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已成为中国证监会最近两年资本市场创新与改革的重点任务。IPO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为此,2009年6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新股定价方面,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淡化行政指导,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新股发行现存问题主要是:定价市盈率偏高;资金超募,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几乎全部超募;询价对象报价整体偏高,还有待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纪鹏 《经济》2014,(7):68-68
正目前股市的询价机制中的两个不合理:中小投资者的缺位失声与询价对象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现行的询价机制中,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大额投资者可以参与新股报价,而普通个人投资者无权参与。这就导致了与中国股市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小投资者在发行定价环节的失声。  相似文献   

3.
皮海洲 《商周刊》2012,(22):53-53
用注册制取代审核制,明显是在回避新股发行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在避重就轻。据有关人士透露,证监会一直在着手研究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由注册制(或称备案制)取代现行审核制事宜,目前已经获得国务院领导的首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可能在十八大后推出。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这是符合投资者意愿的。虽然今年4月证监会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过一次改革,但由于当时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新上任不久,这次改革总体上给人以仓促之感。新股发行制度中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新股高价发行问题、询价机构无须对报价负责的问题、控股股东一股独大问题、首发流通股比例偏低问题、造假上市问题等。所以,再次对新股发行制度进行改革成了不少投资者的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5月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询价对象报价的审慎程度;导致新股发行抑价率高的主要因素仍是二级市场炒作。  相似文献   

5.
张剑 《技术经济》2014,(2):104-111
利用2010—2012年中国A股443家询价对象的45630组详细报价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信息优势"询价对象与"信息劣势"询价对象的平均报价之差的代理变量,使用Ordered-probit模型,对中国询价制度下A股市场中是否存在"赢者诅咒"假说进行了检验。进而利用询价阶段的详细报价数据,构建了3个衡量机构投资者审慎报价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第三阶段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对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信息劣势"投资者的平均报价之差与IPO首日抑价率成正比;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5月实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询价对象报价的审慎程度;导致新股发行抑价率高的主要因素仍是二级市场炒作。  相似文献   

6.
方琦 《经济导刊》2009,(7):21-24
始自去年9月份的国内IPO暂缓发行似乎已接近尾声。中国证监会5月22日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截止至6月5日。意见稿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拟完善询价和申购报价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证监会近日面向社会征集新股发行询价化改革的意见,并同时宣布暂停发行新股。有专业人士认为证监会此举缓解了市场的压力,意义深远,并指出二级市场已跌入1300点的底部,该利好消息有望成为市场回升期盼已久的制度创新点。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7日,证监会颁布了《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核心内容为“强化信息披露,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改革IPO询价与发行制度,强化发行人、主承销商的诚信义务”。该意见是中国证监会深化发行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对证券发行上市建立市场约束机制的重要探索,对我国证券市场诚信建设、市场准入机制以及监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新股发行定价偏低观点受到了一些定价偏高实证现象的质疑,且难以解释我国长期实行的发行市盈率管制政策。本文在原有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上,从正向反馈的非理性角度研究发行定价,进而分析市盈率管制政策的作用,并实证检验。研究认为,新股发行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正向反馈申购者,他们受近期新股上市表现激发而参与申购,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使得新股即使被高估也仍然能够成功发行。发行人和承销商意识到这种噪声需求的存在,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他们会抬高发行定价,而机构投资者在近期新股上市表现较好的情况下也易于高估新股,因此也能接受较高的询价价格。实证结果验证了正向反馈申购者对发行定价的这一正向影响,并且发现市盈率管制政策能够对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奥臣  宋顺林 《金融评论》2023,(4):70-92+125
制度变革是解释新股超额收益成因的经典理论之一。9.18询价制调整将询价机构报价的“高剔”比例由“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本文基于这一独特制度背景,以科创板和注册制创业板市场中2019年7月至2022年8月上市730家IPO公司为样本,系统分析与检验了询价制调整与科创企业新股定价效率的关联。我们发现:(1)询价制调整显著加剧了询价机构的报价分歧;(2)询价机构报价分歧的增加推高了新股发行价,进而导致询价制调整后的IPO超额收益率与IPO抑价率显著降低;(3)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制调整还助长了IPO“三高”问题中的IPO高超募率与IPO高市盈率,保荐机构子公司跟投制与询价制调整的联动能够缓解IPO高定价问题。本项研究对全面注册制下的询价制度优化存在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金融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作汉 《经济师》2000,(6):44-45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蓬勃发展 ,目前已初具规模 ,至 1 999年底 ,上市公司数量已达 976家 ,市价总值 2 64 71亿元。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近期在融资和资本运作方面不断出现创新 ,显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逐渐走向成熟 ,并开始与国际接轨。一、融资方式创新1、新股发行。在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后 ,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出现了重大革新。 1 999年 9月 ,首钢发行新股时首次采用了上网发行和网下向法人机构配售相结合的混合发行方式 ,发行总量的 5 0 %通过上网发行 ,另 5 0 %在网下向法人机…  相似文献   

12.
全民缺位——关于新股发行体制成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行的新股发行体制包括三个环节:(1)低市盈率的行政定价办法;(2)冻结资金的确认认购比率办法;(3)冻结银行资金的验资办法。股票一级市场的计划定价和冻结客户和银行资金的验资方法,造成了巨额的货币和基础货币冻结,影响了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扭曲了股票一、二级市场的资金关系,制约了公众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1998年底,证监会出台了新股发行定价报告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和上市公司对股票发行价格作出解释。但该办法仍未改变证监会确定价格的体制,作为新股发行体制问题核心的计划定价  相似文献   

13.
有关IPO的话题总是备受关注. 在中断9个月之后,有关IPO重启的传言年内第四次来袭.就在证监会发言人刚刚对6月底传出7月底将重启IPO的消息进行否认之后,7月8日又再一次传出,定稿后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将在7月20日前后公布消息. 其实就在当天稍早之前,中国证监会曾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方案的进展情况做出回应.证监会方面表示,当局正研究各界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并会在适当时候,即完成修订《中证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发布及实施新股发行体制的最终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目前A股市场的高溢价发行、高市盈率、超高募资现象,分析新股发行定价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溢价发行对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基于统计数据,研究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可决因素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取消新股发行市盈率限制后,新股发行市盈率和价格有所提高,然而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并未得以缩小,这与缩小一、二级市场价差的改革初衷相违背。而这与我国目前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发行定价方式、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二级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新经济》2013,(15):18
吕随启北京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证券研究所6月7日,证监会再度发布《新股发行改革征求意见稿》,值得注意的是,此轮IPO改革将上一轮改革中最被看重的市盈率等硬性指标再度删除。毋庸置疑,此轮IPO改革是一场高度市场化的改革,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把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再度向前推进了一步,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此次改革的受益者是承销商和发行人,体现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只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没有话语权。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 本意是好的,目的在于通过询价机构  相似文献   

18.
李亚妮  钟思远 《时代经贸》2010,(14):181-182
我国股市自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囤积,价格波动较大,投机因素较重等等问题和缺陷,难以适应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比如适当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殷市自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囤积,价格波动较大,投机因素较重等等问题和缺陷,难以适应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固此,对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比如适当限制新股发行市盈率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骁 《资本市场》2009,(8):34-35
<正>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打新"、"炒新"再现股市。然而,风险无处不在,新股并非"不败"的神话。18年来,"新股不败"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打新","炒新"往往是市场的热点。原因在于,以前新股发行的时候,新股价格基本上有个"窗口指导",主要是市盈率约束,发行市盈率基本上是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