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储蓄仍是首选近年来,我国虽然连续六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但银行存款余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屡创新高。这是因为:第一,现在人们有钱存银行,已不再关心储蓄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收益,而是看重其可靠性和安全性,他们认为安全比利息更重要;第二,由于受到就业、住房、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原因的困扰人们发展、生存的压力加大,这是许多人增加储蓄投资"以备后用"的主要原因。即使银行利率再次下调,居民还是对储蓄情有独钟。国债供不应求去年财政部共发行了222亿元凭证式国债,是历年来国家向个人发行国债数量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VEC模型的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影响较大,但它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资本形成的真正来源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4年期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储蓄与投资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VEC模型的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存在长期正相关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我国居民储蓄与投资之间可能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政府储蓄虽然对投资影响较大,但它与投资之间并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资本形成的真正来源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1999年意义非凡。在这一年中,我们将迎来新中国50周年华诞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辉煌时刻;我们将揭开历史的新纪元,迎接又一个千年的降临。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市场需求将有所升温,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好转。对多数投资者而言,1999年是个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和收益同在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里,广大投资者究竟会相中哪些投资领域呢?银行储蓄无须参加思索的选择近年来,我国虽然连续6年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但居民手头的余钱流向储蓄的主要方向并没有多大改变,银行存款余额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屡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由于融资手段、渠道的增多和社会居民金融意识的增强,储蓄已不再是居民唯一的选择,而是逐步向资产保值和追求高额利息收益转化,储蓄分流现象日趋严重。本文就储蓄分流对储蓄存款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储蓄分流的概念要搞清储蓄分流,必须首先搞清什么是储蓄和投资。宏观经济学对储蓄定义为可支配收入减消费后的剩余。把投资定义为资本形成,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和产成品等存货的增加以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成。从宏观经济学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我们可以把储蓄分流定义为对潜…  相似文献   

6.
银行取消三年期以上储蓄的保值补贴,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会逐步下调。在这种情况下,居民的大量存款投向何方,收益会更好一些?本人认为,投资股市正宜时。 为什么这样说,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国民经济经过三年之久的宏观调控,已基本达到目标。新一轮经济周期将从下半年开始,每一个经济循环周期一般为4—5年。这期间  相似文献   

7.
尽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整体上居民对投资理财的参与度偏低,途径单一,主要为储蓄和股票,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利率变动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很小,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差,导致利率并不是目前影响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因素。所以,文章研究的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和坚持利率市场化显得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调查问卷和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哈尔滨市城区居民投资理财产品行为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表明:学历、对理财产品风险的认知和理财培训是影响居民是否制定理财规划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人收入、学历、理财培训和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是影响居民是否选择储蓄外理财产品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哈尔滨市城区居民对投资理财的认知程度偏低,理财产品以银行储蓄为主,数量较少,种类较单一.树立城市居民理财观念、提高理财产品认知度、加强理财培训有助于投资理财产品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颖 《辽宁经济》2004,(5):67-68
截至2003年9月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从1998年到2002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平均每年递增17.1%,远远高于GDP年均7.7%的增长速度。在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不断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投资品种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出现高于GDP近10个百分点的储蓄存款增长速度,目前高储蓄率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了。如何分流巨额的储蓄,将储蓄资金以更高的效率转化为投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缔造多赢格局,已成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下面笔者对加速储蓄向投资转化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转化促进经济新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储蓄急剧增长,投资所产生的供给又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系列看似悖论却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储蓄增长原因,剖析我国投资结构现状及投资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后,结合有效投资理论认为;我国应加快培育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居民储蓄向有效投资的转化,确保我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几年里,保值储蓄对我国大部分居民来说,一直是最具吸引力的个人投资渠道。保值储蓄是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情况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的一项金融调控措施,其用意在于:(1)保证储户基本利益不受损失。三年期以上定期保值储蓄存款的名义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2)抑制消费、增加储蓄,降低通货膨胀率。保值储蓄对减少居民即期  相似文献   

12.
"收支透明化"才能有经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说的"收支透明化",是指两个领域里的事情:一是居民的收入和储蓄;二是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支出。去年年底的居民储蓄总额已达7.2万亿元,而今年开头的第一个月,居民储蓄又增长了1200多亿元。储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而这样快速  相似文献   

13.
秦梦 《特区经济》2012,(7):30-32
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关系到人们的储蓄与消费问题,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并运用广东省1990~2010年的数据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老人赡养比、儿童抚养比与广东省居民储蓄进行验证。通过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水平无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会对居民的储蓄水平产生影响,人口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高速增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消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居民储蓄资金的居高不下,居民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但居民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多以业务员的推介为选择标准,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承担着较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种类、存在的问题、应关注的风险、进而提出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子慧  孟昕 《辽宁经济》1999,(10):44-44
我国社会资金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中介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通过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供给完成的。这一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来单一渠道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为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拓宽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完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一、当前储蓄投资转化机制运行及弊端在当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主导地位,即国有商业银行是居民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投资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处于不断上升、加速增长的态势。但是2006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在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增幅却出现了下降趋势。进入2007年,增幅缩减速度加快。本文对1995年第一季度至2007年第一季度居民储蓄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和实证研究,估测我国居民的储蓄函数,认为我国居民储蓄主要受收入影响,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差。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储蓄分流有一定作用,但还不明显。这一结论表明我国居民储蓄具有较强的经济理性,基本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但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建设上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刘安 《发展》2011,(6):79-79
本文对甘肃省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作了定性分析,从居民储蓄周期性增长趋势与居民储蓄影响因素方面,运用"趋势百分比法""环比法""逐步回归法",对影响我省居民储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预期性消费的角度出发,依据现阶段居民的储蓄状况,分析居民的储蓄动机及影响因素。同时,文章对国内外居民的储蓄状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保障机制、社会制度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燕华  白燕 《发展》2008,(6):144-145
储蓄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从来都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储蓄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