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我国,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等。文化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国文化产业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行业,而是正在向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拓展。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权 《特区经济》2005,(6):39-40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十六大首次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明确区别开来,为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框架基础。广东省于2003年9月召开了全省文化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4年12月15日,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南方日报》上公布《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将文化产业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这一政策性文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构成社会资本进入广东省文化产业的良好机遇。深入理解这一机遇并有效予以应对,对于省内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重要资源.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其它积极影响,但它也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如传统民族文化的同化、庸俗化、商品化等.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主要表现为传统思想、传统习俗、传统艺术和传统建筑等形式。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首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形成的基础;其次,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我国文化产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之源;再次,发展文化旅游业、文化保护业等产业又可以反过来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提供最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将是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积累十分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积累了难以估价的文化资本。启动这些文化资本,就有可能形成具有中訇特色的文化产业。这些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开发的文化产业,在全球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别人无法重复和模仿,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是新时期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具体体现,它将对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二者的分离和对抗则会导致传统文化发展创新乏力和科学技术人文缺失。因而应该深入研究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基础、原则及逢径,以促进数字技术与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和谐机制的构建,推动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加强民族文化资源教育,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在“文化资源学”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8.
苏慧  周鸿 《改革与战略》2013,29(6):99-102
文化资源如何转为文化资本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广西罗城仫佬族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现状进行了梳理,从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文化旅游、民间工艺及文学品牌等方面分析了转化中的困境,提出要以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引进市场机制、树立人才机制和完善文化创新机制为基础,构建出仫佬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在向文化强省转变的过程中,务必重视文化产品的开发。本文从文化产品的营销哲学、文化产品内涵的打造、文化品牌的树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创作主体的培育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河南知名文化产品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国文化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已成为严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积极构建新的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改革文化科技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文化科技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科技推广体系和技术转移中介系统,从而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农村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将农村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农村文化产业的优势,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对于促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河北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河北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经济强省跨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被推向市场成为商品,对于广西民族旅游接待地产生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的积极效应,同时由于人的因素也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但是这样的消极效应是可以控制的,不能因此将民族文化与商品化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当下面对文化差异的态度使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成为可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资本。大理白族文化、丽江纳西文化、西藏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成功路径更是表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今天,人们对异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受众对民俗体验,民族手工艺品的需求使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资本化成为必然。佤族作为世居云南的古老民族,其神秘丰富的佤文化也符合当代文化消费需求,同时,这也是佤文化能科学地被保护、传承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贵州铜仁民族文化资源,探讨了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铜仁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议: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凝聚合力,打造铜仁民族文化的拳头品牌;铜仁文化产业发展要与农民发家致富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文化资源是一种动态的、非独占的、可再生的精神财富。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青海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灿若星辰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文化部门在加强文化文化资源转化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龙永图曾说:目前讨论比较多的是外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我们应该以千千万万个华人为载体,让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确,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所在。战略意义上的文化赶超,离开了这一比较优势绝不可能实现,而中国要做世界文化大国,就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陈路 《科技和产业》2010,10(5):1-3,16
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再到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从这些词义上的变化脉络,并且通过更深层的社会因素,可以归纳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脉络,其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产品不断商品化的过程。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历史进行回顾,结合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文认为文化产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转型,即从"文本创造"到"创意为本",而且,文化创意产业塑造了新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齐齐哈尔市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人才队伍总量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能力不足、文化产业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转变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完善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用创新的科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塑造文化产品品牌、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平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文化产业,一般是指以文化为主要资源,通过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为消费者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的企业和行业的总称。这里我们所讲的文化产业,其中的“文化”就不是我们平常讲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也不是事业机制中的文化,因为事业机制中的文化没有产业化的价值。文化产  相似文献   

20.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化虽然具有很好的内外部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认识不到位、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特色和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不强大等。为此,必须通过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建立完善的推进文化资源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机制,培育主体文化产业市场、建立主体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主体文化产业龙头,来实现南阳历史文化资源的最大市场化,充分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