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6年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全面推广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对加强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促进交易主体诚信合规经营,推进外汇管理部门依法行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近一年来的操作情况看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汇管理》2005,(8):63-65
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汇发(1999)103号”件(关于下发《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批复,《中国外汇管理》杂志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荣誉企业”(A类)、“出口收汇达标企业”(B类)名单,后又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荣誉企业”(D类)名单及外汇违法(负面)信息。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中国外汇管理》杂志共公布各省市自治区2万多家A、B类企业名单,及时披露了外贸外资企业等涉外主体的信用信息,培育了社会信用市场,有效地提高了相关企业的信誉度及信用等级。现在,《中国外汇管理》杂志推出“中国优秀涉外企业信用信息推介计计”,增设“中国优秀涉外企业”推介专板,向国内外广泛宣传优秀涉外企业,推介优秀涉外企业的信用情况、经营业绩、主要产品及服务等,欢迎有资格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3.
张钰 《中国外汇》2006,(3):71-71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认真抓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制订了“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5年方案”,开展了“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及“外汇指定银行合规经营等级评价”等试点工作,井将信用体系建设和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实现对不同涉汇主体的分类监管,同时,不断加大对逃骗汇、非法外汇交易等违法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维护了外汇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4.
高兴波  马骥 《征信》2016,(9):55-57
从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执法情况入手,分析个人征信违法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借鉴上市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和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制度,认为应完善个人信息立法保护、建立个人征信违法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征信知识宣传教育,以实现对个人征信机构的约束和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宣传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外汇局实施了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布外汇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外汇违法信息公开披露,有可能影响涉案主体的名誉及其社会综合评价,继而影响其后续的信用、交易资质。因此在实施此项制度时,有必要论证的是:外汇违法信息披露是否构成一种变相行政处罚,外汇局实施此项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吴汉铭 《中国外汇》2010,(17):71-71
为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宣传外汇管理政策法规,提升外汇监管和服务水平,外汇局实施了行政处罚决定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布外汇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外汇违法信息公开披露,有可能影响涉案主体的名誉及其社会综合评价,继而影响其后续的信用、交易资质。因此在实施此项制度时,有必要论证的是:外汇违法信息披露是否构成一种变相行政处罚,外汇局实施此项行为有无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汇》2006,(5):31-31
本刊记者:从“外汇管理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讨会上我们了解到,外汇局从2005年开始开展了外汇违法信息披露试点,请问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今年8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政府网站发布了第一批外汇违法(负面)信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月,辽宁省分局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开始在全省进行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记了解到:辽宁已经建成外汇指定银行信息数据库,全省中资外汇指定银行的自我评价已经完成,近期省分局将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按信用等级进行分类监管。外汇管理系统有关人士对媒体说,这些都是推进外汇管理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汇管理》2005,(9):66-67
依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汇发(1999)103号”件(关于下发《出口收汇考核试行办法》)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批复,《中国外汇管理》杂志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荣誉企业”(A类)、“出口收汇达标企业”(B类)名单,后又被授权公布刊登“出口收汇高风险企业”(D类)名单及外汇违法(负面)信息。这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5年来,《中国外汇管理》杂志共公布各省市自治区2万多家A、B类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10.
政策导航     
周小川:美元、欧元、日元、韩元成为主要篮子货币;周小川: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及金融产品;周小川:鼓励双边贸易本币结算;外汇局开展外汇违法(负面)信息披露工作;外汇局将在全国推广出口收汇核销网上报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6,(4):71-71
跨年度国债预定8000亿;外汇局将推广外汇“负面信息”披露 剑指涉汇信用;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步入操作阶段;2005年末中国外债余额为2810亿美元;澳两大交易所拟合并,纳斯达克当上伦交所第一大股东;……  相似文献   

12.
《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在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国家设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主要收集商业银行等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所报送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依法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查询服务。《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定位,对于规范征信业发展、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18日《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信托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正式启动。中国银监会指定的首批必须执行信息披露的30家信托公司,加上自愿执行信息披露的3家信托公司和2 家上市信托公司,共35家信托公司公布了2004年年报。2006年4月18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 2005年度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强调要切实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也使关联责任更趋明晰化。  相似文献   

14.
正1、《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2014年7月4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号)精神,惩戒严重涉税违法行为,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务违法案件公告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8]156号)、《国家税  相似文献   

15.
信息汇聚     
正国务院将推进金融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6月14日,国务院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要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在金融领域信用建设方面,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内幕交易、制售假保单、骗保骗赔、披露虚假信息、非法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以来,修订后的《证券法》颁布实施,《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正式实施,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由以前以上市公司虚构利润等虚假陈述方式为主,变为以散布信息配合二级市场股价操纵、内幕交易为主,违法获利更为快速、更具隐蔽性。因此要求进一步上市公司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大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侯飞扬 《中国外汇》2013,(13):72-73
从广义角度来说,外汇违规信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行的征信系统出具的市场主体信用报告主要涵盖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无法综合反映市场主体的整体信用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外汇违规信息融入征信系统,对涉汇主体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予以公开,一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环境信息与信用评级、信用利差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为样本,检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在债券市场中是否得到利益相关者的回应。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评级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显著性仅存在于环境绩效水平较好的上市公司;总体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债券信用利差的负相关关系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进一步细分后,在环境绩效水平较优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负相关,而在环境绩效水平较差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与信用利差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负债成本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李梅芳 《财政监督》2013,(10):38-40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绝大多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多地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等正面信息,而对于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等负面信息的披露不足。自愿披露的企业也往往采用一些策略来避免客观公正地传递负面信息,在研究大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六种常用策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改善报告信息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我国信用债违约频繁发生,其中不仅有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给债券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导致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机制被破坏.本文在分析信用债债权人保护和信息披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用债监管和信息披露法规现状,对永城煤电信用债违约事件的信息披露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发债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