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赵斌 《商》2014,(32):46-46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日益完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比较低,他们的文化素质不高,技能素质欠缺等因素导致他们缺乏维权意识。农民工工伤保险就目前推进的过程中存在覆盖率低、工伤认定困难、工伤赔偿待遇申请程序复杂和政府监管疏漏等问题。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以及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简化工伤赔偿程序是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与低工伤参保率形成了鲜明对比。造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率低的主要原因有劳动关系不规范、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等。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劳动关系举证困难、工伤索赔程序复杂、成本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不合理等,使得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往往会遭遇维权困境。因此,应当在法律上针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实行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为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简化索赔程序,实行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完善一至四级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刘琦龙 《商》2013,(14):139-139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殊劳动群体,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却被排斥于城镇保障体系之外而难以享受到工伤保险权益。为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立法部门必须尽快出台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专门法律,简化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政府部门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4.
曾峥 《商》2012,(3):131-132
简要叙述农民工工伤的现状,为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工权益,分析农民工工伤保险要从五个方面加大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诸多不足,如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层次低,参保率低,工伤认定争议较多,工伤待遇的标准和制定不完善,工伤保险基金缺乏科学的运营和增值机制,预防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通过对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予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逐步认识到了生产与安全的关系:安全是生产的保障,生产必须要安全。当前,中国的经济己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所以必须要建立工伤保险制度。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赔偿是当前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建立工伤预防为主的工伤保险制度,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方针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皖北某市工伤死亡赔偿实践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现行工伤保险死亡赔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国家应在建制理念上以公平、正义、共享的时代要义取代以前保障稳定的制度理念:适度调整和扩大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享受范围;提高工伤保险工亡待遇标准;以工亡职工为本,切实改进工伤保险与民事损害赔偿竞合时的赔付流程.  相似文献   

8.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或工作时被他人驾驶的机动车撞伤,这种典型的因第三人侵权引起的工伤,工伤职工如何得到赔偿,得到何种赔偿?笔者认为,工伤职工可享受工伤保险和侵权人的双重赔偿。  相似文献   

9.
王树远 《商》2016,(4):243-244
现代意义上的工伤保险,是由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及救治、工伤康复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本文着重从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及救治、工伤康复三个维度展开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从而发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制度立法缺失"、"重补偿救治轻预防康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巩坚 《消费导刊》2010,(4):125-126
自工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处理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争议。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工伤职工人身损害赔偿与工伤补偿是“双赔”还是“补差”,是司法界长期存在的两种观点,不仅在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各地司法实践中也做法不一。主张“双赔”,依据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按照这一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发生工伤的,民事侵权责任与工伤保险待遇性质不同,工伤职工可以同时享受。  相似文献   

11.
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立适合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是保护农民工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分析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现状以及问题,探讨了如何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农民工自身特点的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工伤保险覆盖城乡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机关事业单位,是覆盖面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一种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工作领域宽,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大,不但涉及工伤补偿,还要做好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等工作。但工伤保险起步较晚,2004年实行的《工伤保险条例》,将工伤保险制度作为一种法规层面的独立制度,实现体系化、规范化管理。行业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参加工伤保险,执行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工伤立法存在的工伤情形狭隘、认定程序比较繁琐且周期较长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工伤保险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我国工伤认定立法的完善,应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法理念,统筹兼顾公平与效率、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利益等,强调与工作相关联和对工伤职工的倾斜保护,适当扩大工伤认定情形,并做出有利于工伤职工权益及时实现的程序修订.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中,专门对参加工伤保险与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的工伤问题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更细化了对未参保职工工伤待遇的一次性支付问题。不过由于对未参保职工的工伤鉴定复杂,且涉及待遇补偿,文章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工伤待遇主体,协调劳动争议仲裁与裁后民事诉讼之间的既存关系。并以案例形式来设法明确和解决未参保职工的工伤待遇一次性支付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萌 《商》2014,(13):132-132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的工伤事故频有发生,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也亟需完善。德国是近代社会保险的发源地.德国的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独特的地方,具有深远的启发作用。本文从覆盖范围、自治管理程度、预防和康复角度概括和分析了德国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针对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先进的地方,提出了重视工伤保险立法、发挥自治团体作用、扩大受保人范围、注重工伤康复四点启示,对我国的工伤保险下一步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易寒 《商》2014,(11):227-227
自工伤保险制度实行至今,在工伤赔付与侵权赔偿出现竞合时,因法律规定不明,致使司法实践中受理机构理解不同,做法不一;当事人徘徊迷惘,不知所措。亟待在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避免问题同类处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加工伤保险是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之一,本研究以杭州市农民工为例,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发现,农民工对工伤保险制度还不大了解,有70%多的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而且高危行业参保的比例反而不高,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其它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社保中心成立以来,工伤保险一直是社保中心管理的重点,油田把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随着工伤职工数量的不断增加,早期工伤职工旧伤复发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使工伤保险基金支出俱增.因此,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伤医疗报销制度、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是油田社保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伟 《商场现代化》2007,(28):287-288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劳动者在出现伤害后提起工伤赔偿救济,往往会陷入无休止的程序怪圈中,工伤赔偿权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本文基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分析了法院(仲裁委员会)对劳动部门作出的工伤认定的证据审查模式,认为工伤认定在工伤救济程序中应当做一种普通的民事证据接受司法权的审查,由此达到优化劳动者工伤救济程序的目的,节约劳动者维权成本。  相似文献   

20.
《商》2015,(22)
工伤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发明,是劳资关系的调节剂。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事故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下达成一致,但是就上下班事故是否认定为工伤的认识却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围绕上下班事故的工伤认定的争议很多。本文主要是结合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上下班途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