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考●王建英路妍近几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并购国有企业和控股合资等己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因此,认真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影响己十分必要。一、外商直接投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1.外商并购的...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在我国投资的试探期已结束,开始对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化投资。并购国有企业已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外商投资独资化:动因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独资企业比重大幅上升,外商并购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资产、转化为外商独资企业或外商控股企业的案例迅速增加,外商对华投资的独资化渐成趋势。外商为了获得高利润,基于制度变迁、资源依赖程度、企业的控制力、交易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选择独资化的投资方式,既与中国的外资政策调整直接相关,包含着中国的主动选择,也包含着中国企业无奈的被动接受,必然对中国产生双重的经济影响。为此,中国既需要在外商投资政策上全盘筹划,又要主动加入跨国公司的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4.
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是国际商务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至今此类研究相对匮乏,基本局限于国际管理与营销范畴.本文试图建立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由此清晰展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抉择的影响变量和框架.本文首先描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其次分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区位变量;再次剖析影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企业变量;最后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构筑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5.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独资化”趋势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些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明显提高,而原有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则纷纷通过受让中方股权或增资扩股方式,将合资公司转变为外方控股或独资的公司。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这一“独资化”趋势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原因,并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应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独资化”行为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外企控股比例限制的逐步取消和外商投资领域的逐步开放,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外资大量以并购同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分析外资并购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关于外商并购我国企业的几个问题徐向艺李海明崔开华一、外商并购我国企业的主要特点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外资开始积极并购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外商并购的对象主要是效益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一些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中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对FDI最有吸引力的国家。然而,在外商对华投资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独资化趋势: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控股权明显扩大;外商独资全面超过中外合资合作;对华投资的外商纷纷将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往中国。这一方面是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大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及我们的对策余光胜一、大型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成绩斐然,近年来,又一次进入了新的高潮。外商对华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但是,进一步的分析便会使我们发现,在华的外商投资在表现为量的增长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外资并购国企的利弊及进行可行性研究,普遍忽略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组织形式问题。在法律上,我国现有三部外商投资法律主要是规范外商在国内新设企业,对外资并购这种直接投资方式没有涉及;虽然国家经贸委1999年8月颁布的《外商收购国有企业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外商可以参与购并国有企业,但并没有制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一旦外资并购成为继合资、独资、合作三种外商直接投资后的主要进入方式,组织形式问题就可能与我国现行相关外资法规发生冲突。本文试图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建立了一个包含可移动资源、不可移动资源和负向生产率冲击的简单理论模型进行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并购可移动资源丰富(生产率较高)和不可移动资源丰富(出口网络多)的企业为外商企业创造了更高价值;第二,并购遭受负向冲击的企业给外商企业带来的收益更高,即“趁火打劫”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99~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外商企业倾向于并购生产率较高和出口网络丰富的目标企业,具有高生产率和广泛出口网络的企业在受到生产率负向冲击时更容易成为外商企业的并购目标。文章研究发现,外商企业在华并购的目标是优质资源,特别是遭受负向冲击的优质企业更易成为并购目标。因此,文章的研究为外商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并购目标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解释。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加入WTO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将迅速提高,外商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特点,探讨中国企业迎接新的国际竞争的策略。一、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特点90年代以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迅猛发展,以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大举投资为标志,中国利用外资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如下三个特点。1.跨国公司大举进入,在中国建立了大批独资或控股的大型外资企业。到1998年底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来华投资,且…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FDI)产生的技术外溢效应是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出内资企业的生产率指数,然后根据日韩对华投资特点运用投入产出法建立回归方程测算了日韩对华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日韩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技术溢出,且日本在华企业的技术溢出程度大于韩国在华企业的技术溢出程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日韩对中国各省区的投资特点分析了产生技术溢出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新特点和我们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目前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对于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外商即开始注意四川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陆续组织各种形式的考察、游历团体,研究在四川进行通商交流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四川环境闭塞,给外商在四川的通商投资活动带来极大的困难。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重庆商埠的对外开放,外商逐步控制了川江航道,1895年列强又取得在华设厂的特权,推动了外商对华投资的热潮。外商入川投资,除由洋行、公司独资经营部分土产加工企业时,还相继与四川官方和私人签署了第一批开发矿产资源的投资协议  相似文献   

16.
吴华明 《特区经济》2006,(4):311-312
本文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外商并购投资进入我国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认为这些特征是外资并购方和我国企业与我国政府为实现各自动机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对华投资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不断加快,今年以来外商对华投资持续增长,种种迹象表明,国外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正在形成。澳大利亚是最早进入中国投资的国家之一,也是我国主要外资来源地之一。面对中国即将入世的新形势,澳大利亚企业家纷纷表示,看好投资中国的巨大经济效益,将加速开拓中国市场,澳对华投资蕴藏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澳大利亚对华投资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对澳资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入世,就如何正确引导澳商投资行为,进一步吸引澳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发布的背景是什么?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一直主要采用传统的“绿地投资”方式,国有企业利用外资,主要是采用嫁接改造的方式,即以国有企业原有的机器设备厂房土地作价与外商进行合资,基本上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并购方式。从实际情况看,外商对中国采用并购的方式一直是很感兴趣的,但由于没有完善的并购法规,难于解决人员安置、并购价格的确定等问题,所以,通过并购的方式吸收外商投资一直很难开展。  相似文献   

19.
贸易     
中韩贸易规模将超1500亿美元 商务部长薄熙来最近在“2005年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上说,截至2005年4月,中方实际使用韩资277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目前韩国企业对华投资80%集中在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外商并购投资是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也是目前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对盘活国内存量资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外商并购投资集中在我国关键领域的重点企业,其意图已不完全是商业性的.而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指向。[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