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8月下旬,重庆市彭水县教委干部秦中飞填了一首针砭时弊的词,题为《沁园春·彭水》。他将这首词用手机短信发给了周围的同事和朋友。随后,秦中飞被拘留,继而以诽谤罪被捕。收到和转发这首词的50余人都受到牵连,其中国家公务员和教师还被县委组织部记录在案,今后不得提拔和  相似文献   

2.
当选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中国人民已经唱了60多年,并且成为闻名世界的颂歌。但是,有人也许并不知道,这首新中国最经典的红色歌曲的作者,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陕北农民,他就是李有源。  相似文献   

3.
该词抒发了作者那颗“振长缨,缚强奴,片刻息峰烟,誓死夺回我河山”的爱国之情。作者在词中以他对杀戳和阉割人性的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与仇恨来号召将士们要永远进击,从而揭示了这首词的主题,构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该词过去从未发表过,这次是由赵尚志同志的亲属所提供,才有幸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4.
陈与义《虞美人·十年花底承朝露》被黄昇誉为"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但对于这首词的写作年代,白敦仁先生认为是宣和四年春自汝归洛之作,如其所说为实,则与陈与义生平多有不通之处,依稽考文献、细研文意,认为这首词的写作年代是——靖康元年(1126)。  相似文献   

5.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1,(36):66-68
这是一首与阿胶有关的民谣,流唱了千年。这首民谣唱出了阿胶的制作工艺.唱出了阿胶的制作条件.也唱出了阿胶的历史传奇……  相似文献   

6.
章佳萍 《新西部(上)》2009,(10):139-139,142
周邦彦是宋代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是北宋晚期承上启下的一代词人。在周邦彦《清真集》中的186首词中有5】首词运用了“追忆”的手法,这类词通过今昔的对比来表现作者的羁旅行役和怀人忆旧的愁绪,由于所作时间不同,这些词在变现的内容,作者的思想和语言风格上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温庭筠的代表作品《菩萨蛮》系列,雕琢精巧、雍容艳丽,堪称词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十四首词多是为那些在歌筵酒席间歌唱的美丽女子所写,因而,"思妇"这一形象在这些作品中不仅有着鲜明的表现,并且超越了人物身份或形象的单一层面,凸显出了较强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出"神童"了!16岁姑娘一天能写300首词牌、2000首诗、15000字小说,2年出了3本书,还是三个品牌的创始人、一家杂志社记者和新闻网站区域运营中心负责人……对此,网友多有质疑:四五十秒便赋诗一首,5分钟不到便填词一曲,可谓前无古人、后也难有来者啊!写作速度从来就因人而异。贾岛一如既往地慢,字斟句酌,自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看看,为两句诗竟能死磕三年,怎不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许多党政机关及其工作部门在处理群众上访和面对群众切身利益等棘手问题上,发明了一个新词汇,叫做"首问负责制",继而派生出"首办负责制".以词会意,就是说面对多矛盾和问题的难缠事,第一个过问和第一个办理的人,你就应当负起责任,一问到底,一办到底,并且这是机关的一项铁的工作制度.那么究竟谁该"首问",谁又该"首办"呢?这就成了一个模糊概念.  相似文献   

10.
李煜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今存词三十余首,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及自己的沉迷陶醉,后期词写亡国之痛。纯真的性格,令其在词中毫不掩饰地倾泻真情实感。李煜的词,扩大了词境,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欣 《走向世界》2011,(2):80-83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这首诗,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更是许多人心向往之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说话     
《中国报道》2011,(1):26-26
……古云: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自八月风波以来,颇多感慨。这半年来,想的最多的一个词是膨胀。浮躁的社会,人人都会膨胀,但膨胀是万祸之源。徒弟们不膨胀不会出走,  相似文献   

13.
“呀,松勒吉松吉松勒,松勒呀松勒吉松勒,啊啦罗地也……”悠扬的歌声,艳丽的民族服饰,一张张天真明媚的笑脸……这是国内首个羌语合唱团的演出一瞥。  相似文献   

14.
刘宁 《魅力中国》2013,(32):197-197
一、从反复吟诵中理解诗词含义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笔者在教学张继的《枫桥夜泊》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一是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八个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这些景物(如西沉的明月、满天的飞霜、惊叫的乌鸦等),读出自己的理解。二是教师描绘意境: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学生诵读古诗并说说读后的感受。三是补充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落榜回家的张继,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这首诗。四是播放音乐《汉宫秋月》,教师描绘意境,师生共同吟诵诗句,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15.
只爱一点点     
郑连根 《走向世界》2010,(12):114-114
李敖写过一首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针对这首诗,李敖自己解释说:"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一旦扯到,除了快乐,没有别的,也不该有别的。只在快乐上有远近深浅,绝不在痛苦上有死去活来,这才是最该有的‘智者之爱'……"  相似文献   

16.
在辛弃疾六百余首词中,爱国词的比重最大。他以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把爱国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形成其爱国词所独有的风格特征。昂扬激越、雄浑壮阔的豪放之风,豪放之中兼有沉郁悲壮之气。  相似文献   

17.
词起源于民间,始自唐,兴于五代,而盛于宋,"其后,历元、明、清三代六百三十余年,虽有兴替起落,但始终呈现多姿多态"(马兴荣《论元明清词及词的鉴赏》),至少"并不等于说宋以后的词坛便完全衰败,无可诵读之家,无可撷取之作".元明两代词道式微,这是事实,而入清之后,词又出现了再造辉煌的局面,这也是事实."由于距宋未远,仍可以说代有才人,不乏佳作,也正是元词的一脉余绪,才有清词中兴"(王广超《元词论纲》).著名文化大家张秉戍认为,"在(元明清)这七百多年里,三朝之中,优秀的词家,优秀的词作,仍是层出不穷,其中不少的诗人词作全可与宋之大家相媲美."《元明清词》选评元明清三代词人百二十家,词作二百首,不仅使读者从不同风格、流派的词人词作感受到元明清词的成就及其审美价值,这些具有代表性、可读性的词人词作又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面貌.  相似文献   

18.
在用武无地、报国无路、恢复中原无望的情况下,辛弃疾将全部精力与才情用于填词。在其六百余首词中,爱国词的比重最大。他以自己强烈的爱国激情、豪爽的英雄气概,把爱国词引向更广阔更激荡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形成其爱国词所独有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家园之思     
我很喜欢“家园”这个词,只是以往的文章中我很少用它,这是因为这个词被人用太滥了的缘故。汉语中有许多极好、意境极邃的词,都在语言的流变和现实生活中,滥得通俗了甚至庸俗了,比如“关心”、比如“觉悟”、比如“温馨”……一年级小学生也会说,“关心班集体”,或者“建设家园  相似文献   

20.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这首当年曾唱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的颂歌,在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周年前夕又在村边田头、街头巷尾重新响起。作为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