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企业的科技创新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选择,而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发展风险投资市场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风险投资机构建设、风险投资市场发展、风险投资家的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的灵魂就是自主创新。从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战线的自主创新已迫在眉睫,必须把它作为最主要的指导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基于江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发展背景,本文剖析了当前科技金融宏观政策环境方面的不足,提出应充分发挥政府对科技金融市场的引导、扶持、服务和监管等职能,以政府为主导促进科技金融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日前,扬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旨在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主线,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导向,聚集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健全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此次出台《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市要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建立和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关键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科技投资: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效益,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温家宝总理也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无一不是投入了巨大的入力、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8日,在胡锦涛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这次会议充分表明,我们的决策者在当前形势下,对科技创新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有充分认识的。包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强调,也体现了这一点。但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分为激进式科技创新和渐进式科技创新,渐进式科技创新更具普遍性和常态性,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激进式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成为研究的焦点,而渐进式科技创新未得到应有关注。渐进式科技创新具有短周期性、连续性、累加性、递进性和开放性,风险较低且可控,可以通过促进激进式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通过促进知识积累、吸收和独占能力提升产业绩效,通过创造差异化获取产业竞争优势。新时代的创新驱动战略,既要重视激进式科技创新,也应重视渐进式科技创新,通过对现有产业技术的改进逐步实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部署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对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牵头,会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原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质检总局、原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28日,在胡锦涛同志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专题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问题,加快建立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这次会议充分表明,我们的决策者在当前形势下,对科技创新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是有充分认识的。包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强调,也体现了这一点。但同时,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协同创新、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改革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以政策落实优化创新政策环境,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五大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2.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是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目标,组织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 4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精神,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实施"13115"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陕西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相关省市协同配合,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了13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批57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促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些自主创新基础平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发挥了提高企业、产业科技竞争能力,支撑我国结构优化、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和院所管理体制也相应进行了改革,科技资源配置已经建立在市场机制基础之上,进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发展创新服务业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论文、专利数量以及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来看,中国的科技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创新,都表现出很强的跟进和创新能力,追赶的步伐不断加快,在一些重要科研领域正在从"量变"走向"质变",在一些新的科技竞争制高点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从国际上纷纷出炉的各种创新能力指数来看,中国在知识创造和创新绩效方面的表现令人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为企业提供科技资助是为了激励企业创新活动,而不同的资助方式可能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将政府科技资助分为成本分摊型和绩效奖励型两类,并考虑风险投资的调节作用,以2011—2015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不同的资助方式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成本分摊型资助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而绩效奖励型资助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风险投资的参与强化了成本分摊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削弱了绩效奖励型资助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政府应加大成本分摊型科技资助力度,科技类企业则应积极引入风险投资,以促进创新投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推动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四大战略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11—2020年数据为观察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算法以及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比分析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并指出其成因。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动态耦合协调差异显著,耦合协调度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从动态分布来看,四大战略区域初、中级协调稳定概率较高,向上突破存在壁垒,而初级协调状态回落概率低,脆弱性相对明显;就差异来源而言,区际间差异是四大战略区域耦合协调发展差异的主因,但贡献率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为进一步缩小四大战略区域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差异,区际间应加强相互渗透、相互辐射,加大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创新配置效率水平,为实现我国数字科技强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更好地服务于自主创新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转型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化是实施"十二五"国家战略和经济转型对科技工作的要求,也是发挥科技对经济支撑引领作用的核心任务.我们必须要加深对科技创新产业化规律的认识,了解科技创新产业化的制约因素是什么,以便发挥我们的优势,克服薄弱,弥补不足,构筑科技创新产业化能力建设的完整体系,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小组公布的《2005—2006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05年度,上海区域创新能力以综合值56.97位居全国首位,这已是上海自2001年以来连续四次位列全国前二位(表1)。在构成综合指数的5个二级指标中,上海的“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都处于全国第一,“知识创造”和“创新环境”则位于前列,整体实力较为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