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7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村财为何交乡管?》一文,介绍了海南省澄迈县推行“村财乡管”的经验。文章说,以前1/3以上村组财务有问题,如管理混乱、干部说了算、公款私存、贪污挪用等,农民告状不断。现在各村账册交乡专门的会计机构管理,县里还强调村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受益权不变。乡管规范了村组财务管理,村民、干部都欢迎,告状的也少了。我不否认报道的真实性。从短期实践看,乡管是成功的。以前民主监督不健全,农民、干部互不信任,告状不断,由乡镇管理,农民信任感增强。但从法律角度讲,“村财…  相似文献   

2.
马卫丽 《西部财会》2005,(12):29-30
本文从村组债务的形成原因及债务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村组债务形成的根源。结合近几年来西安市灞桥区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化解农村债务的主要做法。归纳了有效化解农村债务的一些经验。对化解村组债务从政策、集体经济和控制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村组干部以权谋私现象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有:一是保险大战,引发重复投保。目前,受理农村干部养老保险的有保险、劳动、民政3个部门,各自宣传自己的优势,招株投保者,扩大业务范围,形成三足鼎立的保险大战。据笔者了解,不少乡镇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村组干部,不但在本乡、本县3个保险部门投了保,还到外县和县以上的保险部门投保;有的村组干部在村里投了保,调到乡办企业又投保,换个单位再投保,并年复一年的加码。垒宝塔。有些村组干部几经调动,转为国家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员后…  相似文献   

4.
一、村级债权债务的形成原因自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以来,受农村财力和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的影响,加之历年来的乡镇对相关行政干部注重乡镇五项统筹的收缴考核,部分村缴款时上清下不清,从而忽视了对农村统筹提留款的收缴。年复一年,最后锁定的村级债务中,百分之五十的是历届村组干部的工资,百分之三十是农民承建公益事业的工资,百分之二十是其他债务。在村级所拥有的债权中,主要是农民逐年拖欠村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不少村组举债为农民完成税费任务,对于这种做法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利少弊多:其一,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绝大多数村组拿的是高利贷为农民完成税费任务,利息高的5分,少的也有3分。债务偿还时,村组不仅要农民缴纳税费任务,还要付一笔数目可观的利息,农民负担加重,资金更加难收。有的形成了年年还不清的子孙债、债中有债的连环债,农民不堪重负。其二,挖空了集体经济积累。村组举债为农民完成税费任务,但高额贷款利息,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支付,村组只好挤占集体积累。其三,影响了农村稳定。村组举债为农民完成税费上缴任务,造…  相似文献   

6.
村组干部不廉行为的诱因全国锋,杜尊俊,李春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村组干部的工作范围逐步扩大,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出现了一些引发村组干部不廉洁行为的因素。1.项目承包随意性较大,容易引发村组干部吃"回扣"、捞"好处"。农村经济走向市场后...  相似文献   

7.
西华县李大庄乡抓住换届契机精简村组干部河南省西华县李大庄乡以今年农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本着“优化结构、精干高效”的原则,精简村组干部,全乡村组干部由原来的246人精简到142人,一次性精简104人,一年可减轻农民负担近6万元。该乡有19个...  相似文献   

8.
当村组干部几十年,大好年华和大部分精力忙了大伙的事,退下来后却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着实让村组干部黯然神伤。怎样才能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激活基层组织这一“细胞核”?去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在全县范围内试行提高村干部待遇和给村民小组干部发放“工资”、给退休或提前离任村干部发养老金的制度,使村组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9.
催、催、催样样都要催小慧,润东时下乡村干部用得最多的工作方法莫过于“催”。在会议上催,在广播中催,在电话里催,在乡府村部催,在田头路边催。催耕催种,催征催购,催钱催粮,样样都要催。乡镇干部催村组干部,村组干部催黎民百姓,一级催一级,催完就休息。有坐小...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村组干部弃职不干的现象越来越多,成为乡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笔者通过在湖南省桃源县的了解,发现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上交提留有了新难度。现在减轻农民负担中央、省、市都通过报纸、电视广泛宣传,农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该收的还是要收,而农民却持“上方宝剑”不交,地方行政又不断给压力,村组干部两头受气。湖南桃源县  相似文献   

11.
张芳 《乡镇论坛》2008,(31):17-17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农民的共同富裕,最终都要靠村干部去“穿针引线”。为了进一步加强村两委建设,妥善解决村组干部工资偏低问题,充分激发和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甘肃省瓜州县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村组干部工资待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在基层采访,干部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乡镇财政危机。大多数乡镇财政负债累累,入不敷出。一般乡镇负债均在三四百万元,多的竟达上千万元。有的乡镇,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七八个月领不到一分钱的工资。人们不禁要问:“乡镇的资金哪里去了 ?政府怎么能走到这么穷的地步呢 ?”   近几年来,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种田收入减少,而乡统筹、村提留有增无减,导致少数农户交不起三提五统。加之一些村组干部吃喝浪费公款严重,农民对上交的“三提五统”有抵触情绪,造成提留统筹款尾欠逐年增加,有的户多…  相似文献   

13.
徐立东 《乡镇论坛》2010,(28):22-22
<正>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村组债务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项政策,严格制止新增债务,努力落实化解措施。但是,一些地方旧债尚未化解,新债又大量增加,村组债务沉重的问题未根本改变,使得目前"广大农民关心,基层干部忧心,上级政府  相似文献   

14.
1900万元的债务要偿还,780名机关干部要安置,脆弱的经济要发展,穷乡富镇的干部都担心。山东省临邑县四个乡镇合并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税一直由村组干部直接向农户收取,农民也把向村组干部交纳皇粮国税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我国税制建设的日臻完善,税收征管日趋规范,村组干部代收农业税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一,村组干部收取农业税是一种越权行为。税收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如何征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税一直由村组干部直接向农户收取,农民也把向村组干部交纳皇粮国税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随着我国税制建设的日臻完善,税收征管日趋规范,村组干部代收农业税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质疑。 其一,村组干部收取农业税是一种越权行为。税收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于如何征收,国家不仅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建立了十分严格的执法队伍。但目前农业税的征收却由村组干部代劳,名不正,言不顺。说它名不正,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农业税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似乎有一种倾向,对农村基层干部贬多褒少、缺乏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近几年来,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民对干部也逐步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基层干部能够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农村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第一、基层干部既是农民向党和政府提出有关要求的代言人,又是党在农村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由于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组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即:既是干部,又是农民。从基层看,他们和农民是左邻右舍的关系,整天和农民劳动生活在一起,容易听到农民的意见和要求。而农民往往也把他们当着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把他们的言行都看成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初,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过程中,发生了几起农民群众以反映村组干部问题为由的集体上访事件。区领导班子在疏导矛盾的过程中,发现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在于:村民参政议政渠道不畅,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和村委会涉及全村群众关心的村组事务不了解,要求增加工作透明度;村组经济管理混乱,尤其是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造成少数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挥霍浪费、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不放心,要求加强经济管理;村务不公开,致使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群众要求规范村组管理制度;村组干部作风不民主…  相似文献   

19.
我是湖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村委会负债问题严重。江西省某镇,有农业人口32559人。1999年全镇村集体总收入为120多万元,债务却高达251万多元。全镇23个村,只有一个村不存在债务问题。这些巨大的债务是从哪里来的呢?“村官”及其他人员补贴过多,以至于僧多粥少。全镇村委会干部127人,村民小组干部263人,这样的村组干部人数和其他富裕的地方相比可能并不算多,但是在当地已经超出了各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一个村,村委会有7个人,他们的误工补贴一年就有14000元,再加上6个民办教师一年600…  相似文献   

20.
目前 ,部分县(市)采取县(市)、乡(镇)、办事处(管理区)、村、组的组织构架 ,乡镇下设的办事处大多沿袭了人民公社时期小公社的行政区划。这一介于乡镇和村之间的行政管理机构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 ,弊端逐步显露出来。一是不利于乡镇干部的作风转变。由于办事处的存在 ,乡镇把一些农村的工作(包括征收任务)和一些具体的社会性工作交给办事处 ,乡镇干部下村少了 ,很多时候靠打电话、发文件、开会来推动工作。由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 ,导致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 ,工作越做越粗 ,同村组干部和农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