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个子不高板寸发型.与人谈话时眼神透出几许调皮。15岁退学后,她给人打工,17岁自己当老板打拼市场生意曾一败涂地。18岁她步人大学校园读书。上学期间.她开了全国首家“聊吧“月赢利高达万元.2003年7月,“野心勃勃”的她开了一家公司注册资金50万,聘用员工十多人开拓市场。  相似文献   

2.
《经济改革》2014,(10):79-79
日前,一个微友把我当成了恋爱专家,询问我爱情到底是什么?是该嫁给一个爱她的人,还是该嫁给一个她爱的人?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了很久前看过的一则相似的禅语。我对她说:如果心贪,就嫁给那个爱你的人;如果心纯,就嫁给另一个你爱的人。她惊讶地问,这个有区别吗?我告诉她,区别大了去了,陷入三角恋的人往往会陷入这种悖论而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3.
《经济改革》2010,(4):64-64
提起剪纸,不少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灯下锻剪如飞的华发老太的形象。但谁也难想到,这种传承着中华文化精粹的古老鼹闼艺术,巍然盛和一个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她所发明的磁牲剪纸,不仅屡获大奖,还为她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朱健国 《新经济》2004,(5):96-97
在这个所谓“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意味深长的思想性信息却极为“稀客”,一个人能发明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新词,绝对胜过著作等身的当代“著名文化史学者”——不知道国家现在有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给发明创造新语汇的人颁奖?如果有,我将推荐一个四川籍十八岁打工妹,她发明了“中央的儿子”这一耐人寻味的新词。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家民营企业的HR经理遇到这样难缠的员工:现在公司的助理是来自山西的一个苦孩子,正因为她是穷孩子、能吃苦,当初才招她进来。而且,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她父亲没了,她母亲下岗.她一个人在山西乡下,弟弟在当兵),在试用期就按正式员工的工资给了她。当时,老板和朋友们都认为我是妇人之仁,后来事实证明人家也没领我的情。  相似文献   

6.
吴士宏复出的消息震动业界。 离开TCL后,已经好几年没她的消息,很多人说她的去向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刊》2006,(12):13-14
中国的离婚率直升,标志着中国人不再受至死不渝婚姻理想束缚。直到去年,陈虹(音译,Chen Hong)还认为离婚是一个美式概念,远离她在上海的生活。后来她发现丈夫趋她不在的时候多次拨打一个神秘的号码。如同多数中国妇女,陈恪守儒家传统,即无论发生什么事,妻子都应该把丈夫当成神一样侍奉。42岁的陈是一个收入丰厚的电信行政人员。她表示,“我想离婚。这是我的人生希望再现的唯一办法。”而在不是很遥远的过去,在中国做出如此的冲动行为是罕有的。终结婚姻在中国长久以来被视为耻辱。20世纪80年代,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只有3000对夫妇离婚。但经济改革放松了政府对人们生活的控制,并引入了西方的态度,离婚率高扬,城市地区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8.
王芳 《经济月刊》2012,(8):164-165
英语专业毕业,23岁单枪匹马跑业务,26岁拥有自己的第一家公司,31岁遇到了法国丈夫,如今42岁的鲍慧虹意在和丈夫一起打造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王国。创业的路并不平坦,对目标的执着是她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20年前,我的一位35岁的阿姨自杀了。死因很简单:她承受不了单身的压力。很难说现在三十多岁的单身人士就没有结婚的压力,只是人们的视点已不再只聚焦于他人的私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事实上,单身是一种认真的人生态度。单身不意味着要独身,单身人士选择单身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们更看重婚姻的质量:“如果不是和一个你爱他、他也爱你的人结婚,那么一个人更好。”可以说,单身是对人生质量的一种沉默守候。过去,男女一定要尽早结婚,因为只有结婚早才会早有孩子,免去高龄产妇之忧,也只…  相似文献   

10.
程玉 《经济视角》2008,(5):32-34
她,40岁的年龄,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她,善良、炙热的情感,温暖了一颗颗求助的心;她,质朴、勤勉的耕耘,让人们收获了快乐;她,无私、谦逊的性格,凝聚着一个奋发向上的群体;她,一个白衣天使的追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她就是长春市宽城区医院业务院长、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李春梅。  相似文献   

11.
抗拒压力     
有一位在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她所在部门新来的主管是一个特别热心公益事业的人,所以经常在办公室发动募捐活动。今天给某灾区的民众捐衣服食品,明天“认养”某地孤儿院的孤儿,后天又给希望工程捐款,忙得不亦乐乎。朋友说,她也是一个有善心的人,愿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相似文献   

12.
金戈 《新经济》2005,(7):94-95
女人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还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这似乎是个永久争议的话题。而无可否认的是,对一个女人来说,第一眼打动人的,必然是因为她的美丽,其次才是她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王芬今年24岁,出生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虽然家里很穷,但王芬的父亲却从未放弃让孩子读书,无时无刻都在希望孩子能考取大学,走出这片大山。然而,她3岁那年,疼爱她的爷爷因病去世。7岁时,年仅39岁的父亲也突患疾病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家。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女法官孙丽萍的名字,不仅友好区法院全院干警都会竖起大拇指,就连伊春市法院系统所有熟悉她的人,也都会对她发出啧啧的称赞声。虽然她只有33岁,但在友好法院工作的十几年中,却凭借着自身高度的责任感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审结了大量的疑难和有影响的民事案件,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她以踏实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许,是公认的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  相似文献   

15.
“东方爱婴”是教育事业的一个奇迹。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个奇迹的创造者——贾军女士,她说:一个真正富有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和物质齐丰收的人。  相似文献   

16.
秦沣 《经济改革》2010,(7):27-29
他14岁从父亲开办的书馆出逃,做了穿街走巷赶乡集的小贩。他首次把罐头生产线引进宣威,将农家手工腌制的土产宣威火腿做成罐头,不仅销往全国,而且推出国门。他信仰三民主义,并追随孙中山先生成为北伐军的少将。他的名字并没有太多人知道,但他的一个女儿后来却成了名人,她就是邓小平的夫人卓琳。  相似文献   

17.
丁德秋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无论是干会计还是做主管,她的敬业和成绩都备受好评.当她跨进45岁的门槛时,单位改制,她离开了热爱的岗位.而这次离开,反而让一直都有创业念头的丁德秋"如鱼得水",她选择了一个并不为大家所了解的却又非常古老的产业--为产妇熬制催母乳的月子汤.她坚信,只要是热爱的行业,通过不断学习和执著的努力,哪里都可以是施展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商周刊》2011,(16):90-93
嫁给默多克的邓文迪,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富有女人,拥有“一个传奇的中国女人”之誉。但是,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她只是一个来自中国的掘金娘子,不知用什么妖术驯服了老眼昏花的默多克;在自己同胞眼里,她也绝不是什么为国争光的英雄。她太不符合东方女性的价值观。 尽管邓文迪的自我评价是,“在家人和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总是随时伸出援助的双手”,但大多数人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她在关键时刻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自己。然而,在7月19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窃听门”召开的听证会上,邓文迪却实打实地展示了一回她那“援助的双手”。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9.
楚欣 《经济视角》2008,(9):26-30
“真水无香,深水无痕”是她的人生写照。 “永远在路上”是她的创业状态。 她是一个平和的人。她不是一个撞长演讲的学者,讲起话来语速偏快,声音永远不高不低,无峰无谷。讲到感动之处,她泪水盈盈,而声音仍无甚变化,还是一条山溪。湖北姑娘有其温婉的个性,那一丝丝细腻温柔融化在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里,恰如江南水乡的温糯细软,而谈到兴致时的朗朗笑声又依稀可见东北人的豪爽和热情。这个在东北闯荡了20年的湖北女子,用她孜孜以求的努力,以及丰厚的中国楚文化底蕴,为自己的生命里程涂上了一抹红色激情。  相似文献   

20.
小悦悦,一个仅来到人世间28个月的两岁幼童,在众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下,在与死神抗争8个昼夜之后,终因伤情过重离世。“小悦悦事件”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她以生命的代价拷问着社会的良知、责任、道德与诚信。小悦悦走了,关于“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还在继续。“后小悦悦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