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萍 《当代经济》2007,(10S):156-157
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产学研合作中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产学研合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互动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动因、现状及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政策,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可以使合作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在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合作各方由于出发点不同,参与动机也各不相同,企业偏重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分担、应对技术及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需要,而高校和科研机构偏重于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最后,加快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法规体系;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财政与金融支持体系,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产学研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4.
以DEA模型、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研究工具,利用2006—2011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截面数据,对我国省域层面的产学研合作效率及效率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产学研合作效率较低,产学研合作为DEA有效、弱DEA有效和非DEA有效的省区数量分别占样本省区总数的26.7%、10%和63.3%,其中非DEA有效的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83.3%的样本省区的产学研合作全要素生产率有程度不同的增长,说明省域产学研合作效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63.3%的样本省区的产学研合作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包括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产学研成果的技术转移和有效应用、提高产学研合作的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5.
以协同融合和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第九届科技进步论坛暨第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论坛研讨成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创新生态治理理念和方式、科技创新瓶颈和价值困境破解、创新治理体系机制构建以及创新发展的对策路径等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进行理论诠释,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构建创新生态、创新治理与新兴技术创新之间非线性效应影响机制模型框架,展望创新驱动及创新生态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6.
陈萍 《当代经济》2007,(19):156-157
人才是产学研合作的要素资源之一,在产学研合作中优化人力资源,对于产学研合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互动机制--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设计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的有效机制是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美国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作为产学研融合开展产业竞争前基础研究在制度和实践上的成功范本,形成的一些高效机制与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梳理I/UCRC的设立与成效,总结出产业会员制合作机制、混合经费资助机制、产业需求嵌入机制,以及社会影响力评估机制的四大经验做法,并提出我国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创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未来的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在分析和总结美国、德国和日本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在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包括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完善人才流动机制、选择适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国内外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中国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技术追赶,是可行的途径之一。但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所处产业、学科知识、企业和大学组织以及发展阶段的异质性,以及企业和大学之间在信息获取、收益分配和合作目的上的不对称性,使得我国有效率的产学研合作很难实现。西方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制度方面的创新、建立技术转移机构(TTOs)、促进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USOs)和创立大学科技园(STPs),这些模式对实施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尧 《生产力研究》2012,(10):200-201,204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优化整合进行合作创新以实现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关系网络。文章应用创新价值链理论对三种常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合作研发模式和共建实体模式进行重新阐释,并以企业与学研在创新价值链不同阶段的结合方式为维度对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扩展。最后,结合产学研合作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我国为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战略。基于产学研融合内涵,构建微观层面企业产学研融合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广度、深度和频度总体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正逐步迈向深度融合阶段;产学研融合广度和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环境不确定性会增强产学研融合广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削弱产学研融合深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产学研融合频度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负向影响。结论可拓展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发展产学研融合理论,为解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学研融合效率偏低、机制不佳等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针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制定、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渐消除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体制因素,搭建全国性的信息交流与技术转让网络平台,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风险投资机制与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而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勇于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选择合适的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前介入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柔性利益分配机制,妥善解决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产学研各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理邻近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地理邻近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积极影响已有种种探讨,但对地理邻近的作用机制还缺乏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概括。文章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具体案例,对地理邻近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途径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概括。1地理邻近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途径:促进合作主体相互适应,建立信任,互惠共赢,导致交通费用和合作交易成本降低,促进其他邻近性发挥积极作用。2作用机制:通过两个层面和四大进程,地理邻近对合作创新的其他相关因素发生作用,产生一系列有明显趋向的、相互衔接的、具有规律性的作用联系,形成对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创新面向的既是技术密集又是资金密集的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具有很高的风险。我们通过集体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湖南省产学研合作现状,尤其是合作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描述、对比和分析,进而探讨了多元化投入机制及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主要模式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有成果转让、合作开发、人才培养、共建实体、科技园区、校企联盟、战略联盟七种模式。科技园模式、校企联盟和战略联盟是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符合江苏省产业发展需求,应大力发展;对产业重大技术创新应运用官产学研合作模式;要积极发展与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相契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进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与规范科技中介体系;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支持;强化税收优惠政策,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我省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河北,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但河北省某些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部分经营者对技术创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是典型的短视行为。技术创新包括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机制和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于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早日建成具有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产学研联合专利申请数据,构建动态专利合作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揭示上市公司产学研合作整体结构特征,并从企业要素密集度、生命周期和区域3个视角探析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合作紧密性、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与集群发展能力。结果发现:无论企业特征如何,随着时间推移,产学研合作更加广泛,紧密性逐渐降低,小世界现象愈发明显,无标度结构趋于稳定,创新集群越来越独立;3种视角下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知识控制能力差距逐渐缩小,集群发展能力差距扩大;与要素密集度相比,生命周期、区域特征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影响更显著。结论可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有效形式,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产学研各方在目标、知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引发的合作矛盾与冲突严重影响着创新绩效。知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冲突来源,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能够实现产学研各方的协同〖JP〗合作,进而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与水平。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在知识管理目标、核心流程、支撑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冲突问题,并剖析了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确立统一知识管理目标、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管理体系和知识管理支撑环境等治理对策,为规避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管理冲突矛盾、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水平与绩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经济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高级阶段。通过实验室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再将研发成果迅速产业化,可以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基于创新理论、共生理论以及企业能力观阐释了发展实验室经济的理论依据,并从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动力机制以及管理运营等方面厘清了实验室经济与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差异,最后探讨了企业如何依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技术和资金实力以及创新技术特征来选择发展实验室经济的适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手工收集的2011—2021年A股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数字化转型水平越高,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和交流协同成本是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规模较大企业、非省会城市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差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中,数字化转型替代了部分由高铁开通带来的企业外部信息环境改善作用,两者呈替代关系。本文有助于全面认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的关系,拓展了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