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风险诱因与防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统计,至2003年,民营企业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已接近上市公司被收购总数的50%,但成功的并购案例不到50%,探讨其中风险产生的诱因及其应当采取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玺明 《当代会计》2021,(16):148-150
股权收购有助于企业发展,丰富企业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股权风险.基于此,文章将从注册资本、合同执行、劳资拖欠、未决纠纷、设备技术和盈利负债六个方面,分析国有企业收购中小企业股权的风险及防范措施,促使企业顺利完成股权收购,有效规避风险,进而保障企业能够获得盈利.  相似文献   

3.
民营企业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波  沈培强 《审计月刊》2006,(10):40-41
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其审计风险 (一)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约束机制弱,往往实行家长式的管理,“一支笔”审批企业事务.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推行的是一种单边治理结构:其特点是民营企业的老总既是企业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拥有经营管理权、剩余索取权等企业全部重要权力,其家族成员往往被安排到企业各重要岗位任职。在这种单边治理结构下,“委托一代理”中的道德风险较小,企业的权、责、利高度统一,因而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说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初步形成,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体制正发生着翻天覆地地变化,这给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尤其是通过市场改革而转制成立的大型民营企业,问题更加突出。但遗憾的是,目前,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为此在“国退民进”的大环境下,基于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提出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在产权、治理结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其内部控制的不断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其本质是国家管理资产职能的延伸。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也是这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本质特征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国退民进”的所有制改革方向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4月,财政部向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发函,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度未完善之前,对采取管理层收购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待有关部门研究提出相关措施后再作决定。”专门从事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的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放生认为:“财政部这次暂停,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个国资委的成立,使财政部正在移交相关工作。更重要的是目前管理层持股还没有一个规范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7.
《江苏企业管理》2014,(8):21-22
国有企业应当自觉实现国家发展战略,为社会尽更大的责任,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国家的政策目标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有公平竞争也有合作,形成双赢共赢.“国退民进”或“国进民退”都不应是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刘芳 《当代会计》2021,(3):120-122
我国市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正在发生着变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也在火热地进行.混合制改革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混合而混合,更多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因此,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目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筹资、经营以...  相似文献   

9.
以2014—2019年深沪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受到股权质押率高低的影响,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率较高时,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会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弱化了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民营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企业财务风险的效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邹小平 《英才》2005,(1):40-45
学者的—篇《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将顾雏军推到风口浪尖上。由此不仅引发出一场不大不小的海外诉讼.还激起全国性大讨论.各派学者、各路企业家.各家媒体、各色民众—并卷入。政治问题.经济问题.道德问题还是司法问题?莫衷一是。问题的冲突点在于,顾雏军是否侵吞国有资产?顾雏军是否财务造假?问题的不可思议,一场严肃的学术讨论。听到最后,人身攻击不绝于耳。问题的可能结果,将影响到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经济学家的道理、企业的公理、社会的情理,孰是孰非?理由居于立场。任何—个简单的判断,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都有可能葬送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群人的成长机会。这场讨论倒让人想起古代的著名故事《两小儿辩日》:—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中午远—些.因为早上的太阳比中午大,根据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另一个小孩看法正好相反,因为中午比早上热,根据近的物体才觉得热。于是他们请来博学多识的孔子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但由于那时知识的局限性,孔子也无法回答。在当今市场经济不完全,法律不健全的环境里。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又何必以己之矛刺己之盾?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处于战略性调整时期.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随着竞争性经济领域“国退民进”步伐的加快,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相当可观数量的国有企业基本进入了国有产权制度的重大变革阶段,在企业国有产权企求实现本质属性上变化的同时,需要解决历史形成的原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的置换问题.也就是说要完成由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在目前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障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支付必须的企业改革成本,这部分成本包括: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各项政策性支出,如医疗保险费、北方冬季供热地区的取暖费,活动经费、老干部护理费、遗孀基本生活费等;在册职工的安置费(经济补偿金)、企业欠交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工伤职工补偿费等。前述成本是以怎样的方式支付呢?  相似文献   

12.
正在经历了"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近10年争论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国企改革图景清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总结了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资本,这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一个重大改变。"8月23日,在"国企改革进行时:共识与务实"财经智库沙龙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国有资产以管资本为主不是国有资本功能的缩小和弱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某报刊登了一篇《“进”的学问》,言之有理。由此联想到“退”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退”对某些产业、行业、企业来说,更为紧迫和重要,其“退”的学问更为新鲜和深奥。“退”是痛苦的,但又是迫不得已的。极为可喜的是,通过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的学习,工业系统、尤其是陷入困境的一些产业,已深感“退”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了“多退少进”,“国退民进”,理直气壮地退。为什么要“退”?因为传统产业布局面过宽过广,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可以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但就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情况来看,还...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28日沃尔沃正式被吉利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纷纷加快了海外收购的脚步。然而,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率并不高。本文将从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总体状况,分析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而提出如何防范这一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我国新兴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及国内外“家族式”企业管理中的某些做法。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企业管理层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但由于知识本身的主观性、不稳定性、难以结构化等特点,使得企业不得不面对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的难题。通过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的研究分析,明确企业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以便顺利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成为民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我国资本市场由来已久,尤其是2018年国家和各省对民营企业纾困后,更是出现了"国进民退"的高潮,各地方国资纷纷出手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收购中出现一些风险案例.本文介绍了国企并购民营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一些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资产评估从业信息体系。规范资产评估从业人员及单位的从业行为。应从改制工作开始进行之前就进行事前控制,监督反馈从业人员及单位的从业行为,记录在案并定期通过传媒向社会公布,从而提高从业人员自律意识,以达到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