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6,(6):34-35
近年来,镇海区委、区政府立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富裕农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至今年1月底,全区7万农村劳动力中有近6万成功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9%。大批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8030元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达到了85%。二是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目前全区城镇化率已提高到了63%。  相似文献   

2.
胥波 《发展》2005,(11):10-11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劳务输转这一大产业,是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综合措施之一.甘肃省皋兰县现有农业人口15.05万人,农村劳动力7.79万人;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6.7%.近两年来,全县已累计输转劳动力5.6万人次,创劳务收入8400万元.今年上半年,完成劳务输转1.74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69.6%,收入3283万元.在劳务输转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五抓".  相似文献   

3.
牛兴民 《发展》2004,(9):64-65
甘肃定西是个农业市,有农业人口264.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61%,有农村劳动力130.97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6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5.81%.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平江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之一,近几年来,该县劳务输出经济异军突起,成为强劲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一、劳动经济的现状及特点平江县土地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6万亩,占总面积的11%。全县总人口99.7万人,农业人口89.5万人,农村劳动力43.99万人,富余劳动力达27万人以上。目前平江的劳务输出已初具规模,据劳务输出部门测算,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22.3万人;其中在外务工劳动力达15.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约6万,年劳务收入16个亿,已连续10年被省、市评为劳务输出先进县,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劳务经…  相似文献   

5.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市,现有农业人口近400万人,农村劳动力244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0万人,全市尚有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40余万人,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农业人口的25%和10%。富余劳动力和贫困人口比例过高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就必须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将富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人口的资源占有量,提高单位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一、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杨世兵 《发展》2004,(5):44-4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约占总人口数的62%;农村劳动力为4.8亿,约占总劳动力数的66%,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从现有的农村资源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其余1.5亿为富余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2004年城镇将新增劳动力9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万下岗职工和800万已登记的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300万人.按照2004年预期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3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彩虹 《北方经济》1995,(1):F003-F003
据统计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口总数为1428.5万人,其中乡村劳动力为574.3万人,乡村劳动力占总人口的64.5%。预计2000年,我区乡村人口约达1486.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解放了生产力,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增加。1993年比1979年,农业劳动力增长28.5%。目前,我区农业有100多万剩余劳动力。从近年来统计报表显示,今后每年仍将有30-40万当年进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由于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吸收了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但是,还有36.2万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我区农村劳动力占有的土地面积较多,当前看,我区并不完全是富余劳动力的地区,但由于农业收入效益差和农忙季节较短,农闲时间较长,不少农民涌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我区每年从农村到城市的劳动力是30万人,每年从农村和外地到城市的劳动力不低于30-4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客观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从而导致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加,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农村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对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发达地区劳动力不足是有好处的,但是无序的流动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并已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丛颖 《辽宁经济》2006,(10):13-13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资料分析,农村跨乡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3.2%,接近1/4.据统计,现在全国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8600万,其中2002年以来新增600万,全国处于流动状态的农业人口已近1.3亿,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这样大规模涌向城市寻找工作的“民工潮”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3400万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市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现了以就业为目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大量流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被社会称之"民工潮"。据对全国6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及最新农业普查资料推算,到1997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县城以上城市就业半年以上的人数已达3400万人。城市就业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老区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掘统计,1992年全县农业人口55.8万人,农村劳动力24.3万个,而农村剩余劳力有13.6  相似文献   

13.
王胜颜 《老区建设》2008,(15):53-55
江西省寻乌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26.30万人,农村劳动力13.14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7.7%和43.1%。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县果业大规模的发展,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濛 《北方经济》2012,(5):48-49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2009年底,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3%。农村劳动力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2009年,河北省乡村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789.7万,比上年增长10.5‰。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比重不断降低,由1990年的75.5%降为2009年的52.6%;大量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二三产业,同期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却由24.5%上升为2009年的47.4%。其中,加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是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15.
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其农民收入互动关系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截止到2012年,广西农村人口4166万人,农村劳动力总数约2500万人。农民外出务工人员1011万人次,占农村总劳动力的40.8%.其中:区内400万人次,区外611万人次。2013年1-6月,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98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庆云县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和“引导、规划、规范、稳妥”的原则,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加快土地流转,扩大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快了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带动了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目前,全县完成土地流总面积6万余亩,建成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园区40处,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全国31个省份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2005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并呈现出以异地转移为主、就业以制造业为多、西部地区转移人数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陕西商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在陕南突破发展的大背景下,商洛与同处陕南的汉中、安康农民收入差距却出现了拉大的趋势。农民收入构成对比分析与启示商洛,位于秦岭东段南麓,鄂豫陕三省接合部,全市辖1区6县、163个乡镇,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人口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2.7万人,占83.4%:现有农村劳动力104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约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7.3%。近年来商洛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1年商洛农民人均纯收入4586元,增加981元,增长27.2%,增速名列全省前茅,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收最快的一年;其增速比全国  相似文献   

19.
无锡市胡埭镇采取三统筹拓展农民就业门路,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1%。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稳定农民就业基础。胡埭镇现有耕地18340亩,其中粮食作物6500亩,全镇1.7万个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占20%。该镇在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方面,一是抓特色农业,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已达1.5亿人,若无重大举措,现有载体若无大的变化,到202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达2.5亿之巨。“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省,总人口44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0万人,人均占有耕地仅0.55亩,农民“过剩”情况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