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农民收入问题成了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自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下降,有些地方农民实际收入也在减少,特别是纯农户收入下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从大量的统计数据中得出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手段,也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平均数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它只能反映事物发展的总体水平,而不能反映事物内部不同个体的发展状况。现在一些地方在统计农民收入,特别是向上级汇报农民收入增长状况时,热衷于用平均增长数,至于平均增长率是由多少农民、占多大比例的农民的收入增长拉动的,则心中无数。实际上,平均水平的增长往往掩盖了部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实际情况。如果仅仅满足于农民收入的平均增长率,而无视那些被掩盖在平均增长率之下的贫困农民的生活状况,这…  相似文献   

3.
农民收入怎么样,到底该由谁说了算?当然是由农民自己说了算。即使是由统计部门来统计,其结果也必须得到农民的认可才能算数。这应该不成为问题,但在一些地方却成了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永庆  王文军 《数据》2003,(6):22-23
“农民纯收入”是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衡量农民收入的一个科学指标,它准确地反映了农民一年内实际收入水平和扩大再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终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统计部门反映农民的年收入水平,都使用纯收入这个指标。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村经济的不断调整改革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农民对纯收入的水平都非常关注。但由于农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各级政府的考核,更由于对纯收入含义的不清楚,使农民收入的统计结果与社会认同出现偏差。为此,本文就农民纯收入的含义、收入来源、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首先,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国民待遇”,常常被歧视。试问有多少人把进厂的民工当作了职工?有多少人把进城的农民当作了市民?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没有暂住证就可能被罚款、被欧打?为什么在一些地方民工讨工资爬  相似文献   

6.
“农民纯收入”是国家统计局制定的衡量农民收入的一个科学指标,它准确地反映了农民一年内实际收入水平和扩大再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终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统计部门反映农民的年收入水平,都使用纯收入这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占全体人口70%的农民,其平均收入却基本上没有多少增加.特别是在"九五"期间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1996年("九五"第一年)农民的收入增幅为9%,到"九五"最后一年即2000年,掉到了2.1%.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抑制了农村消费的增加,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中央政府还将增加农民收入列为经济政策的首位,并采取了许多强烈措施,但农民收入的增加仍是未尽人所愿.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笔者认为引起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很复杂,但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8.
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本文认为,在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粮食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收入的直接影响,另一是由于粮食价格波动给农民提供了外出务工即非农收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粮食产量增加时,有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趋向,但产量的增加也有使价格向下的趋势,又使得农民的收入减少.当产量减少时,印有使农民收入减少的影响,又有因价格上涨使农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当粮食价格的波动使农民的收入趋于减少时,农民寻求增加非农收入.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一些地方,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的干部政绩考核,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只问施政成效,表面上干了哪些工作,面子活有多少,不问施政成本。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到农村搞社会调查,无意中提出报刊是否已泛滥成灾问题,却引起农民兄弟一阵批评。批评的焦点,一曰:“自上而下都说报刊多,为什么我们农民见不到?”二曰:“村组年年公布订报刊费成千上万,为什么多数农民一张不见?”三曰:“为什么一些村组干部报刊可以当废品卖,而农民想看报纸比登天还难?”四曰:“为什么干部有报有刊不去看,而农民想看却看不到”等等,集中反映了报刊发行问题上的梗阻现象。尽管这种情况出现在少部分地方,可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坏。报刊是传播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最具影响力的武器,也是传播科学种田、信息技术的吹鼓…  相似文献   

11.
关于农民外出打工情况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外出打工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目前,全国外出打工农民究竟有多少?外出打工的形势如何?打工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怎样?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我们组织四川、重庆、安徽、河南、江西、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9个外出或外来农民工较多的省、市计划部门进行了调研,查阅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资料.初步预计,今年外出打工农民比去年增长5%以上,人均月工资增长4.5%以上:外出打工可让全国农民人均增收47.5元,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农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收入是影响农民消费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必须加大提高农民收入的力度,针对目前影响农民收入及其分配差距的因素采取相应对策,从而提高其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最终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统计产量切勿“帐面施肥”据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农村有种怪现象:一些地方在统计产量时,要由某个主要领导说了算,领导根据上级分配的目标任务,需要多少,就统计多少,只管“笔下生花”,这样无形中给农民加重了负担,被农民群众戏称为“帐面施肥”。鲁迅先生...  相似文献   

14.
自从实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村财务由生产小队为核算单位转变到以村委会统一管理,部分村财务收支由一两个干部说了算。在一些地方,各种财务公开上墙制度被取消,集体财产、土地承包等项收入是多少?各种收费标准群众心里不清楚,只能是村干部要多少给多少,且无发票无收据,特别是有些村干部私心严重,搞权钱交易,优亲厚友,不敢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布于众,使得群众出现对抗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改革开放后,关于“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发过六个“一号文件”。核心就是提高农民收入。如何才能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政府在思索,专家在论证,农民们则用他们的双脚做了探索!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进城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从自发到自觉,从松散到有规模有建制的输出,中国的劳务经济走出了一条坎坷而又顽强的道路,它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创造,是中国政府提高农民收入的具体实践,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益尝试。在这期本刊策划中,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在发展劳务经济的过程中,他们不等不靠,因地制宜,积累了经验,惠及一方百姓,造福当地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你现在一个月多少工资?有‘外快’吗?"时下,亲朋聚会、好友邂逅,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这。工资似乎已不再是"工薪阶层"实际收入的标志,而外快的多少,一方面体现出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另一方面又是个人能耐大小的证明。外快当然工资表上不列,纯属隐性收入范畴。不管你承认与否,隐性收入已构成人们实际收人的重要部分,甚至喧宾夺主,超过工资收入。这已经成为不是秘密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与一些乡镇干部交谈中发现,有的同志对调查研究理解不全面,认为自己身在最基层,整天在群众堆里转,够接触实际了,还用搞什么调查研究。但是当我问到一些比较细微的问题时,他们大都答不上来。比如我问一些乡镇干部:群众对发展民营经济到底有什么顾虑?到底有多少人有创业愿望、有投资能力?30来岁的人和50多岁的人观念上有什么异同?农民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等。问到这些问题,他们就不好回答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之间,以及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但在进行第二轮土地承包的时候,一些地方的村组干部却打起了农民承包地的“主意”,千方百计剥夺国家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据调查,在湖北省农村一些地方存在以下几种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现象:  一是拖欠税费没收土地。一些村组干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规定的三提五统和各种税费,不讲客观原因,不管家庭条件,一律实行定额定时,对不能按时足额完成税费任务或拖欠税费的,便以村组名义收回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例如:湖北省某村村干部为了及时收取“三提五统”,要求村民定时足额上交所有…  相似文献   

20.
法律顾问     
村集体留地一般最多能留多少山东省博兴县一位农民来信反映,他所在的村共有耕地1870亩。自1984年以来,村两委从总面积中留出360亩,作为机动田,一年一度发包给村民。现在已经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因为机动田调整频繁,农民谁也不往土地里搞大的投入,更谈不上产业化经营。请问,村集体留地一般最多能留多少?村委会不按有关规定执行的话,我们该怎么办?答:在延长土地承包期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为了增加乡、村集体收入,随意扩大“机动地”的比例,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早在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的1997年,中央就明确要求,要严格控制和管理“机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