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一、我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的背景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趋严峻,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约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如水资源自然禀赋的客观制约、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推波助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务行业一直是公益性的,由政府统  相似文献   

2.
太原市是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以及水环境污染严重 ,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日趋短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太原市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就水资源短缺对太原市经济发展 ,生态景观改善和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开源与节流”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量同水资源的短缺形成尖锐矛盾。 做好城市缺水的应对工作,是保障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现状和问题出发,讨论了水资源短缺、产业结构配置和污水处理能力问题的严重性。并以对现状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途径,包括城市水系统规划、产业布局调整、提高节水技术以及培育城市水权市场等。  相似文献   

5.
城市雨水的资源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奇 《环境经济》2004,(10):26-28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相结合,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雨水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开辟新的水资源渠道,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途径;另外城市雨水利用与城市雨水、给水管网相结合,可以减小雨水和给水管网的管径、降低管网投资,同时可改善城市微观环境.雨水利用措施和设备经过实践开发已经达到实用化,为今后大规模利用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大,以及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哈尔滨市已成为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城市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作为解决水资源的短缺的方法,从其他地区调水以满足当前用水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但水资源短缺条件下城市发展的真正出路应在于:(1)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充分提高现有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2)开发、利用替代水资源,积极开发低质水,如使用再生水,建设中水工程:(3)保护水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和城市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东 《经济地理》1996,16(2):71-76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和城市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工业和城市用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长期增长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工业和城市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对策。包括:完善、强化水资源管理;供水与排水、用水与保护并重;继续深入推行节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节水产业体系和调整工业空间结构、建设滨海节淡水产业带等。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当干全国的六分之一,70%用水都要靠从东江“外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深圳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设节水型城市刻不容缓。中水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对解决城市用水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新茂 《经济问题》2001,(12):11-12
目前太原市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因此,坚持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体系,创建节水城市,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已成为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武汉城市发展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算,构建了城市发展综合指数,运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和工业"三废"分别进行耦合分析并建模,探究武汉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发展水平与城市环境显著相关,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废水排放总量呈"N"型变化,由于城市非农人口的增加,生活废水排放的增加超过了环境技术进步和工业结构调整对工业废水减排的贡献,使废水排放总量目前呈上升趋势;武汉废气排放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呈正"U"型,目前也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分析,提出促进武汉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总结南京城市地质调查项目的背景、进展、成果与经验,讨论城市地质工作要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的必要性,以及南京城市地质工作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地质安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视域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城市化发展失衡和发展速度趋缓的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小城市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现代化进程及制约着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现阶段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调整为以中、小城市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加快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mod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uch as economic base and urban revitalization models have been found wanting. Both models rely on expert-based assessments of local development needs. More recent approaches call for a stronger focus on local development needs and resident skills as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e such neighborhood-based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ts initial step was a survey of 444 households representing 1398 residents conducted in the Hamilton Hill and Vale neighborhoods of Schenectady, New York a 'downsized' community of about 65,000 residents in the Capital District of New York State. Survey results show a strong need for recreation, childcare, a grocery store,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home repairs. Residents' self-assessed job skills and interests appear to be well suited to meet these needs. Yet despite these promising results, barriers to neighborhood-based development persist. These barriers reiterate the long history of isolation prevalent in US inner city neighborhoods. Two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characteristic of the barriers that continue to keep urban neighborhoods isolated from their larger context. They are: (1) a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local residents and decision makers; and (2) a lack of valuation systems that properly assess the value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loc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和低碳交通实践,对城市低碳交通发展进行了理论阐释。依据城市低碳交通概念、福利经济学、系统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并科学设置了指标阈值。提出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测度方法,并以中国6个典型城市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指数具有明显的绿色低碳价值导向作用和政策导向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碳生产力较低、交通污染较大;中国城市急需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塑造城市低碳形态。  相似文献   

16.
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在梳理多元要素流动影响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选取全局与局域莫兰指数检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特征,采用3种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R&D人才流、R&D资金流和信息流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0.433,经济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偏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局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②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以长沙为核心的单极化发展趋势,长沙的各要素流和综合流强度均明显高于其它城市;③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与R&D人才流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与R&D资金流呈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经济全面发展、社会协调发展与环境友好发展在城市群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业界、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都市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本文首先对都市型乡村旅游概念进行诠释,并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及主要问题,基于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分析与启示,探究上海都市型乡村旅游发展创新途径与措施,对研究我国都市地区的乡村旅游具有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态环境问题。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文明发达的标志,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人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前人对生态园林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对生态园林作为园林的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作了进一步补充和探讨。文章认为生态园林不是一种完全的环境保护工作,也不应该是完全的美化,它应该更加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三者结合。运用生态工程的手段设计生态园林,积极发展城市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建设生态型建筑,构筑区域城乡一体化的园林建设是生态园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空间集聚性,包括人口的集聚和产业的集聚,而人口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的集聚会促进城市生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或组织会集聚在城市,而服务业集聚已成为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升城市技术边界来促进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和通过服务业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二者间是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