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静 《活力》2012,(10):149-149
一、会计错弊的含义与特点 会计错弊是会计错误和会计舞弊的统称。会计错误指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其主要原因是:1.会计差错并非出于故意,而且从客观后果来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中获益。2.会计差错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许多原因,常见的产生会计差错的原固有:采用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帐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错误,精计已完成交易.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等。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失真防范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差错和会计舞弊是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形式。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确认、计量、纪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通常包括利用准则制度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账户分类以及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交易;提前确认未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一、错帐出现的原因 在会计电算化下,错帐的出现,有可能是软件设计时考虑不周,导致某些限制条件“过宽”或“过窄”。但计算机本身不能辨别这种错误,这不属本文讨论的范围。在这里重点讨论计算机错帐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况。 目前,绝大多数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是把人机界面划为会计  相似文献   

5.
此法就是用二去除错帐差额进行查找错帐的方法。该法适用于查找错记帐对,将方向记反这类错帐。这种类型错帐的特征是其差错数额为偶数,并是需要查找数的两倍。因为数字记反方向,就会使一方的合计数加大,而使另一方的合计减少,其差错数额应当是记错方向数额的一倍,故错帐的差额数必然是偶数,如果差是奇数,就不是记错方向的错帐,因而也就不能用二除法进行查找。  相似文献   

6.
会计差错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按发现及归属期间分为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本期发现的属于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期或报告期以前期间的会计差错,前者称为当期差错,后两者统称为前期差错。企业在日常核算时,应及时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调帐及调整相关报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的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非重大之分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确区别错误与舞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计查处定性时,有把错 误与舞弊归并为错弊的 作法。这种归并,往往导致审计定性判断和处理的混淆。而正确区别错误与舞弊,是定性处理的重要前提。因此,正确区别错误与舞弊,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错误,在财务会计中也称为差错,通常是指当事人在计算、  相似文献   

9.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常见的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0.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如:会计政策使用上的差错,会计估计上的差错,其他差错等。对于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应从三个标准来考虑:一是会计差错发现的时间,我们可以将会计差错分为当期发现的会计差错和日后期间(日后期间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发现的会计差错。二是差错所属的期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属于当期的会计差错、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仅限于日后期间发现的会计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三是会计差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重大的会计差错与非重大的会计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10%及以上,是认为重大)其中,标准一决定了会计人中应遵循及时性原则,于发生会计差错时进行更正处理;而标准二、三则决定了会计人员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哪些相关科目。  相似文献   

11.
前期会计差错是对在编报前期会计报表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信息,以及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没有运用或者错误运用,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上两种信息而形成前期差错的形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会计差错更正是指对企业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因会计差错发生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会计差错的重大与否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对于会计差错的审计调整,在审计实务中至今无章可循。为此,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会计差错是指企业会计核算中在计量、确认、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因其发生的时间不同、发现的时间不同以及是否重大等,所作的调整处理也不同。笔者以为,要正确选择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关键是要对会计差错作正确的分类。下面概括的是与更正方法的选择有关的会计差错的分类。按会计差错发现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会计差错、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后发现的会计差错。按会计差错发生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本期(即发现当期)发生的会计差错、前期发生的会计差错。对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  相似文献   

15.
会计差错是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会计差错如不及时更正,可能使会计报表严重失实,影响报表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因此当企业发现会计差错时,应及时更正。  相似文献   

16.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2)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企业产生前期差错的原因主要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不论属于何种原因形成的差错,一旦发现就应对其进行更正。  相似文献   

17.
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它可以发生在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的任何环节,而在当期或以后的任何期间被发现。按照对会计报表可靠性的影响程度, 会计差错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这种差错的产生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其较为明显的特征是金额比较大,如不调整有可能误导  相似文献   

18.
一、前期会计差错的概念及表现形式前期会计差错是对在编报前期会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信息以及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没有运用或者错误运用,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相似文献   

19.
更正错帐的方法一般有3种:即划线更正法,红字冲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一、划经更正法:在结帐以前,发现置帐错误(记帐凭证本身未错),可用划线更正法予以更正。即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面划一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的字迹仍可辨认,然后在紧靠被划去的文字或数字的上方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记帐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以示负责。对于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得只更正其中的错误数字,对于文字差错可只划去错误的部份。例如:把18.647元错记为16.847元,应将16847元全部划去,不得只划去68,如下列所示:18.64746As4TIXXXI一…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大多数审计教科书对审计调整这部分内容,或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论述。审计调整仍是一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分析辨别审计调整与会计错帐更正(以下简称错帐更正)的关系,对于指导审计调整实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审计调整与错帐更正的区别审计调整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错弊事项、不恰当的会计处理所作的纠正,以促使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能真实正确地反映其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错帐更正是会计人员发现帐簿记录错误时,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用药水消除字迹,而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予以纠正。由上可知,审计调整与错帐更正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主体不同审计调整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结束阶段,根据审查情况,调整有关帐项,编制"帐目调整通知书"连同审计报告、审计决定通知被审计单位据以调帐。也就是说,审计调整是由审计人员来实施的,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