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诸葛红梅 《魅力中国》2010,(10):118-118
近年来,电视台之间竞争加剧,一些电视台开播的法制频道、法制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过分地渲染暴力,过于详细地描绘犯罪的手段,这无意中对年轻人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开启犯罪思路、学习犯罪方法的重要途径。因而一些业内人员在研讨时也认为诸如伤害、抢劫、强奸、诈骗等恶性刑事案件的报道存在着播出风险,  相似文献   

2.
张维  陶春燕 《理论观察》2008,(4):174-175
地市广播作为中国广播事业链上的重要一环,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对于中央、省级电台,地市广播电台有直接接触生活、接触百姓的基层优势;而与县级台相比,地市台又有一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经济优势、城市优势等。21世纪,在媒体激烈的竞争中,地方广播业既有挑战,更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李堃 《理论观察》2011,(5):174-175
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基本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之中。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在现场采访报道中,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因此,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地位作用决定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整体形象定位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不同电视节目的需要设计塑造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有助于丰富与充实我们的电视荧屏,更好地发挥电视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被称作电视剧版《建党伟业》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公元1921》在央视热播后,引起了观众巨大反响。该剧中,毛泽东堂妹毛泽建烈士的形象在前半部分作为重要人物之一出现,这也是毛泽建首次“走进”荧屏。  相似文献   

6.
程新华 《魅力中国》2011,(10):300-300
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出境采访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但是怎样才能给观众和被采访对象留下好的和比较好的印象,却是每个采访记者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采访记者的知识素养、语言表达、衣着打扮、眼神表情、情绪控制等五个方面论述采访记者的形象把握.  相似文献   

7.
陈心依 《魅力中国》2014,(15):291-291
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发展迅速,各大卫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电视的包装和频道品牌的形象对于收视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包装的原则。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采提高电视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党员是党的细胞,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图书馆的党员是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先进分子,是图书馆工作的中坚力量。图书馆党员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图书馆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影响着图书馆党支部战斗力的发挥,影响着图书馆任务目标的实现。本文围绕塑造图书馆党员良好形象的意义、目前图书馆党员形象存在的问题和塑造图书馆党员良好形象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10):270-270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守望都市》、《直播民生》、《身边》等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县级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上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观众爱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0.
马新新 《魅力中国》2014,(24):264-264
随着电视购物频道的兴起,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的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已经不再是过去荧屏上有些“歇斯底里”的叫卖者。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在形象塑造、节目驾控技巧、话术表达及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只有不断进步,以更新的面貌,更好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才能使电视购物节目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黄洁 《魅力中国》2013,(12):3-3
近年来,电视荧屏刮起一阵“情感谈话”旋风,以湖南卫视《真情》,江苏卫视《人间》为代表的情感谈话类节目相继开办,其拔高助推收视率的“魔力”已然成为各电视台竞相效仿的样板。与脱离实际高高在上的“精英文化”不同,充分贴近老百姓的表现方式,使得情感类节目更易于被普通观众所接受。然而私人领域特别是私人情感生活内容频繁在电视这一公共媒介上被表现所引发的问题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已经成为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国的国家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国家形象还有待完善。而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媒已成为权威性的信息源。利用媒体塑造国家形象已成为各国至关重要的战略要点。而当前国际传媒西强我弱的现实严重制约着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应转变传播理念,改革传播体制、方法等,借助传媒构建与国家本体相互支撑的国家形象,为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绿色收视率”要求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本文对“绿色收视率”概念的理论背景、意义和内涵逐一进行解读,不仅是电视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搞好电视宣传,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运用地区形象理论塑造临沂新形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兴起的企业形象浪潮之后,地区形象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逐步成为理论界和形象学研究的热点,并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立足近年来地区形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结合临沂实际,对如何认识地区形象以及如何以地区形象理论为指导塑造临沂新形象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地区形象 关于地区形象的概念,目前尚无一个确切的、且为各方面所普遍认可的定义。有的学者提出地区形象是“公众对该地区内部实力、外部影响和未来前景等方方面面的感知、看法和评价的总和,对外主要体现为…  相似文献   

15.
游漫琍  周瑞立 《魅力中国》2010,(26):130-130
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法者是必不可少的,她的执法程序代表着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政府部门和执法者都应该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文明、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树立一个良好的人民公仆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曾宪梅 《魅力中国》2013,(17):300-300,231
电视行业的竞争日激烈,观众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挑剔程度也越来越高,加强节目包装,美化节目形式,已经成为电视节目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提高收视率关系到城市电视台生存之大事。提高节目收视率应从栏目的科学化设置、节目质量的整体提高、电视节目的合理包装三个方面入手。在栏目的设置中要突出特色、控制数量、合理组合,栏目播出时间安排上要遵循高峰回避原则;提高节目质量要从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节目策划力度、与观众的贴近性及量化评估制度的实施等方面抓起;电视节目只有通过合理包装.门面等究方可吸引更多观众。  相似文献   

18.
如今千姿百态、形形式式的广告,时时刻刻走进人们的视线。但上海人对广告的接受是有选择的。现在不少有形的广告缺乏创意,人们熟视无睹了,而无形的广告,突破了传统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震撼力、感召力。沪上商家开始注重用无形的广告,宣传自身形象,拓展了市场。如今一种通过环境美化的色彩、黄金宝地的舞台、荧屏显示等无形广告,成了挡不住的眼球盛宴,吸引上海人逛新街市。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百姓冷暖痛痒、喜怒哀乐的责任。作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自如地把握民生新闻的地域性、亲民性等特点,将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通过平民化的软性表达传递给观众,将新闻本身的价值与主持人的平民化定位相结合,让更自然的信息被观众所认可,节目的收视率自然也就高了。本文将全面探索主持人风格定位过程中,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如何实践平民化以及平民化定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节目是地方电视台的核心栏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媒体的形象和节目收视率.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信息资讯需求的增大,"新闻立台"逐渐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