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2001,(1):50-51
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有11.65 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的1/3,现有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面积的13.7%,人均耕地1.59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年的44%。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1999年耕地净减650万亩,与1998年净减少392万亩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262.9万亩。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较丰富,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人均耕地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每年还以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7):I0020-I0020
我国国土面积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人均耕地面积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农业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资源短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强。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5.
洪涛 《改革先声》2001,(2):44-45
耕地面积减少趋势 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有 11.65亩,相当了世界平均水平数的1/3,现有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占土地面积的13.7%,人均耕地1.59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数的44%。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恶化,我国耕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1999年耕地净减650万亩,与1998年相比净减少392万亩相比,1999年耕地净减数增加258万亩。 粮食产量增长的趋势 虽然耕地面积减少,在科技、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自199…  相似文献   

6.
说我国林业产业资源丰富,肯定会有人提出疑问:我国是一个贫林国,森林覆盖率仅13.92%,排在世界各国百位之后,人均森林蓄积量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2%左右,这是人所皆知的,何以说资源丰富? 林业产业的资源不仅仅是林木资源,它还包括林地和劳动力资源。应该承认,我国森林的人均数量是比较少的,但其绝对量却不少。我国现有森林20.06亿亩,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蓄积量位于世界前列。我国5亿亩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在广东、福建两省消灭荒山之后,各省还在全党全民大力开展造林,近两年还有湖南、湖北、江西、安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安全,而且与民生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全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1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年农业灌溉用水约3600亿m3,水分生产效率平均1kg/m3,仅为发达国家的5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只有9.5亿亩,超过10亿亩的旱耕地完全靠天吃饭。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形势越来越严峻,是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约束因素。  相似文献   

8.
土地,向我们敲起警钟保护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保护耕地已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重大使命。令人担扰的“土地帐”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排位第三.但将这个数字除以11亿多人口.人均占有的土地就只有12亩了.只是世界人均土地49...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是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8.31亿亩,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人均只有1.4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40%。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我国制定了最为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力度。然而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的不作为,致使在实践中对土地违法案件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其执行效果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土地违法案件执行机制势在必行,本文  相似文献   

10.
建设节约型城市是当前我国资源紧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论文从城市规划的视角探讨了对城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影响较大的土地、交通能源、建筑、水、电以及其它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规划措施。1.土地资源的节约 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可耕地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1.
合理优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土地,是我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人口、农业大国,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然而,记者在黑龙江省穆棱市采访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05,(5):51-51
全国现有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2003年中国重点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  相似文献   

13.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立足我国国情的两项基本国策。我国的资源蕴藏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居世界各国的第四与第三位,从总量上看,“地大物博”是称得上的,但从人均指标看却恰恰相反。以人均国土而积看,我国为0.8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29%;人均耕地0.11公顷/人.只及世界人均值的40%;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按45种主要矿产资源计算的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具体就石油、天然气、铁矿、铜矿、铝土矿而言,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只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1%、45%、42%、18%和7.3%。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环境容量也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相似文献   

14.
正内蒙古具有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各具特色的天然绿色生态环境,全区人均耕地4.6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位居全国第二。草原面积13.2亿亩,人均占有草场面积居全国第一。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仅为20人,是南方省区人口密度的5%,是农业大省黑龙江的25%。丰富的土地资源,独特的自然气候,形成"黄金奶源带"、"优质葡萄酒种植区"、"马铃薯种薯种植区"、"玉米种植区"、"肉羊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5.
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油气资源人均水平来看,我国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油气资源形势严峻,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作为具有战略接替意义的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也就为关心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人们所瞩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包括耕地、水、林木、能源、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总量较大,人均较低。其中耕地为13亿公顷,占到世界总量的9%,水资源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6%,林木资源136亿立方米,占世界的2.5%,但目前我国人口约13亿,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20%左右,总量巨大的各种自然资源被数量更大的人口一平均,其结果就是人均自然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表1所示,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在全国2800多个县中,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所确定的人均0.05公顷耕地警戒线的有666个。水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只有1856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根据国际水资源紧张的评价指标,整个中国都属于轻度缺水的状况。人均林木资源的拥有量为10.5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相似文献   

17.
人多地少,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不能说不大,但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4%。由于土地是一种宝贵的短缺资源,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之一,因而,我们要像珍惜、爱护、保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去珍惜、爱护、保护它。然而,奇怪的是,在我国,一方面承认土地资源的短缺性和珍贵性,另一方面对土地资源的运用又十分不经济,甚至酿成巨大浪费。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字表明,1947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2.47亿亩,1949年为14.68亿亩。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非常重视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的同时,号召和组织人民大力开垦荒地,到1…  相似文献   

18.
柳民 《发展》2003,(6):22-23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尽管水资源总量达28124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6位,但年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球第110位。并且由于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极不均衡,与耕地、人口的分布也不相适应。尤其是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十三分之一,而水资源长期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5.84%,即十八分之一。干旱缺水,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也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最大的资源制…  相似文献   

19.
仲臣 《开发研究》1994,(1):9-10
加速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对策仲臣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在现代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从油气资源人均水平来看,我国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油气资源形势严峻,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作为具有战略接替意义的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0.
能源安全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约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比较低,尤其是富煤少油,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短缺,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和6.5%。因此,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建设不断增强,但相对于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和供应仍力不从心。目前我国能源供应缺口达到2亿吨标准煤,约占能源需求总量的10%,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