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配套改革政策相应出台,不少地方为减少地方财政压力,纷纷采取合并村组的办法,限定村组干部职数、裁减基层干部人员。笔者根据在山区农村多年工作的亲身体验,认为在山区农村合并村组应慎重,不能“一刀切”。  相似文献   

2.
农村税费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村组合并,压缩村干部和民办教师人数,减少办公成本和教育支出,以达到减轻农民负担的目的。在农村税费改革进行得比较早也比较彻底的安徽省,村组合并高达35%以上。在我们湖北省的一些机构改革试点县市,公开报道的村组合并多数也超过了20%。但是,村组合并不是简单地“合二为一”。事实证明,一些地方的村组合并已经碰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少数村甚至陷入了“瘫痪”、“失控”状态。综合基层组织反馈情况和笔者的深入调查,村组合并后将面临八大挑战。一是干部选配安置难。村组合并后面临的首要问…  相似文献   

3.
4.
乡镇撤并后,许多地方又进行了村组合并。这对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伴随而来的债务消化、账款交接、政策调整等诸多问题,也让乡村干部陷入了左右为难的被动境地。以笔者对大丰市刘庄镇的情  相似文献   

5.
实话实说     
别逼村官弄虚作假最近,笔者在苏北某镇采访。该镇有几个村去年因麦季完成全年税费任务而获奖,但年终债务又上升。我们问这几个村里的干部,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的回答坦率而又令人惊诧:“弄虚作假是逼出来的。”好一个“逼”字,一语道破天机。确实,当今农村有少数乡镇的决策者,提出许多几乎是“天方夜谭”的口号,诸如“六月份完成全年税费任务”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指标,并迫使基层干部就范。谁要对提出的口号、制定的指标有异议,某些领导就给你戴上“思想不解放”的帽子,轻则“黄牌警告”,重则位子易主,而对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不仅奖以…  相似文献   

6.
实话实说     
承诺就该践诺最近笔者下村了解到,有的乡镇干部联系村确实做到了中心工作重点抓,平时工作抓重点 ,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为村里办了不少实 事,为帮助村民增收出了不少好点子。对此,群众是满意的。但是,也有村民对乡镇经常调 换联系村干部的做法很有意见。他们说,有些联系村干部在讨钱要款时,在村民面前尽挑好 话讲,对村民提出的要求件件都答应办,胸脯拍得比谁都响,可是,钱一收好,再也找不到 人了,原先承诺的如修路、建渠、架电线之类的事都抛到了脑后。转眼到了第二年,乡里对 联村…  相似文献   

7.
实话实说     
<正>少开会多办事河北省带头精简省级会议,开短会,开实会,推行无会月,注重会议效果,节省会议经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此,全省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较好。群众感慨地说:各级都能做到少开会就好了,少开会也是为基层办实事。  相似文献   

8.
实话实说     
干部不妨多点“土气”   近日,笔者在农村走访时了解到,一些干部下村时“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农民朋友实话实说:和这样的干部无形中有种距离感。相反的,那些衣着朴素、为人随和、满口乡音的干部,容易亲近。农民朋友说,我们还是喜欢“一顶笠帽、一身便装、一双解放鞋”那样的“土气”一点的干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的干部切实深入到农民中去,摸实情,问疾苦、办实事。要摸清实情,必须与农民推心置腹、打成一片。如果满身“官气”…  相似文献   

9.
实话实说     
还是骑车下村好 现在工作生活条件好起来了,交通方便了,干部下乡也离不开汽车了。一路上隔窗观看,蜻蜒点水,走马观花。到了村里倒也入户,但大多是进村干部家,很少进普通农户。且来去匆匆,下村接触群众面不广,量不多,不深不透,更谈不上知道百姓的痛痒。 回想20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在山区乡镇工作,那时交通极不便利,连乡政府驻地也没通上公路,干部到各村去全靠“11路”车,经常宿在村里,没有上下之分。那时候老百姓很热情,来向你反映情况的很多,有提建议的,也有帮你想办法出点子的……这样的下村效果很好,真正做到深…  相似文献   

10.
实话实说     
言论自由岂能免除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之一。可在我们这里竟然被免除啦!说起来是件揪心的事。2003年12月11日下午,邻里几位老年人和三四个年轻人在我父母家闲聊,我本人在场。邻居魏叔是三组村民组长,是个好说实话的庄稼汉,他感叹道:“现在这干部太不像话啦,正经事不干!”大家说起了村里的路:一个五千余人的大集,竟没有第二条向外能走通的路。前几个月,阴雨不断,坑满壕平,有的地块至今积水都没排出,一粒麦子也没法种。现如今农闲,村干部也应组织一下,把路好好修修,把水排出去,可总也无人问津。我见村委会委员高某在场…  相似文献   

11.
实话实说     
农资暴涨苦了农民 今年赶上农村粮食直补、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好政策,加上粮食提价等拉动,因此很多农民以为增收有望。可是,笔者在调查走访中,却听到农民一片抱怨声:“粮价是涨了,但不要说增收,弄不好还得倒贴。” 很多农民通过算账对比说:虽说粮价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都涨了,但农用生产资料和涉农服务价格也相继大幅度提高,涨价的幅度远远超过粮食价格攀升的幅度。例如,国产尿素50公斤袋装,每袋年  相似文献   

12.
实话实说     
乡村图书室莫成“花架子”近来,笔者在乡村调研时发现,农村的许多地方虽然都建起了图书室(馆),但在管理使用上却存在众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没能真正发挥图书室的作用。一是乡村图书室的藏书数量少,有些几千人的村却不足1000册书,不能满足农民借阅所需。二是图书的利用率低。许多村图书室虽然书籍、桌椅配套,但图书的利用率极低,村民平时想借书借不到,只有上级来检查时,临时借书装门面。群众花钱买来了个“花架子”。三是实用性的科技书籍少、“凑份”的书多,新书年增量少得可怜。大部分乡村图书室的图书来源于群众和上级捐赠…  相似文献   

13.
实话实说     
这样的情况怎能不让人担忧1月25日上午,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江苏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谈起一件令他担忧的事。他说:“前不久,我到基层去调研,途中遇一住户,问了一些当地的情况,对当地的做法给予了表扬。但后来,接到有关人员电话,反映那位住户讲的情况是基层领导打了招呼的。我大为不解:那个询问点不是基层安排的,是半路上随机遇上的啊!电话里说,那也是经过安排的,你走的路线他们事先都走了一遍———打了招呼。放下电话后,我一夜未睡好觉,感到担忧,甚至是害怕!看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仅有个观念问题,还有个方法问题,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话实说     
办公无假日方便老百姓许士光从去年5月起,浙江省温州市郊区313个乡镇机关,全面推行了“办公无假日”制度,保证双休日期间各乡镇有人办事,群众为此击掌称好。乡镇机关“办公无假日”并非侵犯干部的休息权,而是有计划地安排干部轮休,保证双休日期间有人接待群众来访,有人回答群众提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有人处理突发事件,有人办理有关证件手续等,让到乡镇办事的群众像“办公日”那样方便、快捷,毫无“有事无人办,有问无人答”之感。这确是一个便民利民、真心为农服务的好举措。据笔者所知,乡镇机关双休日期间,像温州…  相似文献   

15.
实话实说     
调整结构岂能劳民伤财日前,笔者在农村调查时了解到,某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生搬硬套外地经验,强行搞“一村一品”。某村出于无奈,只好以村集体名义办起了野鸡场,由于一无技术,二无市场,结果野鸡场办了两年就鸡“飞”财“空”,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5万多元。这些“劳民伤财”的事在不少地方也时有发生。某镇领导一时头脑发热,大搞政绩工程,学起了山东蔬菜大棚。先是动员全镇各事业单位投股20多万元兴建了12个蔬菜大棚,办了不到一年,未见效果。但该镇领导不仅没有从中汲取教训,反而认为大棚项目还需进一步扩大,迫使…  相似文献   

16.
实话实说     
“刁民”帽子别乱戴所谓刁民,本是指胡搅蛮缠、刁钻古怪之徒。然而时下,少数农村干部却把那些懂政策、会挑剔、敢说话的农民诬称为刁民,继而加以排挤和打压。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农民懂政策是一件好事。农民不仅可以利用获得的政策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促使农村干部依法办事。有人总以为农民知道的政策越多,干部工作越难做因而千方百计地“贪污”政策、曲解政策,对掌握政策、传播政策的农民进行压制。这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做法,妨碍了国家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误国误民,应当坚决摒弃。农民会挑剔,说明…  相似文献   

17.
实话实说     
莫浪费精神食粮时下在农村,有些村委会虽订阅了多种报刊,但这些报刊不是静静地“躺”在村干部的书橱里,就是被人拿去包东西,甚至当旧书废报卖掉,造成极大的浪费。报刊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集体花钱订阅报刊,而群众读不到报刊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基层干部不重视,对报刊杂志在农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无所谓的态度;二是管理机制不严格,没有明确专人收发管理,你一份,他一份,散失严重;三是干…  相似文献   

18.
实话实说     
这里的新农村建设变了味佚名为了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和“文明路”创建,江西省某县提出了“奋战”的口号,命令所有镇干部在“五一”和“十一”期间一律不准放假。搞得乡镇干部半年来的合法假期全部被取消,干部怨声载道。为了表面上好看,快速制造出“新农村”和“文明路”,县委强制命令将国道边能看得到的房屋进行粉刷。县领导认为,将这些泥砖屋粉刷白了,在国道边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这样就是“新农村”和“文明路”了。但是老百姓的房屋有的是破烂的,有的是闲置的,而且老百姓普遍穷,所以既粉刷不起,也不愿粉刷。为了表面光,县委书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实话实说     
也想说说心里话当我看到《乡镇论坛》杂志里面百姓关注”、“实话实说”栏目,也想说心里话。首先感谢编辑们在百忙中,能一看我这个普通农民的来信。我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家巨野县核桃元镇某村。我们这里山东省的欠发达县,生活并不富。为了生活得好一些,就上山拉石,一天下来也能挣上个一二十元。地里的活抽空去做。这样几年下也挣了几千块钱,加上省吃俭用几个钱,总共有1.3万块钱。因为存起来,等孩子考大学时拿出来,就存入了农村基金会,说利息。可谁曾想,好景不长,基金会说就垮了。当听说后脑袋都大了,这咋办?几年的血汗钱都没有了。政还…  相似文献   

20.
实话实说     
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常遇到一些看起来令人激动,事实证明却不那么对劲的事儿。有一次从电视上看到湖南某乡,为了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乡政府和农民签订了“失误赔偿合同”,乡政府安排农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如果获利,则利益全归农民,而亏损则由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