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贿赂或者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不正当行为.  相似文献   

2.
“性贿赂”是近年来炒的很火的词汇,无论是从刑法理论界到社会大众,还是从立法者到司法者,都各抒己见。“贿赂”一词应有其时代内涵,性贿赂的本质是权色交易,和财物贿赂的权钱交易一样,都侵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按照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据,应对“性贿赂”犯罪化。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社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财富有着强烈的获取、占有欲望,期盼天上掉馅饼,地下捡元宝,侵占他人财物的事情时有发生。行为人从合法持有他人的财物开始演变成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就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以上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4.
受贿犯罪由于其犯罪形态的隐蔽性,证实受贿嫌疑人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证据的单薄性,和言词证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受贿嫌疑人的口供很容易发生反复,因此研究和探讨受贿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翻供的原因及对策,正确处理好翻供问题,对有效打击腐败犯罪,维护司法公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职务犯罪侦查中,受贿罪犯罪嫌疑人翻供的主要形式 (一)受贿次数和数额上的翻供.受贿犯罪是数额犯,定罪和量刑均建立在一定犯罪数额的基础之上,因此受贿犯罪嫌疑人的翻供一般均从次数和数额上做文章.仅供述部分受贿行为和受贿数额否认其它事实,由次数多变为次数少,数额大变为数额小,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王鹏祥 《特区经济》2010,(12):246-247
商业贿赂犯罪是一种新型经济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目前商业贿赂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商业贿赂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理商业贿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总体上的考虑和部署,我们需要多方面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6.
盗窃罪与诈骗罪作为侵犯财产类案件,两者的犯罪主体均为-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客体上表现为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者所不同的是客观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手段已即获取财产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7.
论侵占罪     
邓浩 《理论观察》2007,(2):90-92
侵占罪是我国新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名。理论界对该罪的犯罪对象、告诉问题及其存在的利弊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现行刑法规定的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埋藏物。其中公共财产不包括在中,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的情况不能构成侵占罪,遗忘物与遗失物系同一个问题。在告诉问题上单纯的告诉才处理不切实际。此罪的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8.
张红莉 《魅力中国》2010,(35):154-154
商业贿赂犯罪是贿赂犯罪中的一种,已经成为啃噬社会主义食粮的蛀虫,而且案件日益剧增,犯罪手段也越加的多样化,已经极其严重的败坏了社会主义公仆的形象,进而大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笔者立足于法条与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并从医药购销领域贿赂犯罪方面为例,综合自己就商业贿赂犯罪的见解,希望能为更好的促进我国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的完善和相关体制的健全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由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决定了按照传统的刑事原则和制度无法顺利完成追究犯罪、惩治贿赂的任务。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在商业贿赂犯罪追诉中构建污点证人制度、推定规则等,可以适应对商业贿赂犯罪追诉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挟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本文着眼于我国绑架罪的有关规定,首先回顾了我国关于绑架罪的立法现状,其次从犯罪的主体、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论述了绑架犯罪区别于其他犯罪构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罗有顺  单家和 《魅力中国》2010,(3X):176-177
<正>《法经》曰:"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贼"主要是指危害国家政权稳定的犯罪行为人,"盗"不仅包括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人,同时还包括公然抢劫的行为人。笔者选取了临安检察院2003-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反商业贿赂的刑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发展》2009,(6):113-114
《刑法》作为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重要法律武器,其反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体系是否完整、严密,直接决定了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有效性。尽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对与商业贿赂犯罪有关刑法法条进行了重要修改补充,但仍存在许多缺陷。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张晓涛 《特区经济》2010,(11):249-250
本文从跨国公司视角剖析了商业贿赂犯罪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在梳理、归纳国内现有的反商业贿赂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了反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军利 《魅力中国》2011,(2):148-148
针对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应该在把握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的基础之上,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灵活运用侦查策略,全力围剿商业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5.
徐伟贻 《魅力中国》2010,(4X):160-160
本文主要对当前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犯罪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查处困难进行剖析,并由此进一步提出防范和打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岳启杰 《魅力中国》2010,(12):80-80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普遍所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引起了教育界、法学界等其他社会界的极大关注。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本文试从李某强拿他人财物案例说起,强调有些行为看似“小事情”,却给国家、社会以及他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其通过本案例对未成年人可以起到一定的警戒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易华 《魅力中国》2013,(22):315-315
贿赂犯罪是行贿与受贿的“对舍犯”行为,其实质是“钱权交易”,它作为一种历史社会现象早存在于有统治之始的人类,至少出现四五千年了。鏊于贿赂行为对社会与统治根基的危害,历朝历代统治集团都或轻或重给予打击,然而却从未根绝过。在当今.随着我国改革深入发展,贿赂犯罪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其隐蔽性、智能性、破坏性、危害性等特点凸显,对此,不少有识之士、业界专家学者不惜笔墨,积极思谋治理之术,不断探索查办之谋略。作为多接触于工作实际的笔者,针对贿赂行为所呈现的新特征、新态势。试图探讨贿赂犯罪的相关问题,以求能对国家反贪污贿赂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梁晋 《中国招标》2018,(28):42-42
2017年8月,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原副局长、原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陈亚新在接受广州市纪委调查过程中,主动交代办案机关未掌握的收受他人贿赂犯罪事实。2017年9月,广州市纪委以投案自首的方式将陈亚新涉嫌受贿犯罪的线索移交广州市检察院。2017年10月,广州市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罪对陈亚新立案侦查并刑事拘留。  相似文献   

19.
票据诈骗罪构成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又妨碍了金融票据的正常流通和使用,侵犯了国家对金融票据的管理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以作废、无效票据等非法票据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关于本罪客观方面主要论述了五种行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的;签发空头支票或与其预留印签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该罪的成立对犯罪主体没有特别要求,后于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分析了行为人直接故意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犯罪手段形式多样,其犯罪原因主要与建筑行业的现行管理监督机制、行业行事规则以及工程建设管理者腐败犯罪心态、立法局限等机制有关。遏制该领域商业贿赂犯罪,应采取加强和健全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执行阳光政策、抑制和降低犯罪心理欲望等应对措施。在工程建设领域加大治理力度,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保障工程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