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吧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向外界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即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每3年延迟1岁的“小步渐进”方式,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相似文献   

2.
高峰 《上海企业》2013,(1):36-37
环顾世界各国,有40岁就早早退休的,有延迟到67岁才退休的。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都在60岁左右。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02个国家的退休年龄为60岁,占全球的61.08%。从2008年开始,围绕是否应该延迟退休的争论就不曾停止。今年7月1日,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称,我国应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建议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对于很多中年人来说,退休是一个很有诱惑的词语,谁不想早一点退休,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关于此次"延退",公众讨论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3.
张瑜 《中外企业家》2009,(7X):43-43
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职工缴费年限偏短,而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偏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养老保险的支出负担将会越来越重,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从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现状出发,分析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试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试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延长退休年龄两至五岁,一般至少要提前10年至20年开始安排、布局,而且延长退休年龄必须是小步、渐进的,不能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2012,(7)
美国:弹性退休遇挑战 美国实行弹性退休制度,虽然65岁为法定退休年龄,但劳动者只要工作满10年,年满62周岁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当然,提前退休比正常退休领取的养老金要少,而推迟退休则可以获得奖励,但有补偿奖励的最迟退休年龄不得高于70岁,弹性退休跃然灵活,但经济低迷却给美国的退休制度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6.
阅读     
《国企管理》2021,(4):20-20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理解这些原则?记者采访了人社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  相似文献   

7.
人社部日前透露,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如今,从欧美到日本,推迟退休年龄已成全球潮流,中国也没有理由例外。不难发现,过去60岁老年人的慨念,与现代60岁老年人的状念差异巨大。过去法定退休年龄,恰好是现在很多人经验最丰富以及实践最有效的时期。中国退休年龄政策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制定的,至今已经40年,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计划生育使缴纳养老金人数相应下降,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大变化,都使得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精算模型发现,当女性退休年龄延长至60岁,2039年及以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下降0.3%至9.83%,但2040年及以后上升0.44%至4.67%;当男女退休年龄延长至65岁和60岁,2037年及以前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有所降低,但2038年及以后不断提高;当男女退休年龄均延长至65岁,2040年及以前财政补助较现行政策有所减少,但2041年及以后不断增加;即使改变任一参数设置,类似情况仍会出现。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只能减少25至28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财政补助,之后政府负担逐年加重。  相似文献   

9.
退休制度改革出路在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超过10%,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末,我国老龄化将进入高峰.根据有关规定,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男性职工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演进,退休年龄推迟开始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多是从就业、养老保障金等角度探讨退休年龄的变更对社会的影响,而从家庭内部分工及代际角度研究退休问题的研究很少。文章从经济学的的视角,利用生产、效用函数深入研究退休年龄对代际家庭分工的影响,认为退休年龄对城市双职工子女家庭劳动分工是有影响的,政府在变更退休年龄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代际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历经了六十多年的漫长岁月。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日,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和弥补养老基金缺口的迫切需要,使得我国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本文从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谈起,通过对提前退休各种弊端的剖析,论证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 美国基本养老金的享受遵循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一是投保并达到最低投保年限。一般情况下.年龄在62岁以上、通过就业缴纳社会保障税至少10年以上的工人都有资格领取法定养老保险.领取数额取决于所获得的资格分数量。一个资格分对应于一定的年收入标准。主要根据当年的全国平均劳动收入确定并随平均收入的提高而调整。领取全额保险金要求获得40个资格分。如果开始领取法定养老保险时的资格分不到40分.领取的保险金将按比例减少。被保险者也可以选择在62岁提前退.但只能享受减额的养老金。  相似文献   

13.
黄鸣 《新前程》2007,(8):42-43
大家都知道"59岁现象"--许多国企的老总年龄接近60岁时,一改过去勤恳、节俭的本色,盖因在60岁国企老总法定退休年龄之前,他们心态失衡;而"29岁现象"却鲜为人知,事实上,在中国"29岁现象"比"59岁现象"普遍得多.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一至四级工伤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的待遇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工伤保险工作的实践者,而始终不能统一的观点是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是否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到了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在法定退休年龄前后的待遇衔接,关系到工伤人群的社会保险权益,更关系到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目前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各种争议,多角度论证了我国推迟退休年龄的正、负面效果与有效途径.从推迟退休年龄后的效果看,改革退休制度能够带来减低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优化老年人力资源配置、消除男女劳动者性别差异等正面效果,同时也会带来影响新增劳动力就业、增加企业负担、扩大失业和低保群体等负面效果.因此,推迟退休年龄宜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除采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和弹性退休制度外,还应首先采取规范退休审批制度、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适当提高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今年下半年将启动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同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随后。人社部相关官员在多个场合对外表示,出台弹性延迟退休的政策方向是大势所趋,现在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消息称,由于养老保险金缺口巨大,中国拟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延长职工退休年龄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目前不应该延长退休年龄。本文在对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广西会计》2003,(3):39-39
近几年来 ,随着中国劳动岗位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一些单位在采取下岗失业等措施外 ,也让部分职工享受优惠条件提前退休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四十岁退休的行列 ,比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几二十岁。专家们认为 ,退休低龄化不但不会缓解就业压力反而增加就业压力的隐患。由于职工退休后收入显著下降 ,不少人仍然退而不休 ,在各种岗位进行“补差” :一方面他们仍然有精力从事各种劳动 ;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乐于接纳“补差”人员 ,因为可以不用负担诸如奖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支出和编制限制。因此 ,这批人客观上占据了一部分社会劳…  相似文献   

19.
英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三部分:第一,国家养老金,它是政府强制建立的、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包括基本部分和额外部分二块构成。基本部分的多少与被保险人收入水平、工作年限无关,它是以被保险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为标准,根据国民保险费分配方案确定。职工退休后(退休年龄为男65岁,女60岁)每月领取相同数额的基本部分养老金。额外部分的多少与被保险人为国家工作年限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06,(8):61-61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昨天正式公布:协保人员特殊援助新政策将从7月1日开始实施。新政策规定,距法定退休年龄2年以内的协保人员,如果实现市场化就业,不管是在正规单位里就业,还是自主灵活就业,在就业期间都可申请按月领取相当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50%的就业补贴,目前标准为每月每人345元;患大病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等原因无法就业、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协保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