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方向 1.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然形成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收革的实质,就是把原高校后勤服务性质的工作从高校剥离出来,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建立起有特色的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系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标志是:人、则、物。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并从高等学校中剥离出来,成立一个独立自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服务型企业实体,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高校后勤改革的指导思想,分析了当前高校后勤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就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改革与社会化及其具体措施和建立教育服务产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亚伟 《经济师》2009,(6):95-9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阐述了创新与理性关系的基础上,对高校后勤服务创新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理论性进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建国 《经济师》2010,(7):105-106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剖析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质,对高校后勤问题的相应对策进行了经济学分析,阐析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意义。明确社会化改革的下一步应重点解决后勤实体的企业化建设、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以及一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是一项与高等教育改革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是精简高校管理人员、减轻高校财政负扣、增强高校后勤服务保障力的关键。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承认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体现后勤服务的经济效益。第二,明确后勤服务社会宗旨,提高服务水平。第三,减轻高校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7.
胡方云 《经济师》2008,(8):118-1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创新的过程,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能过对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困境的分析,提示高校后勤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并进行认真的思考,找出高校后勤改革的一般规律,走出困境,从而促进其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3,(9)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随着近些年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张、办学质量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下,对后勤管理与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一样,我国高校后勤工作也经历了由计划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并逐步完善,相应地,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正有序地推进并取得初步的成效。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下,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并实质性的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的一个重大的课题。文章就这一领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吴述铭 《当代经济》2009,(19):116-117
在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校级财务部门在改革过程中,研究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问题,寻求理想的财务管理对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并促进了高校后勤的真正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后勤产品的经济学属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对高校后勤市场结构和生活服务产品经济学属性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按竞争性私人物品确定供需双方的生产关系,按教育属性组织具体的服务产品生产的观点,从经济技术的视角论证了社会化改革应坚持市场化的大方向,并要坚持走现代企业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彪 《经济师》2003,(3):91-92
高校后勤工作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经济活动 ,既有经济特点 ,又有教育属性。文章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运行模式、服务价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提出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的主张  相似文献   

12.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高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推向深入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应着眼于服务第一的观念,建立健全有效的后勤保障网络,形成全方位、高质量、功能齐全的后勤服务系统,以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需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要清楚地看到,任何一项改革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同志对实行社会化保障在思想观念上一时难以转弯。有的习惯了传统的保障方式,认为原有的保障模式可靠、保险;有的只顾眼前利益,不愿从全局上考虑问…  相似文献   

13.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社会化,其核心标志是:人、财、物逐步实现与学校行政管理体制脱钩,其现有的后勤管理体系,参与社会范围的平等竞争,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改行政拨款为收费服务。形成市场驱动,自主经营,有偿服务,自负盈亏,并以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形式组建成下设若干个服务经营实体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转制后的学校与后勤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以契约为主的甲、乙方关系。由此而带来的财务管理也要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过程中,后勤的服务功能在内生的基础上也会衍生出一些外化的功能。首先,对后勤社会化服务功能的内生和外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了高校后勤服务的内生功能,以及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内生功能的拓展和变化,接着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服务功能的外化及其表现;最后,对后勤服务的内生和外化功能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至今历时十余年,这给高校后勤工作带来巨大的生机与活力。高校后勤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拓展服务领域的同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并从实践中摸索出一套不断发展壮大后勤产业,实行企业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高校后勤企业大多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运行,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管理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并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集团,是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从原高校后勤系统整体剥离出来,并按照国家有关的改革政策组建而成的后勤经营单位。这些后勤实体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后勤集团是高校的受托方,对学校的资产和资源进行组织经营,以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服务功能要求,既要满足学校后勤系统的“三服务”、“二育人”的要求,同时又要满足学校的资产价值保值增值的要求,后勤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服务质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健全的财务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后勤集团的管理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高校后勤集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6)
自1985年国务院明确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针以来,随着1999年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的启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后勤改革已历10余年。虽然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展历程,通过对高校后勤主要改革模式的分析,指出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国欣 《经济师》2006,(5):90-9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文章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成就和意义、高校后勤实体的属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外高校后勤服务模式,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校的后勤社会化程度很高。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高校后勤管理与服务体制的不同,宿舍和餐饮管理与服务状况的不同,加深了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和理解。笔者认为建立完全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政府应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并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改革措施,高校要建立开放有序的校园市场。我们必须借鉴国外高校的后勤服务运行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出现了许多成功及失败案例。本文从分析高校后勤资产产权界定入手,明确产权明晰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对高校后勤资产明晰产权的设想,以对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