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生能力与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我国的改革在增量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大多数关于存量改革的政策,不是执行了以后变了样,就是,执行不下去,改革中有绕不过去的深层次问题。 和苏联东欧以全盘解决存量问题为基本着眼点的休克疗法不同,我国的改革一开始采取的就是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松开传统体制对农村和非国有经济的束缚,进行增量的改革;一方面以渐进的方式改革存量(亦即国有经济),用增量的改革来推动存量的改革,也用增量的发展来为存量的改革创造条件。增量改革这一部分进行得非常好,过去22年,我国不仅避免了苏联东欧休克疗法所带来的经济崩溃,而且,国民经济取得了平均每年9.6%的快速增长,成为一个经济史上的奇迹。然而在存量的改革上,不仅成效不大,而且,国有经济的绩效每况愈下,成为政府财政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负担。在存量改革方面,除了全盘私有化外,这22年来可以说经济学教科书上所能找到的各种办法都已经试行过了。但政府出台的改革措施基本上只有两种命运:不是实行的结果和原来设想的目标相左,就是执行不下去而被放弃了。……  相似文献   

2.
<正> 不少研究苏联、东欧经济改革的外国经济学家曾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常出现“分权——集权——再分权——再集权”的循环往复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对我国经济工作中某些循环往复现象的回顾建国以来,在我国经济工作中“分权——集权”的循环现象时有发生。我国1958年实行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对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并与东欧及前苏联的经济改革经验相比较,得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文章主要是对中国与东欧及前苏联改革经验的比较进行综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或迟或早地都经历了一个由黄金时代到危机时代的过程,其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和改革的时机、战略、方法的选择都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改革理论的深入研究,我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校科研处联合发起“苏东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借鉴意义”研讨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整理发表,以期引起理论界同志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苏联东欧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困难,有的国家甚至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究竟向何处去?苏联东欧大部分国家都认为出路在于“根本的改革”,即要按照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起与原有体制有原则区别的崭新的经济体制。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经济体制改革要成功,首先必须选择正确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一旦确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进行下去,一直到新体制完全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中苏改革比较看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和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都曾为加快社会进步不断探索,但苏联在改革途中逐渐偏离并抛弃马克思主义,最终走上绝路,而我国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却逐渐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中国之路越走越宽广。正确认识中苏改革的异同,科学评价中苏两国的改革,对未来社会发展的认知具有重要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健全资金市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东欧经济学家对资金市场的分析和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市场建立的必要性,它的建立是否会产生资本,引起剥削;二是如何建立资金市场。下面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作些分析比较。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建立资金市场的必要性,苏联东欧经济学家的看法是有分歧的。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建立资金市场。米塔格认为:“随着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资本关系的消灭而废除了剥削,也就失去了货币资本所代表的对市场上的社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来。经济学者在分析社会主义国家走向市场经济时,认为东欧与中国大陆,甚至越南比较是失败的。不可否认,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道路是崎岖的,但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的经济改革出现了民营化热浪,改革一旦见效。他们就会成为东欧经济发展的“三小龙”。匈牙利的国营企业民营化  相似文献   

9.
蒙古经济转轨重大举措及社会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曾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90年代初伴随苏联东欧剧变后,蒙古国选择了东欧型激进改革模式,进入了向西方式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过渡”的转型时期。在十几年的激进式转轨进程中,蒙古采取了以对国有资产实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取得了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初步成效。但激进式转轨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蒙古的经验教训对转轨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苏联东欧的改革遭遇了巨大挫折:国家解体、制度崩溃、经济衰退.为什么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样致力于改革事业,结果却相去甚远,甚至截然相反呢?这个问题强烈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理论家、政治家和普通人,人们撰写了许许多多的评述、论文、著作试图解释这种现象,这些智力活动也促进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孙韶林 《经济师》2002,(3):265-266
彼得一世的经济改革使俄国由弱变强。其改革成功的原因 :一是以为国效劳和重商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是具有励精图治的精神和务实果断的作风 ;三是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经济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中东欧国家主要包括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托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它们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直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来贯彻。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中东欧地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从单一政党政治迅速转变为多党制和议会制,与此同时以建立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改革也纷纷开始。中东欧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改革措施从经济体制上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条件,使…  相似文献   

13.
苏联与经互会成员国合作体制的改革是其整个经贸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6年以来,苏联颁布了与此有关的几个法律文件,详细规定了改革与经互会国家合作体制的基本内容.一、改革和完善计划协调机制长期以来,经互会国家在苏联对外经济联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经互会范围内实现经济一体化是苏联同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苏联提出要根本改革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体制,以确保同这些国家的贸易联系向深入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过渡;扩大同经互会国家共同解决有效利用生产和科技潜力的问题,不断发展新的科技领域的互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概括地说,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即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改革经济的运行机制,这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是共同的认识。匈牙利把经济改革称为实行“新的经济机制”,苏联也说要改革经济机制。在我国,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更是广泛讨论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下,经济的运行机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借助于指令性经济计划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机制。指令性经济计划直接规定着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活动以及众多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在我国甚至规定了个人的就业和某些消费品的分配。“计划就是法律”,各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具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经济改革初期的理论讨论中,早已深刻地揭示了以往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现象,并且在总结东欧改革和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跳出以往在中央和地方权力划分上兜圈子、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调整国家与企业关系上的正确思路。然而客观现实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改革又一次步入了“收放循环”。其深刻背景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计划——市场关系是争论极为激烈而又颇难弄清的问题之一。五十年代以来,苏联东欧几国在总结各自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认真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对我们了解国外研究状况,吸取已有成果,提高理论研究的起点,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苏联的经济改革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理论上出现了重大突破,实践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特别是198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七大和1987年1月的中央全会,对加快苏联改革起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18.
基本情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86年初出版的《发展合作25年评论》的研究报告,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对外提供的援助总额每年约有19亿美元(按1983年价格计算),近年来每年平均为30亿美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21%,其中苏联的援助占80%,民主德国、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东欧六国提供的援助约占20%。这些国家从60年代以来,对外提供的援助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在世界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参看下表:  相似文献   

19.
列宁作为苏联的国父,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在建国后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下,具有卓越政治观察力的列宁从国情出发,启动了"新经济政策",彻底改变了苏联危急的国家命运。随着经济的变化,列宁又适时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工作。邓小平同志很多重要思想与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不谋而合,并充分借鉴历史教训,带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发展、稳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实行多党合作,甚至实行多党分掌政权,组成联合政府;这是十月革命后,苏联、东欧和亚洲等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都曾经历过的一个历史进程。直到现在,中国、朝鲜、越南、波兰、捷克、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国家,仍然保持着多党合怍的政治体制。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有它的客观必然性。充分认识多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