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朋  黄小霞  禤卓宇 《商》2012,(16):143+103
民生问题事关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民生与国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本文结合当前民生工作的实际情况,试着提出当前搞好民生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远期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要比以前任何时期更多地关注民生,实现由"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的演进;近期要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目标,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加快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一以贯之的伟大实践。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把握并有效改善新形势下更具全面性、复杂性、深刻性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藏的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在第六次西藏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建设有了新的指示,西藏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重要命题,如今,民生问题在西藏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更是尤为重要。解决民生问题有助于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本文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论述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七大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要着力改善民生的重大决策。价格与民生联系紧密,价格工作要适应党和政府关于改善民生的要求,发挥价格调节作用,为着力改善民生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民生问题逐渐进入学者的视野,党的十七大之后,民生问题研究掀起了高潮,一批成果问世,主要集中在民生的内涵、人物民生思想、党的民生思想、改善民生的意义及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袁福珍 《商场现代化》2012,(23):253-254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民生的改善依赖于政府的科学化、规范化、常规化建设与改造创新。新时期,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等民生问题,并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赵琼 《商》2013,(3):141-142
倘若将民生问题转化成法律话语便是权利问题。改善民生,立法先行,民生立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我国立法舞台上开始尝试着释放灼灼熠熠的光芒。民生立法理念的滞后以及立法技术的不成熟正在桎梏着民生立法的发展,为此必须重申法治理念,为民生立法植入民主、科学、公开等理性土壤,释放其怀揣的宪政意蕴,推动其加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如何改善民生、什么叫改善民生等问题仍存在一些争议,尤其是地方民生问题,还存在较多空白。本文从地方政府财政视角入手探讨财政民生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以期丰富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0.
论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已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完善的民生政策体系,解决民生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为民生政策提供刚性保障。从而促使民生问题的彻底解决。本文对民生问题与民生政策进行了阐述,在分析民生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和落实民生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一项民生事业。旅游与民生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来认识。旅游是关乎人的生命质量和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重要活动,与民生休戚相关;旅游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作用巨大,是关乎民生的重要社会福祉事业,堪称"民生之伟业"。  相似文献   

12.
王毅 《品牌》2013,(6):6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问题有关的。狭义上的民生,主要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平时我们所使用的民生概念基本属于狭义的民生范畴,从根本上看民生深处是民权。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刘奇 《商》2013,(24):356-356
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提倡的民生社会建设有着高度契合性,马克思关于民生思想的探索,对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随着民生内涵的不断拓展,我国居民已经从过去的温饱向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转变。在这种背景下,考察马克思在民生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挖掘马克思民生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与当代价值,能够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两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关注民生问题。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注民生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履职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我  相似文献   

15.
"中消协"确定今年的主题是"消费与民生",这个问题极为重要,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在这里,就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民生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请同志们多加指正。一、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我深深感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极大,具体说: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民生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为了更好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和完善制度,调整好新时期利益结构;加强党风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认同感;要把改善民生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职责,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民生问题十分突出,而各级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却由于各种原因严重不足。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支出导向,构建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公众参与的主体多元化评估机制,提出了如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促进民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刘日星 《中国市场》2013,(37):160-16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邦之策。因此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的就业形势,然后从政府、用人单位及就业者自身等几个方面来论述如何促进就业从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9.
周冀 《品牌》2010,(12)
民生档案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精神的具体措施。本文以现实工作为依据,结合党的十七大民生思想,从如何做好民生档案、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泽文 《商业故事》2022,(3):103-105
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一向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政府特别加大了对民生工程的支持及财政支出.但同时,民生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民生审计工作发展迫在眉睫.民生审计作为"监督员"和"安全员"的角色因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而孕育产生,因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基于此,文章展开对民生审计模式的创新与选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