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省级数据为基础,采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考察了中国文化多样性区域差异现状,进而构建以城镇化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中国文化多样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分维度文化多样性的区域差异呈现“民族文化多样性>方言文化多样性>外来文化多样性”的基本特征。(2)基于基尼系数的结构分解表明,相比方言文化多样性和外来文化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区域差异对总差异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而且其对总差异的扩大起到加速的作用;基于泰尔指数的空间分解表明,四大经济区域分维度文化多样性区内差异普遍大于其区际差异,且西部地区对区内差异的贡献较大。(3)以人口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当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于第一个门槛值,外来文化多样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以经济城镇化为门槛变量时,分维度文化多样性对创新创业绩效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最后,文章提出,鼓励和支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向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因地制宜促进知识创业的发展,以及推动创业孵化器的建设,对实现创新创业绩效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模型分析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探究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补助对研发投入、企业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在不同所有制和不同地域的企业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和创新绩效中起正向中介作用。同时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我国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三角地区1984—2011年的统计数据,利用VEC模型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农村资本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而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带来的是负效应;短期内,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的变化能有效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但具有滞后性。在农村金融发展各构成因素中,农村金融发展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变动的贡献程度较高,且具有长期持续性;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贡献程度略微高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而物流业是城镇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二者间的协调发展能够驱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因此采用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2016-2020年数据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两系统协调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运用Tobit模型探究协调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率为轻微无效率类型,江浙沪地区与安徽省之间存在区域发展差异。并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和第三产业占比对协调发展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提升协调发展效率角度出发,对长三角物流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商》2013,(17)
文章运用1990—2011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发明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对三项专利却具有消极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的创新仍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聂萼辉 《商》2013,(17):313-313
文章运用1990-2011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城镇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发明专利影响显著为正,对三项专利却具有消极作用。目前,中部地区的创新仍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的投入,科技人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创新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决定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从而决定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灰靶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劳动者素质、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投入结构不同是形成我国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差异的原因.因此,要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必须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科技经费投入和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三角地区1996-2008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使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比例作为创新绩效的替代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内生创新努力、出口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推动作用。同时,地区之间的竞争、合作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能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另一方面,相对均衡的地区间产业格局所产生的竞争因素也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发投入方式对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回归分析法建立模型,利用北京、天津以及深圳地区3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2018年的研发费用数据、营业收入数据等,实证分析研发投入作用于企业绩效的情况。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效应;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研发投入越多。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加强创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100个国家与地区2013年国际物流绩效的贸易效应,赫克曼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第一,国际物流绩效显著地提高双边贸易流量,且出口国的国际物流绩效系数高于进口国系数,采用不同的回归方法以及按照经济体水平分类实证研究表明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按照地区分类的最小二乘法回归表明,国际物流绩效显著促进了双边贸易流量,而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国际物流绩效对贸易有负面影响。第二,国际物流绩效分项指标回归显示:出口国的海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水平对双边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口国的海关效率在不同经济体、不同地区之间的显著性存在差异,尤其是欧洲中亚地区进口方的海关效率系数为负数,而亚太经合组织区域内的海关效率显著为正数。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运用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及莫兰指数等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分析2011—2020年长三角开放经济演变格局,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三角开放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级市的开放经济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及城镇化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R&D经费支出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预算投入、过程和效果三维度共性指标体系和中国31省区市最新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财政预算绩效指数,通过矩估计实证检验财政自主度、政府竞争对财政预算绩效的多重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财政预算绩效综合指数总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演变趋势逐渐趋同,省际间截面差异较为显著;子系统综合指数大小次序为预算安排>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预算执行,且呈不同的变动趋势;财政自主度、政府竞争对财政预算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二者间协同作用并未显著提升财政预算绩效水平;关键控制变量中,人均GDP、人口密度、财政供养人口对财政预算绩效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上一年度财政预算绩效、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官员任期对财政预算绩效具有抑制作用,部分控制变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研究结论可为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深入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增长依托于创新驱动的新时期,采用熵权topsis法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水平指标,结合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创新投入对金融驱动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创新投入对金融驱动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且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该门限效应,同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发展存在差异性,因此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提升创新投入会减少这种差距。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内资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及行业内R&D溢出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论为:该行业内资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创新产出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总体的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及外资企业本土化R&D投入通过研发创新领域相互竞争机制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中,行业总体国内技术购买水平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存在负向R&D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商》2015,(40):273-274
提升工业能源效率对于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工业产权结构等十个指标对工业能源效率可能性影响的猜想,运用面板托宾模型加以验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自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工业能源效率内部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政府影响力、电力消费结构、地区科技投入呈正相关,与工业产权结构、地区能源需求水平、煤炭消费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其中增强地区科技投入是促进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提升最有效的方式,而能源消费水平的持续增长是阻碍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工业能源效率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得到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1-2019年我国除港澳台以外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工业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以R&D人员和R&D经费为主的工业创新投入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2)工业创新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中部地区工业创新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强于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R&D人员投入的影响最大;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对R&D经费的依赖性更强。基于此,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在于:制定合理的工业创新投入策略以避免资源浪费;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增强地区人才优势;不同地区因地制宜采取工业创新政策以缩小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7.
以城镇化综合指数为期望产出,并纳入环境污染,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112个地级市州2005~2014年的绿色城镇化效率、 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绿色城镇化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忽略环境污染将高估真实城镇化效率水平,绿色城镇化效率水平呈现东高西低态势,环境污染是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主要源于纯技术进步的大幅提升,但提高有所放缓;政府财政支出是城镇化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城镇化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且第三产业比重的作用更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中上游存在"污染天堂效应",而下游的"污染光环效应"更加显著;市场力量对城镇化效率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环保意识与城镇化效率的正向关系仅下游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陈景信 《商业研究》2020,(12):44-52
创业在增加就业、促进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空间依赖性原理和循环累积因果论构建区域创业绩效差异假说,阐述区域创业绩效差异的形成机制。实证表明,我国创业绩效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地理位置对创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不可忽视,知识要素、市场化水平对区域创业绩效的异质性影响是导致区域创业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从空间效应分解来看,在全样本条件下,知识要素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其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不显著,说明省内知识要素对创业绩效的直接促进效应要明显大于其间接外溢效应;市场化水平的直接效应和总效应显著为正,反映了本省市场化水平对其创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并能促进邻近省份创业绩效水平的提高。因此,知识要素和市场化水平在创业型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劳瑞引力模型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各地级市研发要素流动量和创新绩效,并利用LM、Hausman等计量检验确定区域研发要素的空间极化效应、空间涓滴效应分别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地级市区域创新绩效差距较大,区域发展极不均衡。创新研发资本的极化效应形成了区域间创新绩效提升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而研发人员的极化效应仅仅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并没有切实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另外,本地区创新研发资本和周围地区创新人员的涓滴效应均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运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核密度函数估计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然后构建包含集聚经济与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联立方程组,就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等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偏低,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历年均值最高;对外直接投资通过集聚结构轻化效应、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集聚资源配置效应三种机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集聚技术反馈效应的正向作用尚未发挥;东中部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资本存量和市场需求有利于工业规模集聚式发展,西部地区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增加研发投入促进集聚技术资源合理配置,从而改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