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红丹 《人力资源》2006,(11):54-55
今年4月初,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瑞贝卡 (秘书的英文名)因工作琐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个月来,一封来自 EMC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在全国所有知名外企中被疯狂转发。瑞贝卡被夸张为”史上最牛女秘书”,现在已经被迫离职,紧接着,该事件的另一主角陆纯初于5月8日傍晚提出辞职。很明显,这次争吵已经被赋予了过于沉重、复杂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红丹 《人力资源》2006,(6S):54-55
今年4月初,EMG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因工作琐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个月来.一封来自EMG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在全国所有知名外企中被疯狂转发。瑞贝卡被夸张为“史上最牛女秘书”,现在已经被迫离职,紧接着。该事件的另一主角陆纯初于5月8日傍晚提出辞职。很明显,这次争吵已经被赋予了过于沉重、复杂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如果到现在你还不知道“史上最牛女秘书”是谁,或者你还没收到那封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邮件,只能说明你不是那些著名外企中的一员。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的高级女秘书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因拒不承认错误勇于与自己的老板PK,被誉为历史上最牛的女秘书。  相似文献   

4.
李步其 《秘书》2006,(8):16-17
最近一封来自EMC(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最大网络信息存储商)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因工作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导致后者被迫离职。到底是一封怎样的信件竞使一位高级女秘书被炒了鱿鱼?我们先来看一下事件的来龙去脉。4月7日晚  相似文献   

5.
林景新 《人力资源》2006,(20):42-44
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肯定没料到,他跟秘书瑞贝卡之间的一次小小冲突,竟然如明星的偷情绯闻一样,不到一周时间传遍中国。其实职场中上司对下属提出无理要求、苛责、批评甚至谩骂,在中国这种权力至上的社会语境下,实在见惯不怪。然而,瑞贝卡与陆纯初这次两败俱伤的冲突事件让人们不禁深思:下属应该如何有效地“管理”上司,使自己的工作更能得到认可呢?  相似文献   

6.
庄文静 《中外管理》2006,(7):110-111
在这个事件中,对于陆纯初、女秘书和EMC公司,都是一个伤害。并且对女秘书未来的职业生涯,更是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有哪一个老板或人力资源经理愿意雇佣”史上最牛的秘书”呢?  相似文献   

7.
邓展 《新前程》2006,(6):56-57
“这件事传得太广,我都找不到工作了。”离4月9日瑞贝卡给他的老板回复邮件仅仅十几天时间,“邮件门”的当事人瑞贝卡就发生了这样的感叹。仅仅一周左右的时间,一起老板和员工闹矛盾的公司内部的“家事”就传遍了全国几乎所有外企,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这让瑞贝卡始料未及,从上面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当事人有些后悔的意味。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由于内部员工的问题导致企业声誉受损的事例越来越多。如“最牛女秘书”瑞贝卡和由她引发的EMC“邮件门”风波、百度因员工博客而升温的裁员纠纷,等等。相对来说,目前多数企业在处理这类危机的时候都凸显出经验和技能不足的问题,作为企业,该如何面对和处理由员工造成的危机?而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领导者,该如何管理这些与其他群体有着差异的知识型员工?  相似文献   

9.
孙虹钢 《新前程》2006,(6):50-53
事件回放 4月7日晚,ME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遣责信”。  相似文献   

10.
吉雷 《人力资源》2024,(3):60-62
<正>2024年伊始,热搜榜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第一个话题居然是北京某公司HR辞退员工事件,“我违法你管得着吗”将这位HR推上风口浪尖。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事件无论对涉事企业还是对处于风暴中心的HR,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有部分专业人士对那位被辞退员工的职业前景表示担忧。到目前为止,整个事件呈现出“三输”的局面。从根本上说,这是企业的离职管理工作出了问题。春节前后,往往是员工离职的高峰期,离职管理工作如果做不到位,劳动合同履行期间隐藏的各种矛盾很有可能于此时集中爆发,出现各类劳动争议事件。所以,此刻对离职管理话题进行讨论正当其时。下面,笔者就结合实际案例,为企业的离职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入世,外企与国内企业打人才争夺战,员工离职问题倍受关注。本文从员工离职的类型入手,通过分析离职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供企业借鉴的对策来规避离职风险,以期将损失减到最小,并能为企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12.
《秘书》2006,(1)
欢迎您光临“一平工作室”www.tanyiping.com“一平工作室”是谭一平与广大读者和网友进行交流沟通的平台。作为从事现代职场研究的学者与作家,谭一平于1983年大学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专门从事文秘等专业的现代职场的研究、写作、演讲和培训。谭一平现已正式出版的著作有:《女白领职场日记》、《一个外企女秘书的日记》(又名《外企女秘书职场日记》)和《职道》;翻译出版的有日本夏目通利先生的《秘书的常识》(中文译名为《秘书常识趣谈》)和日本田中笃子教授的经典性著作《秘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个外企女秘书…  相似文献   

13.
据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去年以来对国内30多个行业、近600家企业的调查,国内的人才流动比率正迅速上升,平均速度超过10%,且有加速流动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外企员工的离职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在北京,每年春节前后是外资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发生的高峰期。本调查对1996-2003年7月间制造、电器、通讯和IT行业的主要外资企业在北京地区的正式工和合同工(不含临时工)离职情况进行了分析。它们多为《财富》500强的上榜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有一定时间,在北京地区员工数达500人以上。离职趋势总体分析从1996年到2003年7月,这15家企业离…  相似文献   

14.
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和实践中,员工离职无疑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自从管理者开始关注“如何有效管理人”这一问题开始,员工的离职和留职就一直是学界和产业界都关心的话题.早期,人们的传统认识是“人员离职和流失总是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离职率应当越低越好;当然,如今大多数管理者的认识早已发生变化,离职率低并不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适当水平的离职率反倒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促进因素.从企业实践来看,员工离职也的确表现出了一些新的现象和模式.  相似文献   

15.
善待离职员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映 《企业研究》2006,(4):36-38
与跨国公司相比较.国内企业仍局限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更喜欢将注意力与激励手段倾注在现有和潜在员工身上.却忽视了企业的离职员工.不重视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多数大企业具有一套比较完备而职业化的“新员工入职及培训流程管理”.但极少有企业对离职员工同样具有良好、完备的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随着企业内“目标理念”的兴起.企业间的人员流动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但吸引优秀员工却日益困难.故加强离职员工管理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离职员工不但能继续为企业创造财富.而且在树立企业形象、宣扬企业理念上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通过加强、改善离职员工的管理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绩效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外资企业却与本土员工存在文化差异所提供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畅通,不同国籍员工薪酬福利又差异悬殊,造成本土员工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以致于优秀的本地人才不断流失.然而,以往研究重视基于性别和种族差异的“玻璃天花板”,忽视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难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旨在揭示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探索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基于574份方便样本的在线网络调研数据,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简单斜率分析检验假设模型,同时控制被试的职业发展状态,并将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验证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揭示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作用.本文从企业—员工的雇佣关系角度,提出破解外企人才困局建议,并帮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认清自身优势,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7.
对骨干员工的离职,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它带来的损失。殊不知,员工离职也是有“价值”的,也需要挖掘和呵护。  相似文献   

18.
职场是平的     
杨艾祥 《新前程》2006,(6):54-55
女秘书PK老板的邮件门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我的想法是,职场已经被现实逐渐推平,无数被“压迫”的和女秘书们一样身份的员工正在形成职场新的力量,原有的职场规则正在被现实打破,而作为管理者,陆纯初们并没有看到这样的现实,他们依然沉浸在“我是领导,你就应该为我做一切”的传统思路里。  相似文献   

19.
“两率”区别何在 员工流失率反映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的被动解除.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 员工离职率反映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结束.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  相似文献   

20.
朱丽 《企业活力》2006,(12):16-17
把“假发”这种小产品做成一个大产业,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河南瑞贝卡所创造的一个奇迹。但是,瑞贝卡在发制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然偏低,这与其产业龙头地位不相称。因而,瑞贝卡正在全力以赴提升自己在发制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瑞贝卡在发制品全球价值链中提升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