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风险(ITRS)总体上属于银行经营风险中操作风险的范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时限的迫近.如何规避ITRS引起我国越来越多的银行家、政府官员和社会民众的关注。银行引进先进IT技术,极大地改造了银行的服务体系,但同时也引进了新的风险点。目前,IT系统稳健运行已成为  相似文献   

2.
2000年10月以来,人民银行总行采取“借鉴吸收,自主开发,先大后小,边建边用”的方针,加快大额支付系统建设,逐步取代现行的电子联行系统。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支付系统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加快了资金清算速度,加强了对清算账户的集中管理,有利于中央银行及时了解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情况和清算账户的变化,有效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和运行风险,增强了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情况来看,系统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风险隐患尚未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是我国经济活动中资金流动和清算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中国人民银行发挥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核心系统.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整个国家经济金融活动的有序开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天津市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系统运行情况,对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系统运行中的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风险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淮安 《济南金融》2005,(11):62-63
大额支付系统的成功运行,对于加快异地跨行资金汇划清算速度,加强对清算账户的集中管理,增强人民银行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资金汇划过程中的风险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对近段时间运行情况分析来看,系统运行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资金风险隐患尚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5.
林汇 《时代金融》2014,(9X):33-33
在衡量系统风险时,纳入金融网络结构因素,文章简要探讨了以金融网络模型为基础的风险扩散机制,综合评测了我国主要银行系统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对机构系统重要性的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衡量系统风险时,纳入金融网络结构因素,文章简要探讨了以金融网络模型为基础的风险扩散机制,综合评测了我国主要银行系统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对机构系统重要性的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额支付系统作为人民银行为金融机构提供的一个公共支付清算平台,是国家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其安全运行与否直接关系着金融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大额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运行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强化对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和D-SIIs)的监管,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金融和保险行业)系统性风险,但必须明确,系统重要性机构虽然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潜在导因,却并非唯一导因,至少同样重要的还包括系统运行目标和运行规则的设计。此外,如果以我国保险业作为参照系统,研究其是否面临行业系统性风险及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不能先假定这种风险是内源性的(endogenous),它也可能是外源性的(exogenous),更可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综合效应。因此,在强化对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D-SIIs)监管的同时,更要积极探索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基本规律,加强行业治理,明确行业风险的监管主体,建立与相关领域的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庆 《南方金融》2012,(4):38-39,78
随着我国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影子银行发展迅速,导致表内信贷已不能完全反映全社会的信贷资金供求状况。本文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和成因,指出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的影子银行已成为削弱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的重要因素,影响了我国的信用创造和金融稳定运行,需要疏通社会资金在金融体制内外的循环,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避免因其资金链断裂引起的系统性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10.
郭娜  张骏  王珮瑶 《金融与市场》2023,(2):13-25+36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金融市场中的关键一环,房地产市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重要监测领域。本文从时域和频域视角出发,采用QVAR模型和BK溢出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房地产市场对金融系统和各个金融子市场的溢出效应,并重点考察了从正常状态到极端状态房地产业风险溢出水平及结构的变化。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由短期高频率的风险溢出所主导,且极端状态下的风险溢出显著强于正常状态;第二,极端正向和极端负向冲击下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且极端负向冲击下的溢出效应更强;第三,正常状态下房地产业对股市、债市等金融子市场的风险溢出大多被低估,极端事件发生后,房地产业短期内对债券市场的风险溢出明显增强,长期内对黄金市场的风险溢出明显增强。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有效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住房金融就是以住房信贷为主的各种信用资金的交易活动。我国城市的住房金融起步不久,是否也存在着各风险呢?我们最近对上海市的各个记房地产公司和银行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存在着资金筹集风险、归还风险、个人信用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等,住房金融的风险防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针对各种风险,我们提出如下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事关一国经济发展、金融稳定与社会安定的大局,支付系统风险会给安全、可靠完成支付交易带来危险。本文总结了我国支付系统的主要风险和其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支付系统风险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引擎",但在金融创新的同时产生了新的风险,从而对于整个金融系统健康运行以及整个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金融创新的方式和内容入手,分析了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总结出金融创新风险的隐蔽潜伏性、快速传播性及系统国际化等特征,使我们对金融创新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好规避和降低金融创新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支付系统作为当前金融服务的核心手段,其安全运行影响着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伴随资金清算渠道的更新,支付系统给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调查分析了当前支付系统环境下基层人民银行潜在的会计风险隐患,提出了防范会计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同时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的复杂性严重影响到金融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很多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经营中强化了对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然而,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金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入手,以某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为例,对金融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金融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对策,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内部控制来帮助金融企业规避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金融电子化的迅猛发展,对国家经济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其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重要。本通过对金融计算机业务中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分析,详细论述了在计算机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应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及防范和化解金融科技风险、保障业务系统运行安全、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郭宏 《济南金融》2004,(4):62-62
当前,随着支付系统及ABS系统的推广运行,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业务风险点。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防范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保障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8.
支付系统作为当前金融服务的核心手段,其安全运行影响着金融定和经济发展.伴随资金清算渠着的更新,支付系统给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文调查分析了当前支付系统环境下基层人民银行潜在的会计风险隐患,提出了防范会计风险的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支付系统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中国人民银行按照我国支付清算需要,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网络开发建设的,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的核心支付系统。保证CNAPS的稳定性和效率性,不仅是人民银行发挥其金融服务职能,提供支付清算服务的要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一、支付系统风险及危害支付清算风险是指各种不利因素对支付系统稳定运行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其损害。国际清算银行《关于重要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认为支付系统中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金融创新理论大都只注重对创新的动因分析,而较少研究金融创新的效果。金融创新的生命周期模型指出了金融创新的周期性和规律性,说明了金融创新本身蕴含了风险。同时,从产权和制度方面看,金融创新模糊了产权关系,且常常由于制度供给不足而与金融制度产生冲突。对金融创新引起的再生风险,金融当局应在风险产生之前做好监测,并且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内部控制三个层次的风险管理系统来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