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贤华 《经济师》1996,(5):37-37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史贤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农业经济的逐步发展。农业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存在已成为客观现实。当前我国农业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属于劳动力相对过剩,即相对于生产资料来说,劳动力显得过多了。本文旨在对农业剩余劳动的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重新理解通常所说的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条件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公有制经济中大量非纯粹公有制经济单位的出现,劳动力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在交换过程中地位的变化,以及强弱信息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相互地位转换的角度,论述了承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商品的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新疆劳动力资源处于相对短缺和绝对剩余并存的状态,尤其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而就业不足和隐性失业又非常严重。其原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能力减弱,尤其是第二产业资本增密导致排斥劳动力就业的趋向显;二是劳动力资源增长相对较快;三是具有某些特征的劳动群体退出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4.
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的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朝黎 《现代财经》2000,20(9):56-59
我国失业人口激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大量的失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是处理就业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教育活动、劳动力流动等几个影响就业的因素加以分析研究,以期对影响我国劳动力就业状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庞大的劳动力失业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关系出发,在分析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力就业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向来就是各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社会健康发展和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标志。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实施国有体制改革以来,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加上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人口,使得普通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伴随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世界工厂的建立以及政府对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充分重视,使得劳动力就业问题相对缓解,甚至在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开始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  相似文献   

7.
《经济咨询》2006,(4):1-1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一种二元经济结构,即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微薄的农业部门和以现代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劳动生产率高、收入高的工业部门。在这种经济结构下,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土地质量的下降,造成传统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低下、劳动力过剩,从而为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工业的资本存量的增加,工业规模的扩张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需要不断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因此,随着经济活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的非农产业转移,社会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二元经济逐步向现代经济转化。在二元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促使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起飞,城市加工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扩大,在城乡巨大收入差距的诱惑下,日本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在农户家庭内部劳动力互补机制的作用下,缓解了劳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农业生产。从分析日本经济起飞时期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把握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经济影响;进而分析未来日本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互补机制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农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集聚形成的多种机制中,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无疑是经济集聚最重要的因素.在企业生产函数中引入外部效应参数,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整合到模型框架中,使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本文模型的函数解析与数值模拟表明,劳动力流动引致前后向联系与循环累积效应的“金融外部性”和马歇尔外部性,对于经济集聚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但随着城市人口大量集聚,企业生产负外部性、劳动力拥挤成本等分散力量会降低经济集聚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经济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改革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较快,农业劳动力就业份额年均下降0.86个百分点,结构转换的资源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但目前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还很明显,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还很艰巨,今后,应站在城乡统筹和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从两个途径采取措施,促进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在不断的变化。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还有更早的马尔萨斯增长摸型,关注的是资本与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是前强调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后强调了人的增长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解决人们的充分就业问题。实证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影响我国就业增加的不是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践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具有排斥和吸纳劳动力的双重作用。只要选择能充分利用本国经济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经济增长路径,在经济增长中,即使技术进步、工业化程度提高,失业问题也能解决。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90年代以来理论界在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范围、劳动力价值的实现与按劳分配、智力劳动力工资的理论解释问题上提出的许多新的观点并作出了简要的评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问题,如:劳动力价格背离价值的理论问题,劳动力价格高于价值的现实问题,劳动力的特殊性对劳动力价值的影响等值得深入探讨,以使劳动价值论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4.
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满足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本文通过估计东部地区非农部门的生产函数,得到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效率,然后根据区际劳动力流动规模,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由中西部地区流入东部的劳动力规模不断扩大,对东部地区非农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是东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金钱因素。文章首先提出问题,指出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除了有经济因素以外,还有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非金钱因素;接下来,通过结构方程,对中国31个行政区域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金钱因素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到了分析的结果,文章认为,城市基础设施、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呈现出正向的关系。特别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提高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加劳动力的流入。另一方面,劳动力流动程度的加强对劳动力进入地区的部分行业影响也大致呈现出正向的关系。劳动力大量的进入流入地,将会导致流入地劳动力要素供给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要素流动还会增加流入地的人力资本存量,激励当地企业增加对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企业自身劳动力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加,用技术和劳动力替代自然资源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但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前,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东部沿海地区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劳动力就业仍不充分。政府应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萍华 《技术经济》2007,26(3):71-75
“三农”问题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将大量滞留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转移,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但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许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不公平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在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时指出,不能以我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来判断我们国家劳动力供求的拐点是否已到。从劳动力的需求来看,有经济过热时候的需求,也有经济均衡时候的需求;从劳动力供给的情况来看,有当前劳动力的实际问题,还有劳动力的潜在供给能力,特别是还存在大量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的公平和效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薛军民 《财经研究》2003,29(4):55-60
本文主要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对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提高农村经济效率的同时,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农村经济效率的提高,得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则源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贫困地区和农户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一分析也是对库兹涅茨曲线在农村经济内部的一个验证。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转型中的农民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农民面临的就业压力和失业风险与日剧增。农村隐性失业不能较快消除、流动劳动力大量失业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相对于城市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而言,农民是就业的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同样适用于在陌生的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失业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