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秀玲 《黑河学刊》2005,5(2):83-86
调解是指具有中立性的第三者通过当事人之间的意见交换或者为其提供正确的信息,帮助当事人达成含意,解决纠纷的活动。法院调解即中立的第三者为法院的调解。法院调解制度在中国的纠纷解决机制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早有不谋而合之处。儒家的中庸、和为贵和息讼的思想精髓几千年来所孕育的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为法院调解制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使之成为各个阶层、各种角色广泛接受的解纷方式。在关于解纷机制改革的探讨与尝试中,甚至出现了建议彻底废除法院调解制度的一派学说。因而时法院调解制度在中国解纷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考察与分析,明确法院调解制度的价值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时于解纷机制改革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梁瑾 《魅力中国》2010,(33):63-63
法院调解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方式,在几十年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其所依赖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以及其制度设计本身不够完善等因素,使得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负面效应凸显。本文试图分析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适当重构。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一种诉讼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创设,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司法理念不断更新,法院调解的弊端逐步显现。完善法院调解应做好以下几点:建立审前调解制度;进一步规范法院调解程序;明确法院调解制度的适用范围;强化程序法实体法约束。  相似文献   

4.
孙玲 《魅力中国》2011,(14):161-161
法院调解,即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  相似文献   

5.
曾少友  杨江  向鹏 《魅力中国》2011,(21):159-159
法院调解被称为“中国的衡平法”,在国内一直被称为“传家宝”,在国外亦有“东方经验”之美誉,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法院调解却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显现了诸多弊端,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元素。本文从法院调解的内涵、现存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审判中最富有特色的制度,从我国法院调解遵循的三原则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备受法官们宠爱的法院调解对当事人的权利损害是不容忽视的,是否能达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铭 《魅力中国》2009,(1):84-85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在我国的纠纷解决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关于法院调解的具体操作过程尚存在不同意见,但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前提下,法院调解又被赋予了新的重要意义,本文以调解双方对审理结果的心理预期为切入点,希望从介入时机的把握方面对我国明确法院调解的具体操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人民调解制度及其组织对于化解基层的矛盾与纠纷,实现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们有必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制度及其组织对于化解基层的矛盾与纠纷,实现群众自治和基层民主,乃至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们有必要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1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几十年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调解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调解制度的强制性,违背了当事人合意的原则;调解程序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官随意性过大等。在司法实践中,可采用调审分离、建立专职调解法官制度、强化自愿原则和处分原则等措施对调解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然而在审判方式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调解这种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制度,正在面临社会转型期的混乱和困惑,有些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和效果,有些则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甚至成为改革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李瑛 《黑河学刊》2002,(5):60-61,64
针对诉讼调解的价值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产生的争议,笔者在理论上、审判实务上、民事诉讼的发展上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从而肯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答:一、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法院调解。 诉讼外调解特征: 1.当事人的行为无诉讼上的意义; 2.主持者可以是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机关、仲裁机关、双方当事人所信赖的个人;  相似文献   

15.
赵伟  刘琳 《黑河学刊》2010,(9):91-91,105
民事调解能够及时、彻底解决民事纠纷,修复因诉讼而受损的人际关系。做好诉讼案件的调解工作,不仅要求法官具备广博的知识,缜密的思维,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求法官注意掌握和运用调解的方法与技巧,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能动地为纠纷的调解服务,努力促成协议的达成,提高调解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古就有乡治调解、宗族调解、行会调解、亲邻调解的法化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民间纠纷、缓解社会冲突、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誉为“东方经验”,并被西方国家借鉴而有所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治国方略由“人治”到“法治”转型,使社会结构、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王留彦 《黑河学刊》2012,(9):74-76,139
通过对我国的离婚调解制度的历史回顾,重点分析当前我国的离婚调解诉讼制度现状和不足,指出当前对离婚调解程序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通过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离婚制度之间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我国离婚调解制度发展的方向: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离婚调解制度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中国特色的离婚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院民行调解和仲裁机构仲裁裁决能否进行检察抗诉论争入手,从法律依据,立法精神和法理基础进行分析,结合实践的情况,提出对民行调解可以进行抗诉和仲裁裁决不能抗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诉讼调解方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对我们建立和谐司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中,诉讼调解的优势比较明显.但是,由于对诉讼调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法官调解能力的不足、制度设计方面的缺陷等原因,在实践中,诉讼调解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增强调节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更好地推动诉讼调解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罗强 《理论观察》2016,(4):124-125
《诉讼》是卡夫卡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卡夫卡以文学家的手法,借助法院大楼这一虚拟的建筑表达了他作为一个法律人对法律制度、诉讼构造以及制度改革等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