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仆 《理财》2006,(4):1-1
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的热情一直不减。尤其是自2004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国内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融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以前。另据一些业内人士预测,在未来10 年内,我国还将有上千家企业“出海”。中国企业“聚洋财”的热潮也引起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全球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来华游说,邀请中国优秀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出海聚洋财”。  相似文献   

2.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25-25
现在是讲求“创新”的时代,每个企业都想通过“创新”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创新”,或从创新中受益。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各类企业中,99%的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拥有核心专利、技术上过硬的公司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倒下,领先的技术并未成为这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救命稻草。  相似文献   

3.
"芯片强国"梦圆何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历了长达4年的周期性衰退之后,全球半导体市场全线飘红,蓬勃发展的“中国大制造”又使中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火车头”,中国正在从一个芯片“消费大国”变为“生产大国”,2010年有希望迈入“芯片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4.
《华南金融电脑》2006,14(10):23-23
金风送爽,实达外设的收获“金秋”也已到来,实达外设先是获得了中国商会颁发的“中国电子企业最具潜力品牌”奖,紧接着又在国际金融协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球金融发展论坛”上荣膺“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大奖。实达外设之所以能够连续获得殊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实达外设两大核心业务——针打和终端产品群的出色发挥。在终端市场,实达外设已经连续14年蝉联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具有绝对的市场领先实力;在针打市场,2006上半年统计数字显示,在传统的销售淡季里,实达针打总销售量仍取得了突破5万台的佳绩。  相似文献   

5.
玉仆 《理财》2006,(8):1-1
作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丰田创造了许多奇迹般的“模式”。这些“模式”.早已成为不少中国企业争相学习和效仿的内容。自2003年以来,随着国内很多企业出现“现金流危机”、“资金链断裂”等种种危机。丰田的“现金流管理模式”再次成为国内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汽开始,中国企业向丰田学习的脚步就从没有停止过。有些企业甚至把“丰田模式”当成了“救命稻草”,大张旗鼓地从丰田邀请技师  相似文献   

6.
可以说,“红帽子”企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如今这些企业在引入外资参股并以最终海外上市为目标的股权变革过程中,都希望脱掉“帽子”以规避国有股转让这条红线。体制的问题转变成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薇 《理财》2005,(7):6-10
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被誉为中国“并购之父”。对于这个称号,王巍总是很谦虚。他说:“我只是在做实事。”不过,“并购之父”这个称号足以彰显王巍在中国企业并购领域的权威地位。在王巍的办公室,记者被挂在墙上的一幅照片深深吸引:王巍攀登四姑娘山的照片——登山是勇敢者的游戏,登雪山更是要破冰踏雪。就像中国要冲破坚冰开拓企业并购事业一样,需要勇气.需要环境,也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8.
杨小薇 《金卡工程》2006,10(9):63-64
“大集中”的收益和困惑 这几年,金融信息化领域最热门的词汇非“大集中”莫属,直接动因在于要借助构建集中信息系统,将传统总分体制分散的资源集中到总部。因为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是总部——分部模式,业务信息系统几乎都是以银行分行、保险公司分公司、证券公司营业部为主体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历程中,欧洲企业往往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一。然而,在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中,不少中国资本正在高调或低调地挺进欧洲,成为当地不少企业的新东家。中国资本的涌入,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企业正面临着从“白皮肤主人”向“黄皮肤主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寻宝不易     
拿到牌照,任何支付企业都有可能成为PayPal,行业排名第四的易宝支付也已摩拳擦掌,希望赶上支付牌照的“头班车”。  相似文献   

11.
2005年5月,一项重量级的金融创新——短期融资券开始“浮出水面”。短短数月之间,短期融资券市场迅猛发展,已先后有十余家企业累计创下逾300亿元的发行总量并涌现出中国联通100亿元的发行“大单”,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备受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宋大单”本名叫宋茂生,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干了近8个年头的营销,从“扫楼先生”干起,如今是资历蛮深、名气挺大的营销主管。别人称他为“宋大单”,是因为他善于做大单,且已经签了许多大单。一来二去,叫“宋大单”的人多了,反而把正名宋茂生忘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5月5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十届东盟和中日韩(简称“10+3”)财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称,原则上同意建立一个共同的外汇储备库,任一国家在面临货币危机时都可动用。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不希望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悲剧”重演。而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日中两国将在稳定东亚金融秩序上承担更加大的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细节"之后的"精细"--读《精细化管理》一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芳 《理财》2005,(12):93-93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可见不同的书是写给不同的人看的。汪中求无疑是一位为中国企业而生的营销专家,他的书也必然是为中国企业而创作的。当然,从其畅销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来看,影响力不仅仅波及到企业,不少政府等机关也在积极从细节中寻找真理,一时间“细节决定成败”一词似乎也成了流行词,这的确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五一”刚过,许多商贸、旅游、交通企业反映,“黄金周”期间基层商业银行、信用社存取现金难。往年,“五一”、“十一”、春节后类似的反映也比较强烈,应当引起重视。据调查,造成“黄金周”期间企业存取现金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资讯     
经典言论“当大企业更多通过债券市场发债来解决融资需求后,他们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必然减少,商业银行自然会把目标转向中小企业,这就是我们的‘挤出做法’。”近日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在中国债券市场发展高峰会上的发言。点评: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直是监管当局希望看到的,但是尽管监管当局大力推动,但却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许多银行都口口声声说要支持中小企业,但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试想,在大企业贷款需求旺盛,给大企业贷款的效益也优于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谁不愿意多给大企业贷款呢?也许周行长“釜底抽薪”妙计将逼迫银行不…  相似文献   

17.
李磊 《理财》2006,(3):81-83
中国经济增长非常迅速,但资本市场的发展却相当缓慢,使海外上市融资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青睐。相对于国内上市门槛高、市场单一等限制,海外上市的选择机会似乎更多。而手续简单、上市条件宽松的“买壳上市”更是许多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激情,也吸引了国外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投资中介蜂拥而至,他们都将目光聚焦在上市“中介费”上。在自称提供海外上市服务的众多海外中介机构里,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于是,一些“无良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即国内一些民企对境外上市缺乏必要的了解,采取各种手段制造了一幕幕的海外“买壳上市”骗局。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投资》2004,(11):33-34
有史以来,以家庭为基础的企业,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大型的企业都是从“在家创业”开始起步的。今天有非常多的人,包括各种年龄层次,也都希望凭借在家创业先积累下资金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美国房地产旗杆[普尔蒂(Pulte)]和中国企业(万科)进行详细的比较价值分析,发现它们都拥有着为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拥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以及非常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财务状况方面,两者也有着许多共同特点。希望通过对中关“房地产标杆企业”的比较分析,为中国的价值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从"铁本"让银行"贴本"看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远  向斌 《南方金融》2004,(7):54-57
近年来从蓝田、银广夏、上海周正毅关联企业、深圳彭海怀兄弟关联企业到“铁本”等企业集团或家族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了问题。如何破解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这一难题,使商业银行不再因“铁本”而“贴本”,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燃眉之急,也是各家银行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以“铁本”为鉴,笔者剖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控制关联企业风险的“软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