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8年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给世界各个经济体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对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学界从经济、技术、政治、伦理、多因素等不同侧面提出了五类假说。基于经济角度的假说有生产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论、全球经济失衡论、政府监管不足论等;基于技术角度的假说有金融工具创新论、"去工业化"和"科技创新不足"论、网络泡沫延续论等;基于政治角度的假说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政治霸权论等;基于伦理角度的假说分别从金融体系本身的制度伦理、商业伦理、道德风险、消费伦理等角度展开分析;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文章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本质要求、根本目标、根本途径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论析,阐明了政治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民市民化的思路选择,既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断积累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使命。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接着本文又依次提出了在农民市民化的内涵、衣民市民化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途径这几个方面各学者的观点;最后,提出了本文作者自己认识。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释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文明的标志及创新的载体,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具有集聚、规模和辐射等功能效应。2000余年来,城市内涵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化一词的出现至今也有百余年历史,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理解不同。其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不仅是农业人口向非农、并向城镇的聚集,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区域规模、功能作用诸方面的扩大,以及城市经济关系、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过程。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新概念有所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不同学者时城市化“推拉”动力机制认识不同。不同阶段和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地区,动力机制相异。中国现阶段城市化动力机制包括:农业工业化推动、比较利益驱动、农业刺余贡献和制度变迁促进等。  相似文献   

5.
论宪政维度的刑法解释目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指以宪法、民主为前提,以法治等手段控制国家权力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支撑宪政的基本理念包括民主、法治和人权。刑法解释目标观中的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和折衷主义的解释论都与宪政的基本理念不完全吻合。中国应采取主客观相结合的刑法解释目标观,因为它吸收了哲学解释学中"前见"、"视域融合"等合理因素,符合刑法解释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发扬司法民主,并且符合宪政的法治、人权保障理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新社会因素的存在并认识到其实质。马克思着重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探讨了新社会因素;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新社会因素的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垄断资本主义的认识,同时使新社会因素研究拓展到思想文化领域和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不能简单地把新社会因素看作是社会主义因素,对此还应辩证地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的内容包括财务本质、财务管理职能、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地位、财务与会计的关系、研究方法和数学模型。笔者认为,财务本质应归结为资金运动;研究财务管理职能应与财务本质相结合,并与财务管理内容、环节、资金运动规律等相区别;财务管理内容应包括固定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销售收入管理;应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的特点是价值管理,在企业里处于“管家人”的地位;财务与会计的对象不能混同;应该辩证地对待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相关数学模型。一、财务本质对财务本质的不同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对财务管理其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为了便于对本文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的论述,先对财务本质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综述分析。从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关于财务本质的主要观点有: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价值运动论,分配关系论,本金投入收益论,财权流论等等。价值运动论强调从价值形态角度来看资金运动,视资金运动为价值运动。分配关系论是基于企业财务为国家财政体系的基础这一论点而提出的。笔者认为,财务管理既不能被财政所包括,也不能完全从财政的角度来研究。郭复初教授提出本金投入收益论。他认为,经济组织进行的本金筹集、投资、耗费...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不断得以发展完善。与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我国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也分别经历着从"迷信"到"迷惘"、从"突破"到"愤恨"、从"疏离"到"务实"、从"自发"到"自觉"的嬗变。影响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变迁主要因素有政治文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民族情感等。思考青年公民对民主政治认识的变迁,从而获得一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社会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是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关键要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综合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立场下,对"教书育人"的解读大相径庭。既有的研究和认识缺乏一种动态生成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分工论""等同论"和"可有可无论"。基于关系思维的关系性、过程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和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对"教书育人"进行重新审视和整体解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皆可获致新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目标应与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相一致,就是要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基于这一考核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要运用多渠道多形式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的考核。  相似文献   

12.
有序政治参与对共同体的存在和个体的充分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目标功能体现在推进面向公共利益的有效率的公共秩序、在多元社会中维持一定水平的政治共识、以公民教育和避免市场化倾向的公民个体的全面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合力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要素在运转过程中形成同向力,才能增强实效。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组织体系、方法体系、环境和载体,着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体系,建立全方位、整体化、开放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由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途径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与此相对应,其中各个环节的社会化呈现出大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适应、适度超越社会发展以及与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融合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发展权是《发展权利宣言》所确立的基本人权之一。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发展权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和努力目标。在执政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发展权实现的目标在于让人民切实享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全面发展的成果;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环境等诸方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发展权实现进程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权实现的决策中应当建立起经济影响因素与非经济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估机制并实现由政府单纯主导发展决策机制向民众全面参与发展决策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各种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政务诚信作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出现了信用赤字.政务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果、政治主体与政治过程三个方面,并对民主政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与危害:消减了政治权威,造成合法性认同下降,以及行政贯彻过程受阻.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人权首先是一个政治概念。在逻辑上,政治人权是其他人权的核心和基础。中国的法治建设,在观念上要加强和突出政治人权的宣传教育,破除一切不利于现代政治人权建设的观念;在制度上要以宪法适用为目标,加强政治人权的宪法保障;在人大制度建设中,要加大政治人权内涵,并以政治人权为中心,完善以政治协商为特点的中国社舍主义宪政,以宪政建设推动政治人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分析了我国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现状:虽有重大阶段成果。但仍表现出制度优越性发挥不够、保障人权的法制不够健全、保障民主的机制不够完善、经济基础发展不平衡。以及参与性民主有待提高等缺陷。并阐述了只有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扩大民主监督、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大力提高民众政治文化水平、迅速发展基层民主以及吸纳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等基本途径,才能早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情商培养,对学生本人、学生家庭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学生情商培养,就要有意识地拓展情商培养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辅导,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情商发展状况,还要把情商作为重要素质和能力进行严格考核。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构想,以及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来之后,确立新的和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经济学核心伦理,就成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关键,而科学、客观地认识与经济科学伦理相关的种种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又是确立新时期中国经济科学伦理必须认真加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