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治理中的表现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Jensen和Meckling发表了《企业理论:经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一文,这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开端。委托代理理论是为解决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上市公司面临的全体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适于股权分散型公司的传统单委托代理理论关注的仅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实践表明,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及评价以往文献从双重委托代理角度阐述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再一次警示在公司治理制衡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经营者占据控制地位,以经营者为实施主体而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担当起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使命.由"绿大地"事件分析了我国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上市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现状.基于这种现状,在综合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嵌合关系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整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的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4.
对双重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的研究应当主要分析股权与控制权结构变化对权力决策机制的影响,而不能直接套用传统治理模式。研究发现:第一,引发内部利益冲突的原因包括:控股股东表决权与经济权利的分离、外部控制权市场消失,以及董事会与监事会结构性失去监督作用。第二,双重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可以取得完全控制权,促进控股股东中心主义的形成,同时打破原有的权力制衡结构,引发控股股东权力滥用问题。从代理成本理论角度分析,独立董事作为唯一的内部监督主体,可以通过行使类似积极股东权利的方式来降低控股股东中心主义导致的成本超限风险,形成独立董事积极主义与控股股东中心主义的博弈,避免公司长期融资能力减弱。为保障独董履行监督职能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分置独董提名权来优化董事会结构,设置独董控制型日落条款,以多元化方式激励独董履职,审慎要求独董承担连带责任并避免过分责任,合理设置免责事由。 相似文献
5.
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高管(尤其是高级高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二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却并不一致。因此,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制度有效性的评价,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该制度是否能够使得高管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的一致;二是该制度是否对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公司的价值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对高管薪酬制度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高管(尤其是高级高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二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却并不一致.因此,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制度有效性的评价,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该制度是否能够使得高管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的一致;二是该制度是否对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公司的价值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存在着严重缺陷.有效建立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该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所有权、激励、监督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般产业的公司治理问题主要是由股东和企业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基金份额持有人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股东和基金管理公司经理人员之间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这就使得基金管理公司治理目标更加复杂化。由于基金资产与基金管理公司自有资产规模上的巨大差异,基金管理公司应该以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最大化为治理目标。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基金管理公司必须从内部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方面来进行内外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持有人利益缺乏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连锁非控股股东的内部治理效应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行业内连锁持股与控股股东掏空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产品市场势力水平强化了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而机构投资者信息优势与行业连锁持股信息优势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机制检验表明,非控股连锁股东对企业控股股东自利性行为的抑制作用分别通过企业间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对控股股东的退出威胁实现,具体路径为向持股单位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同时,非控股股东连锁持股的内部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双重委托代理下的治理策略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量证据表明,许多国家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征已是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股权集中下呈现的股东异质性特征导致了小股东和控股股东间、控股股东与管理层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作为内部控制思想渊源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改变必然对内部控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要求:控股股东作为新的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的形成大大拓展了内部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控制边界,由中层会计核算系统和业务执行系统向高层决策系统渗透。与此相适应,站在维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平角度对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将成为小股东防止侵害的有效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经过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从形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委托代理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西方的公司制企业一般是非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而我国还存在着大量国有企业。其委托代理关系与西方的公司制企业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差异,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仍以股权集中型为常态,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控股股东与公司、中小股东甚至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这类利益冲突在上市公司及商业银行经营中尤为突出.如以上市公司为例,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案例当为"宝万之争"及"康美药业"案.在深圳万科董事会决议案中,股东(还有实际控制人)之间为占据公司决策控制权进行法律比拼...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散下的经营者代理问题与基于股权集中的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是两种不同的分析范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研究代理问题往往是将两类代理问题混在一起,没有区分其差异。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比较了两种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代理问题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散下的经营者代理问题与基于股权集中的控股股东代理问题是两种不同的分析范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研究代理问题往往是将两类代理问题混在一起,没有区分其差异。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不同的方面比较了两种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PREFACE/前言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A,2002)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是构建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是通过履行职能来实现的内部审计在不同的委托代理层次中履行和侧重的职能不同同时内部审计作为一个责权利关系的主体,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治理——报告关系的界定,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现代公司由于存在这样一种行为,即一个人或多个人(委托人)雇佣其他人(代理人)去完成某些服务,并赋予后者以决策的权力,由此产生了代理关系。在财务管理中,主要的代理关系有两种,其一是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它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的,关于这方面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其主要途径包括:虚假招股说明书、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定向增发以及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与控股股东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不仅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期望收益,还降低了控股股东自身的努力程度以及所享有的收益份额。通过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散化、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推进"以股抵债"等金融创新,可以纠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基于治理风险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入手,通过引入强制性和自主性治理的观点,在界定治理收益、治理成本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整体的角度定义了治理风险。我们认为由于强制性的治理要求超过了公司自身最优水平,导致治理收益小于治理成本,从而引发治理风险的累积。同时治理风险也与法律环境有直接关系,越是强制性的法律越容易导致治理风险的发生和累积,但超越强制性治理的自主性治理不仅会避免治理风险的发生,而且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治理收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构建了一个小股东、控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1)均衡状态下,公司的所有权集中程度由公司股东所受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决定。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增加,小股东最优的投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趋于更加分散。(2)在公司的现金流所有权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减少公司价值,使得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均受到损害。控制股东掏空资产收益的比例随着其自身现金流所有权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其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程度而增加,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增加而减少。(3)相对于公司中仅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形,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的价值,而且降低的程度会随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当控制股东完全不能进行掏空时,即使小股东仍然面临由于公司中的第Ⅰ类代理问题引起的利益损害,但均衡时,由于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不存在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