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保民生力度,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和就业总量增长势头不断增强。为关注这种新形势下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变化情况,前不久,我们赴重庆市调研,并组织召开河南、 相似文献
4.
5.
6.
陈苏娅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4)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是农民工自身的需要,更是国家长远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对此从对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创新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引导富余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社会各界也逐渐形成共识,要富裕农民。必须转移农民。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而绝非是一纸户口的改变便能让农民顺利地走出一产。笔者分析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9.
如何激发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的热情及推进创业扶持力度,已成为劳动保障部门的一个突出问题。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就业服务局日前对本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情况作了深入调研,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时农户生计资本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对贵州三镇农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对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有所影响,而且还时社会资本、自然资本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吕英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8):82-8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的成绩和贡献有目共睹,但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农村劳动力比重高,基数大,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左右,如此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不妥善安置,将制约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重视和加强对农村转移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重中之重的基础工作,否则素质低下将成为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永恒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焦点问题与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就业与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措施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间不平衡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取得了很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纯收入的逐步提高,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劳动力转移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已超过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2.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新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现状 当前,新疆区"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渠道较窄;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05年已达到3.22:1;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加,全区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周树文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8-8
一、加大农业深度和广度的开发。深化农业内部就业。我国农村之所以会产生那么多的剩余劳动力,固然有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率高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对我国农业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不尽合理而造成的原因,实际上,我国农业内部仍具有很大的吸收剩余劳动力的潜力。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深挖农业潜力,改善种植业的耕作方式,特别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形势下,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为此,笔者结合烟台市牟平区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做了专题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