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羊毛和羊肉的比价、畜牧业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禁牧政策等都是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羊毛生产布局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羊毛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  相似文献   

2.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区域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数量、能源价格、能源效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生经济关系。运用面板模型估计各因素的影响系数分析,认为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的三大因素为人均GDP、人口数量和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科技进步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内在机理,构建2001-201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全国范围及不同区域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科技进步的消费释放效应最小.通过多种举措加大R&D经费内部支出,努力实现区域间科研经费支出的均等化,运用新技术进一步推动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以满足中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西部地区“瓶颈”产业的技术政策问题,使科技进步成为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6-2011年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服务业增长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总体性实证研究;进而对31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各地区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总体性实证研究显示,在各种影响因素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作用最大。分类实证研究显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同类别的地区其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其中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城镇化水平、出口依存度、技术创新能力和地理区位对制造业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工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进口依存度对制造业就业表现为一定的负向效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加大资本投入和出口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技术进步,鼓励产业集群式发展,对于促进制造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中国内地1994 ~2010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价格指数法对中国国内贸易成本进行测算,并对四个贸易区贸易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国内贸易成本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显著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国内贸易成本,但仍存在公路高昂收费问题所导致的负面影响;对外开放会大大限制了地方政府的保护行为;东部和南部贸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国内贸易成本具有正向影响,地方保护对贸易成本影响较低;西北贸易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未能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地方政府保护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燕 《财经科学》2015,(2):131-140
城镇化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通过对1995-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及工业发展水平对我国城镇化有显著促进作用.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也不同,对于东部地区,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地方财政支出显著的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中部地区的关键因素是工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而对于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城镇化,对城镇化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地方财政支出和教育水平.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情况,来寻求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SBM超效率模型,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并开展空间差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还比较低;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走势;各年度不同省份的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差异显著;且存在空间依赖性.通过Tobit回归实证显示: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显著性差异;经济规模水平、电源结构、技术水平、燃煤效率对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人口水平对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具有反向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中国电力行业环境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宁  郭平 《财经科学》2015,(6):61-70
采用Baker的中国政策不确定性指数与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投资、消费、CPI均产生了短期的负向作用.通过分区域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政策不确定性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大,而对西部地区消费与CPI的影响更大.政策不确定性对东部地区投资的短期影响较显著,而对西部地区投资的长期影响较显著.该结论表明,政府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并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利用山东、四川、吉林、河南、青海、浙江、湖南和广东等10个省市地区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选择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前景和劳动成本、经济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和市场规模等对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选择含个体时期常量的确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分析得出:人力资本存量、经济发展前景、劳动成本、经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对FDI的规模有正向影响,而市场规模与FDI规模呈现负相关,这很有可能是现在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运输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市场已经面向全球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直接投资生产的产品更多的是利用其它的优势进行出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中国住房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大陆各地区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尝试对多种非线性模型形式进行回归估计,并根据判定系数大小确定最优的函数形式,进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对房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平米房屋竣工造价、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居民人均土地购置面积、少年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并在分析这些因素的未来变化趋势后认为,如果未来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保持土地供应的适度增长,房价上涨的速度将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处于较为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根据熵值法对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广义矩法(SYS-GMM)着重探讨了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聚在中等发展水平区,呈现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非均衡特征;2民间资本、产业结构及技术进步对基础设施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财政支出则不利于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提升。为此,文章建议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创新投融资模式、引入市场竞争、完善政府监督及宏观调控职能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促进各地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之后,居民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走低,而且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之后的税收结构不利于居民收入的相对增长,另一方面分税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把握物价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尺度分析发现,中国CPI存在准3.9月、准8.4月、准16.4月、准45月四个波动周期和一个递增趋势.综合考虑影响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对CPI不同周期性波动的内外驱动因素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分析.本文力图通过对中国CPI波动的周期性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定量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戴蕾  王非 《经济论坛》2010,(11):33-36
以2003~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国内经济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研究表明,人均GDP和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也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多种经济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坚实的经济后盾。因此,政府应采取相应对策激励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发挥更大逆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战略下,中国东、中、西部就业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要素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西部较明显,东、中部并不明显;出口比率要素在东部和西部能显著影响就业;如果东、中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多依靠总投资拉动,会对本地就业增长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需要更多通过扩大总消费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东、中部的物质资本积累能显著促进就业增长,而西部地区并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政府规模扩大对于该区域就业增长有很大促进作用;三个区域中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就业增长都不明显,城镇化的内生就业创造功能在各区域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19.
高帆 《经济学家》2015,(2):53-62
基于1992—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变参数反应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超敏感系数分别为0.6510和0.6659,利用LC/PIH分析框架不能精确阐释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城镇的利率跨期弹性很不显著,而农村的利率跨期弹性利率显著为负;城乡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分别为11.890和10.025,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降后升,而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升后降,这导源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出现了趋势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省级层面2002-2006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度——信任对研发支出和研发人员两项技术创新投入指标都具有正面影响;信任对两个技术创新产出指标影响不同,信任对专利申请数没有影响,但对技术市场成交额具有显著正面影响;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度——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不同指标的影响是不同的,民间组织密度对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表现出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对技术市场成交额表现出显著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