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轨时期的工资差异:歧视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扭曲,使农村迁移劳动力融入城市生活,对于一个健康的城市化过程和经济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研究表明,政府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要和积极作用,尽量减少劳动力市场扭曲,消除对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歧视,加快培育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2003,(2):70-7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市场为导向的城市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就业。未来二十年间,我国本已数量庞大的农业富余劳动力仍将不断增加,急需转移到其它产业.另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和集镇虽然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据市外地劳动力就业管理中心近三年来对社区内外来人员从业状况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一季度福建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一些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均呈现求大于供的状况,而这些城市都位于福建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劳动力流动应包括一次决策和二次决策两个阶段,文章据此构建了"二阶段"框架下农村劳动力流向多元化的微观机制分析模型,并通过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后发现:(1)在乡城迁移-城乡回流模型中,预期净经济收益是决策流向的关键变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和城乡非工资性收益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推动作用,而城乡生活成本差距和心理成本差额的存在和扩大则会阻滞劳动力流动。(2)在折回式回流模型中,城市生活能力水平是决策城乡回流、折回式回流或是继续留城的关键变量。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资水平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城市生活能力,而较高的基本消费水平和居住消费水平则削弱了劳动力的城市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预期净经济收益和城市生活能力净值是分析在制度约束下劳动力流向多元化的微观理性的重要角度。预期净经济收益是劳动力是否进行乡城迁移的决策原则,其取决于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生活成本差距、非工资性收益差额和心理成本差额。城市生活能力净值是衡量劳动力能否克服流入地的制度约束和经济障碍的标尺,对已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能否继续留在城市还是进行城乡回流或折回式回流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外企业》2003,(2):64-69
目前,无论是就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还是异地转移、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均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就业风险远大于城市劳动力,这是影响农业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6,(22):18-20
基于河南省建筑工地现场劳动力调查数据,对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已经开始呈现供应不足和一定程度的老龄化问题,现有劳动力还存在素质不高,技术能力不强问题,且劳动力对建筑业的就业意愿较低。据此,建议河南省应该改善建筑业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建筑业工薪水平,吸纳年轻劳动力,加强建筑工人培训,关注建筑工地高龄工作人员,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中外企业》2003,(2):21-30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扬州市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务输出,对于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推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企业》2003,(2):40-44
农业劳动力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农业劳动力的剩余,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扬州市的实践表明:不同产业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推力,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不断需求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外在拉力,农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和追求自身发展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动力,科技进步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推动力,政府力求保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力。扬州市的实践还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影响到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农村、农民的事,而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一个县、一个市小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需要国家的宏观制度环境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村家庭收入,更是有效地促进了二、三产业发展和城市的繁荣。本文从扬州为例,分析了扬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劳动力转移和工资性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解决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价格法”测算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基础上,利用工具变量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并探讨了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的提高将显著降低城市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劳动力资源错配程度,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限制劳动力流动和抑制就业市场规模扩大进而造成“劳动力-岗位”匹配失衡引起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配置过度的四五线城市和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更加显著。研究将市场分割的测度推进到劳动力要素和城市层面,提出了我国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要素市场,畅通劳动力在区域之间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背后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十几年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劳动力技能结构差异(以受教育程度来衡量)不仅在静态上呈现巨大差异,在动态上也表现出日益分化的态势。而对其分化的成因,已有文献还缺乏深入的讨论。本文基于住房价格的视角,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为何趋于分化。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升显著推高了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水平,其中的机制主要来源于不同技能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差异:高技能劳动力更偏好高房价;当进一步控制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后,城市劳动力对高房价的偏好显著下降。因此,中国城市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城市资源分配和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城市房价的分化上涨是不平衡发展的一个典型表象,而这一表象背后的城市公共资源分配差异带来的劳动力技能结构分化才是需要政策层面予以关注的。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中国就业》2006,(7):12-16
工业化、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这一过程必然要求农村劳动力即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向城镇转移就业。大量农民工离开乡村跨区域流动,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收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找到了出路,避免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为城市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从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角度看,必须解决往返于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以建立统一的市场秩序、促进农民工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5.
魏经会 《中国就业》2006,(11):41-42
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渔业就业状况 截至2005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渔业就业总数406299人。其中,专业劳动力160238人,兼业劳动力246061人。  相似文献   

16.
集聚经济影响不同规模城市间收入差距的同时会加剧城市内部劳动力工资收入不平等。本文基于拓展的双层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构建分析城市规模对技能工资差距影响机制的模型,从劳动力技能溢价的角度对城市规模导致的城市内部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CHIP2013微观数据,实证探讨城市规模是否存在劳动力技能偏好从而影响城市内部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可观测的劳动力个体特征、城市特征以及行业和省份固定效应后,城市规模对技能劳动力与非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距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缓解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以及在改变技能划分标准、工资计算方法和城市规模划分方法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为中国技能工资差距的扩大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消息,由于新增劳动力将在今年达到一个高峰,中国今年的就业形势将面临更大压力。“劳动力供给增量达到峰值,劳动力需求难以大幅增长,劳动力总量仍然严重供过于求”。预计今年,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也将不足,而随着部分东部城市开始讨论人口控制政策,还可能造成东部就业空间的紧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力市场行业分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劳动力市场内部出现了行业分割,劳动力在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之间缺乏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分割有许多消极影响。因此,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赵新安 《活力》2010,(8):57-57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先后启动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等项目。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本文拟结合我市实际.通过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培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索优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认为城市消费集聚通过增加当地居民效用促进劳动力流入,且这种作用通过累积因果循环效应不断得以强化。基于2006—2015年城市经验数据,本文测度了35个大中城市消费集聚水平,并运用GMM模型、门槛模型对消费集聚与劳动力流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消费集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作用具有显著门槛效应,即当消费集聚大于门槛值时,消费集聚才会对劳动力流入有显著正向作用。因此,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要重视消费集聚功能的发挥,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以吸引充足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