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创业者》杂志最近评选出数位30岁以下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中有天生的企业家,也有偶然跳入商海的人,有的依靠严密的商业计划稳步成长,有的则是在漫不经心中得到好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梦想而奋斗。一、“做行业中的创新者”杰里米小型冰淇淋公司,生产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淇淋。杰里米·克劳斯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去做冰淇淋。”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就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淇淋。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萨莫尔·科恩和托马斯·希尔顿也加入了。克…  相似文献   

2.
美国《创业者》杂志最近评选出数位30岁以下的成功创业者,他们中有天生的企业家,也有偶然跳入商海的人,有的依靠严密的商业计划稳步成长,有的则是在漫不经心中得到好运。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为梦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蛋卷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好不快活。忽然一个不小心,整个可口的冰淇淋掉到地上,散成一片。男孩呆在那里不知所措,甚至也哭不出来,只是张大了眼睛看着一地的冰淇淋。这时有个老太太走过来,对小男孩说:“好吧,既然你碰到这样坏的遭遇,脱下鞋子,我给你看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老太太说:“用脚踩冰淇淋,重重地踩,看冰淇淋从你脚趾缝隙中冒出来。”小男孩照着她的话做。老太太高兴地笑:“我敢打赌,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尝过脚踩冰淇淋的滋味。现在跑回家去,把这有趣的经验告诉你妈妈,”她接着说,“要记住,不管遭遇什么,你总可…  相似文献   

4.
这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约翰的一封信中讲的故事. 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间的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么,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相似文献   

5.
一位消费者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客户服务部写信说:"我家每天晚餐后,都有以冰淇淋来当饭后甜点的习惯。但自从我买了新的Pontiac(通用旗下的一个牌子)后,我去买冰淇淋时问题就发生了。每当我买香草口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创业者是30出头的年纪,因为这些弄潮儿思维敏锐、敢于冒险,或者说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渴望、敢于挑战,因此,他们多多少少有着新科技时代的烙印.而如今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天津市洋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洋裕)的创办人王炳君的故事,让你感受到科技工作者对马铃薯技术的求索和满腔执着的精神.40多年不懈的坚持,或许会让如今的创业者从中收获良多.研究洋裕的成长,就是回顾王炳君的创业路,她说:"说来说去,我都是在围绕着就地留种做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自己的角色首先是一个创业者,是1992年跟我的几个创业伙伴一起在上海创业。现在我们的企业有复星医药、复地等等,有一些企业先后上市了。应该说,也是走过了一条酸甜苦辣的道路。除了自己是一个创业者之外,我的第二个角色,是在做投资,或者说,复星集团现在越来越转型成为一个投资集团。  相似文献   

8.
我自己的角色首先是一个创业者,是1992年跟我的几个创业伙伴一起在上海创业。现在我们的企业有复星医药、复地等等,有一些企业先后上市了。应该说,也是走过了一条酸甜苦辣的道路。除了自己是一个创业者之外,我的第二个角色,是在做投资,或者说,复星集团现在越来越转型成为一个投资集团。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买彩票中了很多钱,你还要继续工作吗?这是我经常向身边同事、朋友问的一个话题。答案惊人的雷同:我不要继续工作了。可是,当追问他们如何花费这笔"横财"时,与前答案却截然相反。有的想自己开一家工厂,生产更先进的产品;有的选择到山区承包一座荒山,种植各种绿色水果和蔬菜,再卖给城里人;有的要转行当警察或律师,为人们伸张正义,等等。我还问过一个女大学生,在你毕业的同时拥有了1000万,你还找工作吗?她说不会先工作,而是到世界各地去旅游;问她遨游全球后要干什么呢?她说就到哈佛大学进修,不要学位也行;问进修后做什么呢?她说要回国创办一个幼儿园或小学,从小就培养孩子远大的职业理想,将来成为科学家、艺术家!  相似文献   

10.
刘良军 《秘书》2012,(6):44-45
谈到"说"和"做",最透彻的莫过于闻一多先生所言: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事实上,一般人看待"说"和"做",常常视"少说多做"、"不说只做"为美德,而鄙视"多说少做"、"只说不做",强调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该崇尚实干,禁止空谈。  相似文献   

11.
用耳朵阅读     
莫言 《秘书工作》2013,(7):53-54
几年前,在一次会议上,我与几位作家就"童年阅读经验"这样一个题目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作家,除了我之外都是早慧的天才,他们有的五岁时就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有的六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这让我既感到吃惊又感到惭愧,与他们相比,我实在是个没有文化的人。轮到我发言时,我说,当你们饱览群书时,我也在阅读。但你们阅读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  相似文献   

12.
在管理企业千头万绪的忙碌中,我摸索出了一种"进二退一"的管理方法,通俗地说,是将企业各条线的高管也就是"二把手",推到"一把手"的位置,摆脱传统管理中,老总大部分精力用在全盘皆管的僵化局面.做到你在领导,而别人并不认为你在干预他.正如汉高祖刘邦所言:吾善将将,尔善将兵也.使用这种方法,我只需告诉我的部下该做什么,而不需要告诉他们怎么做,给他们一个用武之地,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互动空间     
《公司》2003,(1)
有请来做评刊员主编先生: 你好!我是一个刚刚开办自己公司的创业者。我在阅读贵刊时,非常爱看“互动空间”中的评刊员意见,觉得他们的见解大多精辟、深刻,说出了很多读者的心里话。每到此时,我心中都涌出一个想法:我对每期杂志的内容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我能当评刊员吗?不知道你们对评刊员有什么要求,我还有机会吗?  相似文献   

14.
志存高远型 典型:刘永行四兄弟.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刘氏四兄弟本来都有一份好工作,他们没有像大多数有条件的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做事如做人     
陈丹凤 《河北企业》2003,(10):40-40
<正> 谈到如何用人,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说:"关键是要看一个人做人的能力与做事的能力。"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他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一个做生产资料的商人乘火车的时候遇到一个50多岁的老伯。他买的是一个底层的卧铺,而老伯是顶层的卧铺。他无意中发现老伯好像不是很方便,就说:"我是不是可以跟你换一个位子,这样你坐在下面可以方便一点。我在上面,我年轻,爬一下,没什么问题。"当时这个老伯很感激。这样交换了位子,双方在旅途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各分东西。几年后的某一天,两个人在北京路上又碰见了。北京路是做生产资料的一条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哎呦,我们好像是在火车上碰见过,上次你还让床位给我。"你到北京路来干吗?"我是来采购××生产资料的。"真是巧,你要买的正是我经营的产品。"这样,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一笔100多万的生意就轻松成交了。  相似文献   

16.
看到同事大刘在公司群里留言要来公司上班,我们顿时如临大敌,都纷纷劝老板,有的说:"千万不能让大刘来上班,如果他来了,我们就麻烦了。"有的说:"大刘来上海,我不反对,但是我反对他在我们公司上班。"更有的说:"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别叫他过来上班了,在外面又不是招不到人,再招一个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信仰的力量     
<正>我最感兴趣的是党建,而最痴迷的也是党建,看到在直播间的大多都是"90后""00后"的孩子,而且他们中很多人也是创业者,我就决定留在了这里。感谢《中国物业管理》杂志社对圆方集团的关注和厚爱,使我有了和读者朋友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也使我静下心来对我的2017年进行认真梳理。回首2017年,我禁不住感慨万千:2017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让我无比荣幸和无比振奋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利用平台讲党课,成为红遍中国的"网红书记",  相似文献   

18.
表弟做人很聪明,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他们公司在提拔经理的时候,却没有他的份。他们公司的人事部有我的一个同学,后来我一打听,我那同学这是这样说的:"这小伙子人是聪明,但太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可靠!"当我把这个反馈告诉表弟时,表弟苦恼不已地直叹气:不是都说做人要圆滑一点吗?怎样才能把握好"圆滑"的度呢?表弟的叹息,其实是职场人士们普遍的困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说某某人很"圆滑",其实话  相似文献   

19.
哲理的故事: 在法国厄尔省的一个小城,有一个叫塞戈莱纳的老营销员到了退休的年龄。他找到经理说:"我要退休了,根据每个客户的性格和喜好,我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客户资料。等我退休之后,你就把它交给接替我的同事,他们很快就会胜任我的工作,不会影响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20.
我尊敬的创业者:您好!当我提笔想给您写这封信时,我意识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分分秒秒就可用各种方武接通地球上几乎每一个角落的时代,写信这种交流方式似乎显得陈旧,但我还是选择了它。因为我需要一个相对宁静、属于心灵沟通的特别氛圈。以前我给谁写信时,我的脑子里会一直浮现读信者的模样。今天我的读者是创业者,而创业者是一个群体形象,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的二十多年里,因其时代的差异,其创业者的形象也不尽相同,所以,用一个形象很难描述几代创业者模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