于中国“形象”战略已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战略思想体系,并始终贯穿于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改革的理论体系之中。它既联系着祖国富强,又联系着国际和平与稳定;既联  相似文献   

13.
顺口溜是中国典型的文学体裁,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都有悠久的传统。本研究以典型的中国顺口溜为语料,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其文体特征。本文从话语基调、话语范围和话语方式三方面进行功能分析,同时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义等层面分析语料。对顺口溜这一文学体裁的非文学分析揭示了其形式上的本质。本文进而分析顺口溜的社会功能,在其社会功能和文体特征之间建立联系。本文指出,顺口溜的文体特征塑造了其特殊的传播模式,同时顺口溜社会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它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研究,往往存在着脱离其语境的弊病。本文通过运用“文学场结构”的概念和方法,力图找到一种用“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的悖论关系来表述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方法,来克服和避免这一弊端,并用此方法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中被忽视和曲解的一些问题做了概括性的分析,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对"新世纪文学"的想象至今,"新世纪文学"作为一种学术命名,已被广泛使用。笔者认为,一个社会性时间的"新世纪文学",也即所谓的"文学新世纪",对分析认识晚近以来中国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最初,是因为人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忽然意识到当代文学的文化背景、整体氛围和格局,乃至人们的文学意识都已悄然改观,因此使用"新世纪文学"这个概念试图对其进行现象探讨。本文描绘新世纪文学的图景,针对当代文学想象力弱化的现状,分析传统文学法则在遭遇不同亚文化群体时所陷的困境,并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可能的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6.
屈原辞赋在表现手法上给后世提供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前引",其作品表现出爱国爱民情怀、深深忧国忧民思想,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屈原是中国文学之一"源",他养育了中国文学,陶冶了炎黄子孙,其作品的影响力量是巨大而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26日—28日.中国商业文学研讨会在湖南商学院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商业文学的界定、内涵和外延,一定时期和领域的商业文学研究,文学史与商业文学的平行研究等议题展开。这次研讨会的举办,汇集全国各地对此有兴趣、有研究的各住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中国商业文学的有关问题,有利于将中国商业文学研究引向深入,从而开阔中国文学的研究视野、拓展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解读庞德的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不容忽视。诗人庞德所翻译的中国古诗明显不符合传统译论“信”的标准。其创造性的翻译体现了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也是庞德对文学翻译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借鉴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概念,我们试图解读"沈从文热"现象的文化内涵,即20世纪20年代以来期待视野对其文学文本的积极再创造与多重展示。随着期待视野从"文学为人生",到"文学为政治",再到对"文学为人生"的复归以及"文学为审美"的嬗变,"沈从文热"经历了由盛转衰、复又兴盛的发展轨迹。以"沈从文热"现象作为个案研究,亦能窥见中国文学批评史百年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20.
小川环树以语言学为基础,用文学研究作为精神史研究一环的方法,围绕先秦至宋代诗歌“风”“云”意象,将不同时代的作家和作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勾勒出中国文学史发展的一个侧面。日本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虽然对我国文学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和参鉴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比如,小川环树并未探讨唐诗中的云意象、其所论唐诗中风云意象单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