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下降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国债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筹集更多资金,以加大公共投资支出。因此,国债政策也就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发挥国债政策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防止国债规模过大对财政收支造成难以承受的压力,避免像某些发展中国家那样因债务问题而陷入财政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国债规模的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衡量国债规模的量化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规模都日趋偏大,超过了一定界限,其负面效应将逐渐显露出来,形成财政风险,因此我们应慎重对待和处理国债负担及其规模,坚持适度国债规模战略。  相似文献   

3.
贾康 《浙江经济》2004,(7):37-37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今年拟发行建设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同时要逐年调减发行国债的规模。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国债规模适度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衡量国债规模适度性的指标分析随着各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国债规模适度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人们开始运用一系列的指标来对国债规模进行衡量。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国债规模的几个指标主要有:1.债务依存度。即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6.
马蓉 《发展》2007,(6):46-47
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它是中央政府凭借国家信用向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手段,它是国家有偿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8.
自1998年我国实行以国债政策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实现了经济的软着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我国的国债规模有了迅速的发展,累计国债规模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水平,这自然引起人们对国债的债务风险问题的关注。本文试图就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国债风险如何以及如何实现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验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最优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数理分析。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具体的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对国债发行规模的最优化理论进行了实验分析,结合我国国债发行的历史数据,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出国债发行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国债还本付息额的灰色相对关联度,然后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各重要因素作关联度排序,最后对由这些因素衡量的我国的国债偿债能力、国债应债能力、国债依存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1996年底,我国历年发行的国债余额已达4265亿元,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6.78万亿元的6.3%。相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还小得很。美国的国债余额现在大约近5万亿美元,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5%,德国国债有2万亿马克,为GDP的60%,英国和法国大约是54%。因此,  相似文献   

12.
13.
14.
周宏安 《特区经济》1996,(12):33-34
<正> 自1981年起,我国每年都发行大量国债,国债的发行和偿还是否会引发通膨胀,是否会引发资金分流,造成政府预算排挤企业资金需求,都是金融只是议论的焦点.(一)国债发行对货币流通的影响从一般意义上说,政府发行国债一方面起着收缩货币流通量和减缓货市流通速度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使“潜在”的货币变为现实的货币,从而起着即期货币流通量扩张的作用.具体到不同的发行对象,其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国债的承购对象包括民间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下面我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这个问题.由于绝大部分的货市流通都是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假定各购买主体的货币都没有离开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5.
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促使我国国债规模急剧扩张,考察我国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对于控制和防范国债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建军 《环球财经》2003,(11):66-68
在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本身尚存巨大悬念的情况下,与其相关的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能否获准推行,没有人敢打包票。  相似文献   

17.
逯涛 《理论观察》2005,(1):122-123
伴随金融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央财政部发行的凭证国债在发行和兑付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中国人民银行要对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及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机制,建立新的国债发行体系,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监管职能,才能积极有效地实施财政政策,增加中央财政资金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国债规模与国债市场金融功能的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毅 《南开经济研究》2005,(2):99-100,106
摘要:我国国债市场的未来发展面临着维持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与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淡出之后,对国债发行规模如何调整将影响着我国国债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长远发展。由于国债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维持足够的国债规模是极为必要的。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将隐性国债逐步显性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既能够化解潜在的政府债务风险,又能够推动国债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进一步膨胀,因此,不免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担心:现有的国债规模是否过度了?这样的国债规模是否会造成沉重的偿债负担从而影响到未来的经济发展?这是当前学术界和实际决策部门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我们通过对衡量国债适度规模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结合分析中国现在的财政经济状况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走势认为,今后若干年内,对国债发行规模进行增长中的"微调"或许是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自1998年开始实行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从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国债规模的三个主要指标定性定量地分析了我国国债的规模,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国债规模的逐渐扩大,国债风险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