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琳杰 《经济管理》2002,(10):68-75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以总市,流通市值,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为公司规模的衡量指标,利用国内比较权威的数据库,研究了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沪深两市所有股票(组合)的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无论上述哪哪种指标代表公司规模,由该指标划分的股票组合的平均收益与公司规模都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以总市值和流通市值衡量公司规模时还计算了各组合经过市场调整和风险调整的超额收益。同样发现超额收益与公司规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模截面回归的方法检验了公司规模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能力。证实了负相关关系的显著性,最后文章还通过简单的公司分类对上述关系做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发现惯性策略可以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这表明股票价格在较短期内存在继续朝同一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存在“惯性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有效市场理论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本文对1997—2002年我国上海股市342家上市公司发行的A股进行“价格惯性策略”和“盈余惯性策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股票价格同样也存在短期的惯性现象,因为采用价格惯性策略,即买入前6个月高收益率的股票组合而卖出前6个月低收益率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一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采用盈余惯性策略,即买入意外盈利的股票组合而卖出意外亏损的股票组合,在组合形成后半年内可获得显著的差额收益。这些发现验证了行为金融学提出的“反应不足模式”,这可能是因为投资者存在“保守性心理偏差”而对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公开信息”反应不足,或是因为与价格变化和盈余变化相关的“私有信息”在投资者中“扩散缓慢”导致反应不足。  相似文献   

3.
分析师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来自中国市场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根据2004年3月至2005年6月券商研究员给出的19310次股票投资评级检验分析师的投资建议是否有投资价值.在样本期间,分析师增持评级组合可以获得23.85%的年化超额收益率,该超额收益率在经过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和包括惯性(Momentum)因素的四因素模型风险调整后仍然显著;分析师减持评级组合的超额收益率为负值,但统计结果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支持了中国股市分析师建议具有投资价值的观点,并且为中国股市市场有效性程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年1月-2022年6月中国沪深两市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票市场不同期限结构中移动均线指标(MA)收益异象的存在性,并从投机和套利限制视角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通过构造不同期限结构的MA投资组合策略后发现,短、中和长期的MA组合在中国市场均存在显著的超额收益异象。进一步检验了现有主流因子模型对于MA超额收益异象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现有主流因子模型无法解释不同期限结构的MA收益异象。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不同投资期限结构MA异象的成因,同时也对提升市场的有效性,完善因子定价模型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1993年~2007年我国证券市场中的39起举牌事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在[-60,30]的事件窗内,全样本举牌事件的确会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但是,根据举牌公告进行投资,即公告日后买入股票,投资者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分类研究发现,投机举牌和战略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不能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而价值投资举牌样本的投资者在公告日后买入股票可以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率大小是3%~6%。  相似文献   

6.
市盈率、市净率和自由现金流乘数与证券组合收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静  廖刚 《经济管理》2002,(14):57-62
本文通过比较市盈率、市净率和自由现金流乘数以及由这三个指标构造的证券组合的收益率,证实了在我国股市中存在着低市盈率效应、低市净率效应和低自由现金流九效应,并说明这三个指标能够帮助投资者发现被市场所低估的股票,通过对自由现金流乘数加小公司策略的研究,本文还发现这种证券组合将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这一发现表明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策略的研究。本文还发现这种证券组合将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这一发现表明投资者开始关注公司现金流量和发展前景,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投资者的素质正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部人交易相关理论,笔者以2010年~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的高管减持交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高管减持所获超额收益与公司治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减持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并且高管减持的超额收益与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与地区法制环境、政府干预和市场化进程的关系不显著,这表明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能够有效遏制公司高管减持过程中的信息获利行为,而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差异对高管通过交易获取超额收益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关雅婷 《时代经贸》2010,(16):168-169
本文选取2002年——2010年沪深300指数以及相应的行业指数作为数据的来源,通过Madab程序实现对行业动量投资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的短期动量效应,而中长期动量效应不明显。构建评价期和持有期均在4周之内的行业动量策略投资组合可获得显著的正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发现中国股市存在博彩(投机)溢价,且无法为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解释。尽管在组合构造期内,博彩型股票存在显著溢价,但组合的超额收益会迅速消失,并未给投资者(或投机者)带来持续的财富效应。基于知情交易概率测度,我们进一步发现中国股市的知情交易者驱动(或引发)了博彩型股票溢价;在组合构造后的月份,并没有明显的知情交易者存在,这意味着知情交易者在基于私人信息获利之后,那些随后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动量交易者)无法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0.
运用混合数据对开放式基金的超额收益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基金超额收益存在日历效应,在季度末和年末基金的超额收益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而在下一个交易日出现反转。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一日历效应可能是由于基金的主动行为所致,其背景是基金因博弈需要而采取的虚增业绩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市场行为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依据行为金融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以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过去 6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来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 ,研究发现 :首先 ,在未来的 1 2个月 ,赢家组合发生了收益反转现象 ,而输家组合发生了收益惯性现象 ;其次 ,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未来 1 2个月的累积超常收益与组合形成期股票的流通股市值和基金持有该股票的比例成反比 ,但与公司每股收益成正比 ,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基金持股效应”和“EPS效应”。笔者认为 ,导致“赢家变输”和“输家更输”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基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的“短期套利行为”和基金基于“自我控制心理”的“止损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制度的建设为微观上实证检验卖空限制对股票价格实际影响提供了理想的研究背景。本文利用自然实验——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研究卖空限制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我们根据股票卖空限制的性质构建对冲投资组合,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策略取得了0.5%的平均日超额收率,1.5%的标准差和33%的日夏普比率,表明投资组合具有很高的超额收益,但风险很低。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卖空限制导致了不能被卖空的股票被严重高估,股票基础价值的变化不能解释高估的股价。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卖空限制导致了股价高估,融资融券制度等做空机制有助于矫正高估的股价,提高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将卖空限制与事件驱动相结合,设计了能产生显著超额收益的对冲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1997~2003年沪市261支A股为样本.实证对比了"风格惯性策略”和“价格惯性策略”的盈利性。结果表明.在我国股市上运用传统的价格惯性策略不能获利,而运用“风格惯性策略”,特别是买入过去6、9、12个月内收益最高的赢家组合.则能够获利。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这一现象作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连续时间下家庭最优消费、人寿保险购买与投资组合选择。假定家庭可投资于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其中风险资产的预期超额收益服从均值回复的O-U过程,此外,还会获得人力财富——随机劳动收入,人寿保险的购买可以对冲家庭劳动者意外死亡带来的人力财富损失。根据凸对偶理论利用Legendre转换求出了CARA效用函数下的显式解。研究发现家庭人寿保险购买是风险资产预期超额收益的凸二次函数,是其波动率的增函数,随着超额收益的增加投资于风险资产上的财富值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5.
《技术经济》2015,(10):105-116
以中国上市公司发起的448起对外跨国并购事件为样本,利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国有控股对中国企业对外跨国并购的影响。结果显示:并购方公司在发布并购公告后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国有控股程度越高,公告发布产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越大;当并购方公司的治理水平较差、CEO权力较大时,国有控股程度与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在并购方公司为国有企业的样本中,当企业为普通国企、CEO的政治晋升激励较弱时,国有控股程度与并购带来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自2004—2009年已实施整体上市的公司对股价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并作了异常收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市董事会决议日存在显著超额正收益,证监会批准日及整体上市完成日也存在少量超额收益。而股东会决议日、整体上市公告日不存在超额收益,投资者对整体上市的预期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并以此来分析“同仁堂”分拆其子公司的经济动机,进而探究这些假说是否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真实动因。本文认为,解决投融资不足以及激励管理层是该公司分拆上市的主要动因;其次,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期,同仁堂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显著的、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25.61%),而在后两次公告期间,也获得了正的但统计上不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再次,同仁堂的同业竞争者在董事会公告期都获得了显著的、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从而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同仁堂科技的同业竞争者在公告期也获得了显著的、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也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  相似文献   

18.
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送转股票的财富效应以及除权除息日前后股价的异常波动.实证表明,除权除息日前八个交易日内,高送转股票呈现正的显著超额收益,而在除权除息日后十个工作日内,高送转股票仍然呈现正的超额收益,但是结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限售股流通与股价效应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玲 《技术经济》2008,27(9):98-104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限售股上市流通的股价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袁明:限售股的上市流通带来负的股价效应;样本公司的特征及股票的交易特性显著影响股价效应;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正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负相关,与区间日均股票换手率、股票每股收益正相关;在累积超额收益率为负的样本中,累积超额收益率与IPO到限售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时间、账面市值比、区间日均成交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套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金折价交易普遍存在于中外资本市场,是金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对基金折价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投资于折价率高的基金组合能够获得高于折价率低的基金组合的超额收益。这将有助于理性的投资找到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