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燃料乙醇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促使中国努力寻找替代方案,其中生物燃料乙醇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中国大多数生物燃料乙醇以玉米为原料,其迅速发展造成原材料玉米价格猛涨,以及饲料价格飚升引发猪肉价格上涨,加上国际粮价上扬的影响,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形成威胁。在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角力中,中央政府选择了以粮食安全为重,连续下发文件对玉米燃料乙醇紧急刹车,要求严格控制玉米燃料乙醇生产,转而开发非粮乙醇。  相似文献   

2.
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天津大学、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的“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围绕国家可再生能源战略规划和发展生物质能源产品工程的重大需求.突破制约我国非粮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  相似文献   

3.
玉米制燃料乙醇已成往事,目前业界在广泛试点以木薯、甜高粱为主要原料的非粮乙醇。这块看似香甜的蛋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相似文献   

4.
乙醇非粮道     
在经历了一年半的沉寂后,中国燃料乙醇项目再度提速,而发展方向正式由粮食转变为“非粮”,首批产业化的项目是薯类燃料乙醇。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家发改委就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以非粮为主,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需经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十五”期间建设的4家以消化陈化粮为主的燃料乙醇生产企业,未经国家核准不得增加产能,要进一步改进现有工艺,实现原料多元化的柔性生产。  相似文献   

6.
非粮燃料乙醇将告别生产规模小而无序的状态.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2010年中国将年产非粮燃料乙醇200万吨,国家将抓紧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收购制度和财政补贴办法.  相似文献   

7.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协调攻关研发的以小桐子、光皮树、废弃油脂等非食用油脂资源为原料转化生物柴油关键技术获得2014年度中国农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项目创新团队负责人黄凤洪研究员介绍说,利用非食用油脂资源发展生物柴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我国非食用油脂资源丰富,可种植能源油料的边际性土地利用潜力巨大,拥有小桐子、光皮树等能源油料资源数十种。此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薯类燃料乙醇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等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导致中国开始寻求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利用薯类作物特别是木薯生产燃料乙醇在成本效益等经济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目前薯类燃料乙醇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的限制条件是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和优良的原料品种,另外也受市场容量和市场进入的局限,其发展规模在一段时期内还相对较小。随着中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薯类作物将会在燃料乙醇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近期下发《关于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的通知》,明确中央决定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具体的情况是,2012年度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为500元/吨,比2011年的平均补助标准1276元/吨下调了776元/吨。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2月22日,中粮集团投资在广西合浦工业园区建设的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正式投产,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投入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项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政府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对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应发挥的作用进行探讨:提供公共服务,开发人力资源,致力制度创新,培植龙头企业,倡导产业内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AHP的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甘肃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分析甘肃农业发展水平和现状,旨在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路径。[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生态和资源利用水平构成评价综合层,向下分21个可量化的具体指标,并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计算2010~2016年甘肃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值。[结果]在综合评价层中,生态效应的权重最大,为0.515 2,其次为资源利用效率,最低为经济效益,为0.155 8,指标层权重前3位分别为人均水资源量、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权重值分别为0.104 4、0.096 1和0.066 6;2010~2015年,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在2016年又出现滑落。[结论]水资源对甘肃省农业的发展制约性较大,解决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成为当务之急,而有效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甘肃农业发展受负向指标影响较大,加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文章基于当前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情况,分析整治成效、面临困难与存在问题,提出耕地“非粮化”整治优化方略,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方法 文章主要采取文献分析和政策文件解读方法。结果 (1)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各地启动耕地“非粮化”整治行动,有效抑制耕地“非粮化”,扭转耕地面积大幅减少的局面。(2)耕地“非粮化”整治也面临一些困难,出现急于求成,一刀切等问题,经济损失大,矛盾激化;部分地区缺乏系统性,效果不理想;给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地方耕地种植管控行为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存在一定的冲突。(3)为推动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稳妥有序进行,建议采取将“耕地非粮化整治”明确为“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优化基本农田划分方案,实现“基本农田”名符其实,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稳妥有序整改,切忌简单粗暴一砍了之等6项应对措施。结论 我国耕地“非粮化”整治成效显著,但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应进一步优化耕地“非粮化”整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生态学农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甘肃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发展现状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低劣的资源环境条件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科技转化层的瓶颈、低素质的家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执行者与高新技术应用的矛盾;为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基于福建省丘陵山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耕地细碎化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研究方法:有序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的种植意愿和种植规模;(2)由于粮食的生活保障作用,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时,农户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率要高于仅种植经济作物的概率;(3)户主年龄、土壤肥力、承包地梯田占比、耕地分散程度、机械化程度、村庄到县城的距离也是影响耕地“非粮化”种植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应该在严格把控耕地“非粮化”底线的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通过缓解耕地细碎化,优化细碎化耕种方式的手段促进粮食生产,从而达到稳固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浅议甘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甘肃土地资源特征和评析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立法、条例和经济手段 ,鼓励持续利用土地 ,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 ,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达到利用和保护沃土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从花饰角度,对黑龙江省花饰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从驯化、市场、花饰植物的基本性能等方面,列出了黑龙江省已具开发应用条件的花饰资源种类13种,经过努力有望开发应用的花饰资源种类16种。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的野生花卉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天然林区448种一级野生花卉分类及特点的研究,报道了甘肃野生花卉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市渔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论文分析了定西市渔业在地理区位、水资源和鱼类资源具有的优势,认为定西市渔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丰厚的产业优势;在分析定西市池塘养殖、水库和塘坝养殖、特色养殖以及休闲渔业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发挥当地优势,推进定西渔业又快又好发展,论文提出了开发与保护并举、创新机制体制、强化服务体系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非粮化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研究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有利于正确认识非粮化,也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在运用SBM-GML模型测算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结合面板门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非粮化与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1)样本期内所考察地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破“1”增长,且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以及全国平均值而言,粮食主销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更为显著。(2)非粮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确存在以种粮利润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其门槛值为7.638,且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在跨过门槛值之后将显著大幅提升。(3)分区域来看,各区域非粮化与种粮利润之间耦合协调度的变动趋势,与其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结论]采取差异化的非粮化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门槛地区可建立非粮化预警机制,而高门槛地区则应采取严格控制措施,但都须将种粮利润协同保护作为重要工具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