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瑕疵证据补救规则作为一项程序性制裁制度,是我国现有证据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惩罚犯罪与正当程序价值权衡的产物,是调和刑事诉讼中发现实体真实与保障人权关系的折衷。我国没有完全照搬国外的非法证据裁量排除规则,而是要求控方补救瑕疵证据,既是为防止我国非精英化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减少证据错误认定的可能性;也是对违法取证的程序性制裁,有助于侦查机关加强对瑕疵证据的规范,减少瑕疵证据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凡响。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初步确立,司法实践中非法取证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效地遏制住刑事非法取证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助于保障人权,实现程序公正,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证据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证据的根本标志是其具备法律性,犯罪证据要转化为刑事诉讼证据必须遵循法律性规则.法律性是国家关于证据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意志体现,是刑事诉讼证据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要求,是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实践表明,“事实论”不切合实事求是的证据制度的实质要求,未能真正反映和提示证据的本质属性,且“事实论”在对“证据”的定义上也存在瑕疵,由此造成了刑事诉讼证据理论与刑事诉讼实践的矛盾。刑事诉讼证据具有准真性、准联性、准信性的特点,它只能是可资采信的凭据。  相似文献   

5.
2012年新修正《刑事诉讼法》强调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结合,更加注重保障人权,对非法证据排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加上法、检两家的司法解释,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初步形成。排除非法证据可以防止以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方法获取证据以切实保障人权。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法证据的认定、效力,进而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违法犯罪的隐秘化和智能化,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对与探明案件真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探求适合我国特点的鉴定制度,对于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郝玥 《大众商务》2010,(1):237-237
随着违法犯罪的隐秘化和智能化,刑事诉讼司法鉴定对与探明案件真相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全面探求适合我国特点的鉴定制度,对于我国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于刑事诉讼法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价值目标的实践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执法机关应该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尤其是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和尊重宪法的人权精神,检察机关应当依法对侦查活动实施监督,这也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涉问题。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或内心确信,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优势证据证明,这是一种主观真实或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我国诉讼证明以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为基础,强调客观真实,要求证据确实充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证明标准,具有重大缺陷,应以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取代,刑事诉讼适用排除合理怀疑原则,民事诉讼适用优势证据证明原则。我国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应实行高低不同的证明标准,以适应两种诉讼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体现了检察官的基本属性,反映了刑事诉讼活动的要求,检察官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中承担客观公正义务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权,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证据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刑事诉讼领域。刑事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能够证明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电子证据具备证据能力,应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  相似文献   

12.
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及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的核心概念。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犯罪构成与刑事诉讼紧密相连 ,在动态意义上发挥了保障人权的作用。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排除了“有责性”和“违法性”的查证 ,缺乏有效的保障、限制机制 ,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刑事诉讼中证据隐匿存在的法律规制问题,提出应当区分不同的证据隐匿主体、隐匿证据的类型和隐匿证据的价值等进行综合考量。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程序法律责任相衔接,才能对证据隐匿行为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一项证据规则,其在限制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上有其自身独到的价值。我国刑事立法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内容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再次修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国家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比较,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及其特殊性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中对制止非法取证、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应有限制地适用;认为应以重大违法作为排除非法证据的实质性标准,并引入利益衡量来确定是否构成重大违法。在此基础上就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主要工具,对我国刑事诉讼工作研究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网络环境的特点,并研究网络环境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相关问题,其中主要包括网络环境下刑事诉讼当事人知情权、程序选择权、辅助制度建立以及当事人作为证据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无罪推定原则是现代刑事司法程序中保障人权的基础性原则,被推定无罪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权利。我国初步确立了该原则,但是在刑事诉讼立法上对该原则尚有一定的保留,在司法实践中也未全面地贯彻实施。文章从刑事侦查程序角度论述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贯彻实施程度以及适用的不充分性,并提出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院的职能冲突表现在自侦案件中,需要逮捕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审批的冲突;侦查、控诉职能与其监督职能的冲突,这是检察机关其职能冲突的主要部分。基于司法公正、司法民主和保障人权的法理基础,并且根据宪法的规定,建议取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程序的监督权,分别授予人民陪审监督团和预审法官。  相似文献   

19.
佘祥林案中的“良心证明”折射出了我国刑事证据运用中的尴尬。“良心证明”不管从实质上还是从形式上分析,都不属于刑事诉讼证据而是证据线索。证据线索是获取证据的前奏,为调查取证提示方向,提供证据线索的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为国家分忧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并奖励。通过对“良心证明”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重新考量刑事证据定义,即证据是蕴含案件相关信息的物质载体;有必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对专门机关附加相关义务,以保障无罪证据或无罪证据线索得到调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和文明进步,保障人权的观念愈益受到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对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所忽视。被害人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我们应该在法律上承认其作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进一步保护被害人的人权,并逐步完善利益受损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