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祝华 《新金融》1991,(9):28-29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银行为加强信贷资金管理,近几年来陆续试办了抵押贷款业务。开办抵押贷款业务,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贷款采用信用担保的单一做法,增强了借款企业的债务观念,减少了银行贷款风险,对完善信贷机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越来越大,从长远来看,抵押贷款将逐步推广,成为一种主要贷款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在建工程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占银行开发贷款的比重也逐步增加。由于在建工程抵押同时涉及房地产开发企业、银行、购房人、在建工程承包人、税收部门、保险人、抵押登记部门等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特别复杂,银行必须十分谨慎地操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量将继续增长,但增幅有所回落,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与贷款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重将趋于下降。贷款结构趋于优化,不良贷款比率趋于下降,非国有企业贷款和外币贷款的比重快速上升,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关键日趋紧密,信贷资产证券化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4.
汪泉 《金融纵横》2004,(12):3-5
长期以来,在金融机构的贷款结构中流动资金贷款一直都占较大比重。如2003年末江苏省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为短期贷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票据融资之和,下同)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69%;中长期贷款(为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和其他中长期贷款之和,下同)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0%。  相似文献   

5.
国外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快速提高,违约风险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文章在介绍和评述史密斯的状态跃迁理论、特瑞斯的再协商理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期权理论以及消费者最优化选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应用这些理论加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在建工程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在建工程抵押贷款占银行开发贷款的比重也逐步增加。由于在建工程抵押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且现有法律规定不够完善,银行面临的风险不容忽视。文章拟结合信贷实践,对银行在办理在建工程抵押贷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范、化解风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以个人住房抵押信贷国度为引导,扶持住房消费,是培育住房产业成为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中低收入的居民在城镇居民中占大多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应走近普通消费者,为他们服务。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实际执行中,贷款机构为了加快资金周转,确保资金安全,往往缩短期限,严格要求偿还能力,加之与抵押贷款挂钩的住房往往建筑标准过高,户型偏大,  相似文献   

8.
抵押贷款作为一种明显优越于第三方保证的贷款方式,有利于贷款人债权的实现,是各家商业银行贷款的首选方式。贷款抵押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商业银行对这个手段本身存在的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特别是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不少信贷员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足值的抵押物.就可以办理抵押贷款,不恰当地把抵押物放在了第一重要位置,而对客户诚信度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房地产证券化实质上就是住房抵押贷款债权在金融市场上的出让,以换取连续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资金,也就是抵押贷款的二级市场。房地产(主要是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要求广泛的社会和市场条件,如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和担保市场。住宅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要求规范、量化抵押房屋价值,规范住宅抵押贷款行为,建立可操作的抵押贷款法规和制度。目前在我国没有推行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的社会环境和法规条件,可以做一些预研究或在条件成熟地区,如深圳做小型试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抵押贷款银行泛指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等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抵押贷款银行办理一笔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通常要经过五个步骤,即:一、受理借款申请;二、进行贷款评估;三、协商贷款条件;四、签定贷款合同;五、按期回收本息。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贷款难的根源在于担保难。为深入了解农户抵押担保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农户贷款抵押担保的途径,近日,我们对相关情况做了专题调查。农户贷款抵押担保基本隋况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户贷款呈现大额化趋势,而且贷款形式日趋多样性。担保贷款占比有所下降,信用、抵押、质押贷款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世界银行外国投资咨询服务机构官员Seve Simavi的研究,担保不足是信贷受到限制的主要障碍,同时,依赖不动产抵押的银行正面临不动产抵押资源日益枯竭的危机。而动产担保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美国企业70%的融资都来自动产担保。但截至2004年6月末,我国国内动产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只占金融机构担保贷款总额的12%。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迅速增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这个全新的金融创新理念也逐步被引入,备受我国各方人士广泛关注。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制定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方案被央行通过,预示着我国对使用这种新的金融工具的启动。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凯 《福建金融》2003,(12):40-42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量和实际发放量迅速增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不可否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还面临着诸多现实障碍。本文在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范信贷风险,金融部门在对借款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调查并严格把关后,认为可以贷款支持的,也力求采用担保贷款的方式。目前担保贷款的方式有: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由于抵押贷款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强,在担保贷款业务中占比大,因此办好抵押贷款手续是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环节之一。而要办好抵押贷款手续关键在于抵押物的评估和登记是否真实有效。然而,在现实中,抵押物的评估、登记现状不尽如人意,评估值不实,登记不合规合法和没有法律效力等问题在办理抵押贷款的过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潜伏着信贷风险。本文就目前抵…  相似文献   

16.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也是拉动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固定资产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项目资本金和外部筹集资金(外来资金)。在外来资金的构成中,银行贷款往往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商业银行根据其“三性”要求,必然要对拟介入的项目进行评估,项目贷款评估是银行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实现贷款决策科学化和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贷款效益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学峰 《金融纵横》2003,(11):15-1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就是对住房抵押贷款债权进行拆分整合并销售的过程。即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其持有的抵押债权汇集重组为抵押组群,经过政府机构或私人机构的担保和信用加强,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进而通过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进行流通,完成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将抵押贷款由债权变现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相似文献   

18.
抵押贷款是目前银行较为普遍使用的贷款方式。按银行的话说,控制了借款人一定的抵押资产,贷款的偿还就有了保障,也即控制了贷款风险。因此,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前,会对抵押物进行认真的贷前调查。这是贷款决策的依据和把握贷款风险的关键。但银行在贷前调查过程中往往会忽略抵押的法定优先权问题。从而导致抵押贷款风险的发生。如抵押的法定优先权存在,若贷款前没有约定,就足以使贷款抵押权不能顺利执行。因为贷欺抵押权是基于银行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而产生的担保物权,它的成立并非源于法律直接规定,其受偿顺序只能在法定优先权之后。因此,为了规避抵押的法定优先权风险,有必要对法定优先权的法律规定进行梳理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信托贷款发展的主要特征信托贷款增长迅速,成为社会融资规模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年末,信托贷款规模为3775亿元(占信托资产的41.4%),到2014年6月末,信托贷款规模达5.14万亿元(占信托资产的43.52%),年均增长49.29%,远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增长速度。2013年全年,信托贷款全年增量为1.83万亿元,占全年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为10.58%,成为继人民币贷款、委托贷款后的第三大融资工具。超六成信托贷款投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截至2014年6月末,信托贷款涉及除国际组织外的19个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根源剖析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在银行信贷资产中所占份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从银行角度看,导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发生既有经济社会层面的原因,又有微观层面的原因。通过探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根源,提出了治理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一个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