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近年来,青海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生态立省战略,坚持以饲草料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机制为手段,以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为保障,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目标,加快转变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闯出了一条独具青海特色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在青海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骆惠宁强调,要把坚持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青海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近期,国家六部委将青海省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农业部也与日前批准青海设立全国首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并在农牧业有关政策、项目和技术方面予以支持,打造生态和谐新牧区,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和牧草生产机械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高原,一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三江之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其生态地位不可替代。保护草原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谱写人富、草美、牛羊壮的田园牧歌,应该是每一个青海人的梦想,也是维护生态环境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更是青海在经济总量小的情况下能够给全国做的最大贡献。2008年,青海省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在体制机制上开始了草地畜牧业可持  相似文献   

4.
<正>本届"青洽会"青海现代生态农牧展厅位于C馆一层南侧厅中部,面积650平方米。展厅主题为"绿色发展、生态农牧",展厅名称为"青海现代生态农牧"。展厅分为2个部分,综合展区和产业产区,综合展区以我省建设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现代循环农牧业、青海十大特色产业为主线,分为4个板块。第一板块:高原特色农业,主要集中展示我省在稳粮增油、种业发展以及推动设施农业"菜篮子"工程中取得的新成效。贯穿介绍青海现代循环农牧业,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青海同四川、西藏两省区在草地畜牧业发展方面的交流与学习,积极寻求在草原建设与保护、良种牲畜引进以及畜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合作,以利于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草地畜牧业和藏区经济发展。9月22日至10月14日,省农牧厅阿旺尖措副厅长带领厅办公室、省草原总站有关负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青海省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载体,始终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良性循环,坚持"接二连三"三产融合、协调发展。2008年,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做出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大决断。2014年6月,农业部批准青海省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我省生态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发展不断深入,因此而催生的具有青海特色的草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伴生的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也是节节攀升。但是,由于"重粮轻草"观念和对牧草生产认识不足等原因,我省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和机具选配方面存在许多误区,特别是牧草营养价值理念还没有建立起来,鲜草加工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青干草收获后的初级草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草原补奖政策既是国家一项惠及牧区、牧民、牧业的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青海省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天然草地面积6.2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7.7%,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5.8亿亩,占全国草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也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的生态安全直接关系我国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青海脆弱的生态系统决定了落  相似文献   

9.
泽库县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多年的转型升级,实现资源高度整合,改善了草地生态、推动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拉格日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成为黄南州乃至全省的合作社发展的示范样板,现已形成"拉格日模式",在全州乃至全省范围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土地、资源、污染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畜禽养殖量很难取得进一步突破。江苏、内蒙、山东、青海等省(区)积极开发利用丘陵山地、草地等自然资源,转变生产方式,创新饲养模式,并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发展高效生态畜牧业,取得了成功。笔者分析主要有下述三种模式。生态养殖模式生态休闲型。江苏省苏州市根据当地居民对鸡肉产品消费需求的改变,及时发展生态草鸡养殖,经过三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苏州水乡草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苏州光福茶场、苏州市洞庭西山缥缈生态养殖场、苏州市苏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进一步推动草原地区牧业可持续发展,丰富草原生态补奖在牧户草地流转行为方面的研究,从而为促进牧户进行草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牧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借助逐步回归法检验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牧户贷款行为、草地现有承包面积以及牧业收入分别在10%、1%与5%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奖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均在10%显著性水平下对牧户草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抑制作用;牧户生计多样化在草原生态补奖与草地流转之间存在遮掩效应,遮掩效应占直接效应的比例为34.55%。结论 奖补收入越高,并不一定能够促进牧户草地流转行为,并且牧户生计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区域草原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方法]以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加权函数法计算可持续发展指数综合评价值。[结果]要素层和指标层中权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要素层的权重从大到小依次为自然资源(0. 309)、社会因素(0. 278)、草原资源(0. 267)和经济因素(0. 146),说明自然资源对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大,而自然资源中气温的权重最大(0. 115),社会因素中草原产权制度的权重最大(0. 104),草原资源中牧民草场面积的权重最大(0. 094),经济因素中饲草利用率的权重最大(0. 072)。而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 428,说明目前该地区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也就是说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以达到较高或高水平。[结论]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内蒙古高原温带草地畜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为该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与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草原旅游资源的不良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加重。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保护对策。川西少数民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草场资源未得到有效保护,旅游景点间彼此孤立,规模集聚效应欠缺,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管理水平偏低。从确立保护性开发主题、加强草原旅游区与其它产业的组合、丰富草原旅游产品及加强产品组合力度、建立"政府、市场、企业、公众"四位一体的管理水平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保护性措施。考虑到当地区位条件、风俗习惯及旅游环境等因素,提出规模集聚开发模式、草原生态观光与文化相融合的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模式等3种模式以供发展模式调整选择,并以期为类似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提供决策性建议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玛多县地处青海省的南部,黄河源区,主要有旅游、矿产、水电、草场、动物等自然资源,其中以草场、动物、旅游等资源最重要,是该区目前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该区的草场退化、畜牧业产值下降、水资源匮乏,鱼类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又不够,这是玛多县目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玛多县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将严禁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该县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以鱼类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体,畜牧业次之,杜绝矿产的开采,保护珍稀动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不仅是生态环境人为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土地荒漠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根据农牧交错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选择退耕还草、发展苜蓿草业,对该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结合农牧交错区的实际,提出了该区苜蓿草业产业化开发的基本模式、阶段特征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巴尔虎左旗的历史、地理、文化、人口、生态和经济等方面的条件独特,而草地畜牧业作为该旗的支柱产业。因此,实事求是地选择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模式,对当地的自由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长期田野考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各种因素,构建出新巴尔虎左旗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模型。该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7个苏木(镇)转型升级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根据各个苏木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综合水平的高低,为其选择一种转型升级主导模式。其中,阿镇为内生企业和资本市场模式,其他苏木镇在现阶段主要采取以合作化生产和家庭牧场的发展模式。另外,运用斜交旋转法,本文分析出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影响因素,得出其中17种因素是新巴尔虎左旗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文章最后对新巴尔虎左旗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政策建议,主张改造传统牧业,一方面需要强调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循序渐进,尊重牧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网络化、空间化、智能控制为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能够提供系统的数字信息和实用的数字化产品。方法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草畜业先进国家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对国外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5条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做法:(1)从政策大局上转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2)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3)加强草原信息化体系建设;(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5)促进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提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建议,对完善我国草原信息服务体系和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变化频繁,生态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探究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密切联系,为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赤峰市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基于1997年、2004年和2011年的三期TM影像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3期的耕、林、草面积均占土地总面积的90%左右;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在1997~2011年耕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林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草地面积不断减少;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趋势,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占总价值的85%左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所采用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信度。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直接影响,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天峻县草地资源经济性能和生态特点,认为其草地经济发展应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草原旅游、建设野生动物园、开发冬虫夏草、红景天等高级滋补品和中药材等,发展特色产业,营造业一为主多业并进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建立草地利用科学化,草地经营多元化,资源开发高效化的草地资源经营管理机制,规范农牧业经济发展秩序,提升草地资源经营水平,实现草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完善草地生态系统组织机制,加强草地资源保护,积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草地生态友好环境;以草地科技作支撑,高起点,立体化,建立和完善草地经济发展体系,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地增效,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20.
草地是牧民基本的生计资产,也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然而,严重的草地退化威胁着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持高度可变的、脆弱干旱环境中的自然资本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牧区的主要牧业制度变迁,分析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探讨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如何在不减少草地自然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研究揭示,牧业制度变迁通过"分畜到户-牲畜增加-公地悲剧"、"分草到户/草地确权-草地细碎化-围栏陷阱"以及"三权分置/草地租赁-不完善契约/产权不安全-草地过度利用"三条路径影响草地退化。"交互规模"理论解释了草地细碎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面上调研资料、定点观测数据以及自然试验证据支持了以上假说。研究表明,采用适合地区特点的确权方式、规范草地租赁市场以及减轻草地细碎化从而提高"交互规模",可更好地平衡牧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草地-牲畜-生产性资产-水资源",促进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