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房好过年     
就要过年了! 想想小时候在乡下,一进腊月,鼻涕虫们就数着日子,眼巴巴地盼着吃团年饭,过正月初一。不为什么,就为那一年到头难得吃到的一点肉和鱼,难得一乐的玩龙灯和放鞭炮。  相似文献   

2.
@张鸣:中国人过年,其实主要是过除夕,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包饺子。这么多年,除夕不放假,逼得单位过了中午就放羊,好些一家之主,张罗年夜饭都来不及。  相似文献   

3.
回家过年     
迈过腊月的门槛,对家乡的思念便开始浓郁起来。元旦刚过,妻就问我:我们今年在哪儿过年?蓦然回首,岁月的流逝带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小时候的那股质朴、天真的劲儿,随着年岁的增长已渐渐地淡泊了,对过年的企盼也是如此,其诱惑似乎已荡然无存。如今,虽然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年节里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始终没有小时候在农村过年的那种真实、高兴的心情。家,是浓浓的牵挂和醇醇的亲情。我们向往家,不仅仅因为它是安身栖息之处,更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寓所。今年,一定要回家过年。农村的老爹早就打电话问我咋恁长时间没有回…  相似文献   

4.
过年去哪儿     
《房地产导刊》2014,(2):28-29
忙忙碌碌又一年,转眼间热闹的2014春节就过去了,无论是地产大佬,还是文体明星,都盼着能跟咱普通人一样过个难得的假期。本来嘛,生意之外就是生活,赚得再多还是要有时间轻松一下的。以下我们就来看看名人们过年都去哪儿!  相似文献   

5.
过年     
故乡的农村一般把过春节称为"过年".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除了可以饱吃几顿饺子和尽情玩耍外,印象最深的还是过年前后一个来月的时间内,从家庭到四邻,乃至整个村庄内所弥漫的那种逐渐浓烈,达到高峰后又渐渐消退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6.
《中外管理》2010,(2):103-107
年夜饭,无论如何都要算春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了。即使在过去的困难时期,这顿饭也一定是精心筹备、最为奢侈的蛊宴。记得父亲回忆他小时候过春节时的景象,恨不得一进入腊月就开始筹备年贷,离正月初一还有好几天就要开始准备过年的好吃的了。什么炸素丸子、做灌肠、蒸馒头,年的气氛就在这种忙忙碌碌中被烘托起来了。谁家不是炊烟袅袅,时常香味扑鼻呢?  相似文献   

7.
年味儿浓浓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是分量最重的节日.因为即使你走得再远,也会有一根思念的红线牵绊着你,那就是"回家过年". 红彤彤的灯笼,暖融融的灯火,香喷喷的年夜饭,喜洋洋的一家子,这就是我们印象中的"年". 要说享受年味儿,其实从准备年货就已经开始了…… 年货大街 第1站:糖果店 可能是糖果有来年日子甜甜蜜蜜的寓意之缘故吧,自然就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年货."不买啥也得买糖过年",这发自老百姓内心的话足以说明人们对糖果意义的看重.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对过年的心情就一个字:盼。 盼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盼自己快点长大,也早点儿像哥哥一样到生产队里干活挣工分,整日大人似的成为家里极受关注的重要角色。看到哥哥,父母亲会一改过去的威严,换成一脸笑眯眯的模样,百般关切地呵护着,就像对待一位有着显赫功绩的功臣似的。而一转脸看到我,便横眉冷对起来,不是嫌考试不及格,就是指责不帮家里多做些活,偷懒耍滑。这种天壤之别的态度和待遇,任谁也不会接受。于是,就迫切地盼望过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鼠年春节脚步的临近,大多数家庭都已经开始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传统佳节而忙碌了。作为过年的一个保留节目,年夜饭自然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到饭店预定一桌年夜饭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过年     
将晨光夜露盼圆长的日子拧进怅惘四季的花果 腊开在母亲最后轻吐线头上 鹅黄一粒小情结:过年 过年了  相似文献   

11.
“办“年     
我的故乡在皖西大别山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我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腊月,每天早晨刚起床就问娘,还有几天过年呀?这时,娘就笑着顺口说:“快了,快了,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最重视“春节”了,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由形形色色的习俗仪式支撑的,由于城里人过春节少了这些习俗仪式,自然也就少了许多味道。然而在农村却大不一样。听父辈们讲,以前的农村,还相当穷困,常年不够吃,平日里窝头咸菜能吃饱就是好的。但春节不一样,劳累了一年,过年的时候得好好歇歇,吃点好的。那时的老话是“穷年不穷节”.再穷的日子,过节不能马虎。一进腊月,女人们早早就忙开了,要拆洗被褥打扫房屋,要为全家老少每一个人都准备出新衣新裤和新鞋。  相似文献   

13.
年味     
闻过 《乡镇论坛》2008,(12):24-25
每年一进腊月,孩子们就扳着手指头数,盼着新年的到来。 “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新年的即将到来,在孩子们的心中是怎样一个令人心动的时刻啊。平时吃不上的东西,在过年的时候父母会想尽办法备上,平常穿旧衣,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就可以换上新装。  相似文献   

14.
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年夜饭桌上的东两,早就不一定非得到过年才有得吃。年夜饭之意不在饭,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  相似文献   

15.
忙年     
如今过年,只要请家政帮忙打扫,家里便窗明几净了;到饭店吃年夜饭,便可大快朵颐。虽然减轻了负担,却让人觉得少了许多忙碌的欢快,年味淡了,这年过得单调回想小时候在家乡过年,一入腊月,大人就教育小孩子过节要说吉利话。大约到了腊月二十三,“一家之主、人间监察神”灶王爷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了,大人们在送灶时。  相似文献   

16.
颜予 《国土经济》2005,(1):46-46
过年时,人们见面总会互道恭禧,恭喜彼此平安地过了一年,并为对方祝福,大街小巷四处洋溢节庆的气氛,中国人一向笃信习俗.许多讨吉利的、应景的也会纷纷出现。例如在年夜饭中摆上象征金元宝的水饺,或是具有延年益寿意义的长年菜。如果不小心将碗盘打破了,嘴上只要念著“岁岁平安”四字,一样不违背新年好兆头。创意示范指导,教大家除了“岁岁平安”的吉祥话.摔破、弃之可惜的碗盘,拿来再生利用,装饰居家生活,也能让新年呈现一番新气象。  相似文献   

17.
人才就是项目就是企业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太平村1984年以前的企业产值几乎为零,村民们一直过着"喂鸡买盐,养猪过年"的小农经济的穷困日子。该村在外乡担任乡长的吴志泉看到这痛心的日子,毅然辞官回村,从每人凑50个鸡蛋开始,相继兴建了脱水菜厂、冷冻厂、饲料...  相似文献   

18.
春节感悟     
春节感悟●唐军关于禁放鞭炮过年不放鞭炮,就象扭秧歌少了锣鼓点,那喜庆和火爆的气氛就消散了许多。虎年的钟声敲过之后,都市一片寂静,没有了铺天盖地的炸响和浓浓的火药味,这年好寂寞!遥想儿时盼年,祈盼之一便是放鞭炮的那种刺激和畅快,就算是鞭炮炸在手里也不畏...  相似文献   

19.
过年往事     
王颖  四海 《英才》2005,(2):114-115
过年啦! 虽然各地的风俗稍有差异,但是回想起小时候过年的场景, 相信在每个人心中留下的印迹是相同的。吃年夜饭、放鞭炮、串亲戚,这些算不上丰富的活动,却勾勒出大部分中国人农历新年的过法,还有一个共同的字眼“兴奋”,来刻画他们的心情。这种兴奋与当时物质的匮乏息息相关,所以当过年时才能穿上的新衣服、好吃的,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常态,那种对新年的企盼也随之淡化。不过,这过年的七天假期,依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在这个悠长假期里,无聊也罢,无味也罢,它是—个你不得不过的节日,辞旧迎新的传统已深植心中。  相似文献   

20.
漫话"过年"冰星旧历年岁底年初的日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每到腊月23日后,人们便为过年忙活开了,购年货,打扫房屋卫生,买新衣,贴对联......除夕之夜,人们的情绪达到顶峰,吃过夜饭之后,索性连觉也不睡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唠磕,消磨这一年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