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的房价已大大超出城镇家庭的承受能力,究竟是哪些因素制造了楼市泡沫?笔者从需求、供给及相关群体三个方面、六个因素进行论证,认为导致中国楼市泡沫的主要因素有:城市化及家庭小型化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各种热钱对楼市的拉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手段;土地有效供给不足;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官员提升房屋成本;媒体、经济学家、银行等利益共同体对房价的放大。  相似文献   

2.
郑榕 《中国市场》2014,(51):149-150
在2014年楼价迎来拐点时,多地市地方政府却对中央下发的"限购令"、首付比例上松绑,使中央楼市调控政策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论述2003年以来中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三个阶段,来描述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并从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及房地产泡沫指数等方面指出房价偏离调控目标,以此来阐述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的失效。同时,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政府的利益分析、消费心理分析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分析来讨论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原因,并据此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中国的房价上涨不是由于供给短缺引起的,而是由泡沫需求形成的,这种泡沫需求就是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所以,要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上涨,必须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而要挤出这种需求泡沫,需要政府、开发商和建筑商三者合作,形成"平价房建设机制",使房价回归正常的市场轨道,这是抑制房价上涨的战略性政策选择。保障性住房属于社会福利政策或救助政策范畴,是从结果上调解社会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房价上涨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推动房价上涨的供求矛盾,因为房价上涨并不是低收入群体对住房的需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4年,持续上涨多年的房价在部分城市开始出现下降。成交萎缩、价格下降、投资回落、房贷收紧表明楼市低迷,由此"拐点论"、"崩溃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上演救市大戏,对楼市进行干预。如果地方政府习惯于重走救市老路,多年来促使房价回归合理的调控目标将会落空,部分城市住房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更加恶化。楼市走向关系国计民生,无论房价是涨是跌最终要交由市场决定。保持调控定力,不仅适用于宏观经济,也同样适用于楼市,地方政府救市应三思慎行。  相似文献   

5.
"促需求"、"去库存"是2016年全国房地产改革的总基调。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是解决结构调整问题的关节点,二三线城市成为去库存的重点区域。各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楼市政策,采用多种形式"去库存"。本文结合合肥、南京、苏州等城市出台的政策对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扩大政府购买、降低房价、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系统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历经数次调控,房价依然坚挺,从供求方面分析了住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住房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加上垄断的供给方定价和繁杂的交易环节税费使得房价不断上涨,政府2008年调控政策的反复又使人们对政府调控信心不足,产生了房价上涨的预期,催生出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供求缺口进一步扩大,房价屡创新高。因此,政府应该从保障房建设和挤出空置房两个方面入手,扩大住房供给;取消重复征收的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税费,简化行政审批,降低住房成本;完善金融市场,引导中高收入家庭理财投资,抑制住房投资需求;判定投机行为违法,打击楼市投机活动。  相似文献   

7.
对于居高不下的房价,本文认为应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着手,需求方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运用金融、税收手段,以家庭为单位,征收差别物业税,并对购房贷款实行差别利率;供给方面必须打破当前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结成的利益联盟。结束土地财政,改善房屋供给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8.
侯纲 《价格月刊》2013,(2):28-31
在分析中国城市化和土地资源稀缺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与房地产业发展有关的社会现状,进而对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四个市场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需求大于供给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房价上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上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构造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土地财政"必然推动房价持续上涨,从而降低居民个人的效用并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房价越高,地方政府的效用就越大,因而地方政府具有推动房价上升的内在激励;由于地方政府的效用与商品房成交量的关系不确定,地方政府一般具有豪宅偏好,而忽视中小户型大众住宅、经济适用房和康租房的供应;给定"土地财政"现状,在地方政府相互竞争情况下,中央政府通过商业银行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存在极大的困难.为证实上述结论,本文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发现,地价在5个季度内都对房价变化有解释能力;从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中又发现,供给方程中地价的系数统计显著,地价对房地产价格和成交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中国亦难以独善其身。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环节,楼市也步入寒冬。经过08年的调整,像过山车一样往上直冲的房价被遏制。近期,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效应不断累积,房价逐步回调,市场也有了趋好的势头。相对往年春节楼市的清淡,今年京城楼市局部区域出现了"反季节热销"的局面。事实上,从08年年底开始,北京、广州等地的楼市就出现了自用需求增强,买楼信心复苏的现象。到了春节后,股市渐有"牛"意,更让购房者蠢蠢欲动。楼市的波动似乎在表明:每当房价回落到一定程度,市场的刚性需求就相应释放出来。眼下,楼市"抄底"无疑成了焦点话题。价格是最大的诱因,观望的购房人在等待时机出手"抄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房价泡沫、金融风险及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在2007年一季度至2017年四季度四个直辖市基本都存在一定的房价泡沫;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对四个直辖市的房价泡沫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四个直辖市房价泡沫冲击对四个直辖市房价泡沫及金融市场信贷的影响强度与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本文对导致这些实证研究结果的理论机制进行详细论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粉丝热议     
《新财富》2013,(4):13-13
2013年两会期间,楼市再次成举国瞩目的话题。政协委员、香港祥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天认为,各种手段都没把房价压下去,说明楼市没有泡沫。而万科董事长王石近日在微博上表示,“中国楼市房价存在明显泡沫,一旦再疯涨或失控”,更是引爆了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地区竞争、土地供给结构与中国城市住房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彬  李超 《财贸经济》2020,(5):116-130
为了分析地区竞争下地方政府间土地供给结构的策略互动及其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本文在归纳梳理中国土地供应法规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居住用地需求和工业用地需求的两城市模型,探讨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的动机及其经济后果,并基于2006—2015年城市面板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受约束的条件下,地方政府有激励以减少居住用地为代价提高工业用地供给,进行招商引资竞争;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情形相比,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时,工业用地的供应量更高,居住用地的供应量则偏低,工业地价与居住用地的价格差异增大;地方政府对土地供给结构的干预,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共同推高了房价。此外,地方政府干预土地供给结构会影响到相邻地区的供地策略。研究对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改革、从供给侧解决高房价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价推动下的房价上涨逻辑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目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作为二线城市的哈尔滨近年来房价异常的走势也能够得到印证。形成高房价及房价泡沫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利益的幕后推手,并由此形成了地价推动下的房价内生上涨机制。高房价的负面影响很严重,尤其在民生和潜在政治危害等方面。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出路是改革现行土地出让金分配方式,由中央财政统筹安排。  相似文献   

15.
崔鑫 《中国科技财富》2010,(2):123-123,126
中国楼市从1998年发展到今日,历尽了数十个春秋,房价从最初的缓慢增长阶段发展到现在的逐步调整阶段,从2009年楼市的发展趋势看,市场的调整态势仍将延续。不过与此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支持力度却将进一步加大。在房价进一步回归理性的同时,改善性需求将推动市场成交量的回升。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中国的楼市将会给我国人民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价泡沫变动趋向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雷  黄素心 《商业研究》2011,(10):191-195
本文通过采用单位根与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北京房价泡沫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汇改对北京的房价泡沫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汇改前,房价与经济基本面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泡沫不存在;汇改后,房价泡沫产生,受到紧缩性政策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变化和外资进入的影响,泡沫程度呈现出"横S型"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纯经济学的角度看,房价问题已催生了一种极其危险的"资产配置"方式:住房价值在家庭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整个家庭资产配置的结构性风险势必也越来越大;房价问题还压抑、扭曲着其他投资方式的扩展,比如,有很多人将股市赚到的利得去投资"楼市",这无异于股市"抽血"推高楼市。而一旦未来股市调整,楼市变成了慌不择路的资金之"避风港"。这个意义上,"房事"爽与不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其实已成为危害中国投资渠道延展化、健全化的"最大敌人",是一个危害国家经济、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肿瘤性问题"。它的后果之可怕已被日本及中国台湾地区所证实,它亦为新加坡、瑞典等国家所高度警惕。目前来看,房市鏖战,战得辛苦,而胜败却依然无法料定。  相似文献   

18.
对未来楼市的预判如下: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土地同权同价是一个漫长的改革过程;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在持续;房地产泡沫破灭的不确定性加大;楼市调控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中国楼市从"冰点"到"高烧",房价"一击冲天",社科院蓝皮书甚至断言:我国已经85%的家庭买不起房,广大公众已经呈现出面对高房价难以企及的局面。而面对疯狂上涨的房价,2009年底和2010年初国家已经出台了连续的调控政策,那么百姓如何看待目前的房价,又如何评价这些政策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利用因子分析和交叉谱分析方法探讨了我国城市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显示:短期内,我国城市房价将持续面临来自需求因素的上涨压力;长期内,政府需要有效调控供给因素才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调控房价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