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发展探析——以敦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江 《生产力研究》2006,(1):152-154
近年来我国以旅游中介网站为代表的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相比之下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却相对滞后。作为旅游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旅游景区发展电子商务对于促进景区旅游业进一步快速发展,提升景区旅游业整体竞争实力,协调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敦煌为例探讨了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目前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制约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的生态孤岛现象逐渐凸显,影响着景区在景观生态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受空间区位、资源特征、生态环保等因素影响,在旅游演进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旅游企业、开发商、社区村民等在景观生态方面的利益诉求有所差异,呈现出的旅游生态孤岛效应程度、频度、范围等各异,矛盾突出,是我国旅游景区发展阶段中面临的典型问题。以普者黑六大景区为案例,科学测度其旅游生态孤岛效应值,建立旅游生态孤岛"反规划"调控机制,实现旅游景区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漳州市旅游景区竞争力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以漳州旅游景区为例,通过构建“资源——市场”评价模型,对漳州十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进行量化评价,旨在对漳州旅游景区的竞争力进行重新定位,望以此为依据重新规划漳州旅游景区,促进漳州旅游业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秀梅  张象海 《经贸实践》2016,(17):158-159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性行业已经成为如今社会的主要经济发展支柱,旅游愈发呈现大众化趋势,追求不同和新奇成为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在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多种类型的旅游景区,或是人文或是自然,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经营和管理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式和方案.本文就以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经营和管理为题,从旅游景区的几种分类方法开始着手分析,进而就不同类型的旅游景区进行经营管理模式研究,希望所有旅游景区都能够拥有适合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在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同时,更好的发展当地经济,提高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珠三角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兵  田亚平 《经济地理》2019,39(3):218-224,239
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评价选取8个指标,8个指标分重点景区、综合景区和特色景区三种类型;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从旅游市场、旅游企业状况、社会环境状况三个方面选取了5个评价指标,然后利用熵权和TOPSIS法对珠三角区间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绩效对比,研究表明:①具有稀缺性且较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城市竞争力单向排名靠前,但综合排名不一定靠前,如江门因为有世界遗产,所以在重点景区层次权重获得最大值,但江门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却排第四。②珠三角城市旅游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最高的为深圳,其次为广州,两地并列为旅游资源第一等级;惠州、江门、肇庆3城市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竞争力得分值低于1.5,高于1.0,可归为第二等级;佛山、东莞、珠海、中山为旅游资源欠缺地区,得分值都低于1.0,为第三等级。③广州、深圳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珠海与江门次之,Ci值都在0.25以上,且非常接近;肇庆、惠州、佛山、东莞Ci值都低于0.2,中山排最后;④旅游资源开发效度最好的是珠海、广州,两者效度值G都达到2,深圳次之,超过1,说明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匹配非常好;江门、东莞、佛山、肇庆4城市G值超过0.5,中山、惠州2城市G值排名最后,低于0.5,以上6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都未能匹配好当地旅游资源价值,旅游业还可以大力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发展银川旅游业而新近成立的黄河旅游开发区,近邻银川城区,集黄河、沙漠、草原及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众多旅游资源于一身,有着发展旅游业较好的区位条件与资源基础。通过“一镇四景区”的建设,完全可以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西部大漠黄河第一景区”。  相似文献   

7.
宿州市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相对于周边城市,宿州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内涵挖掘缺乏深度、品牌不够突出、经营机制不健全是其主要原因。因此,宿州应该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建立完善旅游业发展机制,实现宿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许树辉 《经济论坛》2006,(10):54-56
一、导游员生态素质提出的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旅游业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连带效益。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永续利用的高质量环境要素和文化内涵,这也是旅游景区鼓动游客和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的资本之所在。自20世纪90年以来,可持续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并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可持续旅游倡导旅游利益相关者从事旅游活动建立在与旅游景区社区居民、资源和环境平等的基础之上,以关注和保护旅游景区社区居民传统文化,保护当地…  相似文献   

9.
新疆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天时地利、有着旅游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因可持续发展观念浅薄,一些单位和个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滥用旅游资源,因此在新疆频频出现沙尘暴,旅游景区环境恶化,民族文化淡化等一系列问题。旅游业本身的"朝阳产业"、"永续性产业"、"旅游业的周期性"等决定了可持续性旅游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族旅游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广西龙胜大寨景区为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景区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各个指标在整个系统中所占的权重和加权分数,确定大寨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分析显示:景区在市场和资源两个方面的竞争力很强,而在景区管理和接待方面处于劣势,文章在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婷婷 《环境经济》2005,(12):41-42
环境和自然资源是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资源价值观,消除那种以旅游资源损耗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的短视做法.实施景区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化管理,才能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普者黑循环经济型旅游业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循环经济理念、方法引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体系的构建,在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注重对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和资源的循环使用.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本研究以云南省丘北县普者黑风景区为对象,通过分析其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了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空间格局,并依据其主要景观要素布局及功能规划的研究结果,从景观生态的角度提出了普者黑构建循环经济型旅游业发展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旅游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求新、求知、求娱的欲望,才有吸引力。创新,特别是以增加科技含量为核心的创新,是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以景区为载体,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对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和景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保证旅游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景区弘扬科学精神不够,制约了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很快,旅游收入大幅度上升。在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河北省注重挖掘景区科学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位,对景区存在的封建迷信等落…  相似文献   

14.
白明刚 《时代经贸》2021,(2):111-114
本文在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机遇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风景道建设、高等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中心旅游城镇培育、新兴旅游产品供给、旅游产业要素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河北省太行山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谅闻 《经济地理》2000,20(5):91-93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城市原有的旅游环境容量显得狭小,杭州亦然。为了扩大西湖的旅游环境容量,杭州建设部门采用扩大和改造原有景区,重建和复兴湮没景区,筹划和开发生态旅游区以及增设主题公园、景点公园等措施。这些措施除个别地方的建筑与环境尚有不协调之处外,绝大多数都是行之有效的,对其他旅游城市继续开发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登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立市"战略,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登封的支柱产业。新时期,登封旅游业又有了新的目标,计划在2025年之前,把登封打造成国际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但是,登封旅游业仍然存在景区发展不平衡、深度开发欠缺、硬件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旅游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因此,今后登封旅游业应该注重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旅游环境,以促进登封市旅游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已经为世人所瞩目.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是.人类破坏性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带来的恶果也日趋严重.另外,由于游客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景区环境管理的难度,为了减少旅游业不对当地景区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促进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景区旅游的保护意识已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南阳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宏伟  周旗 《经济地理》2006,26(4):717-720
南阳市旅游业具有发展速度快、骨干景区渐成气候、产品系统性不足和接待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等特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进一步提高旅游规划水平、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提高接待服务能力是新时期旅游背景下促进南阳市旅游业健康发展,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珠穆朗玛峰景区旅游承载力模型及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承载力计算的"木桶原理"及权重因素,在建立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珠峰景区的调查数据,建立或修改完善了自然条件方面旅游承载力的数学模型,对珠峰景区相关指标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是在资源、设施、生态环境承载力中,资源承载力最小(日承载力608人),设施承载力居中(日承载力1600人),生态环境承载力最大(日承载力7771人)。在资源承载力方面,水、电承载力小,植被承载力较小,土地、空间承载力大。在设施承载力方面,道路交通、服务设施承载力小。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方面,固体垃圾、大气承载力大,水环境、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小。目前,水、电、道路交通等是珠峰景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针对实际提出了提高水、电、道路线路、餐饮、住宿设施承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现状存在旅游项目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等一些制约因素,而民俗旅游以它独特的吸引力,游客参与性强等优势恰恰可以改变这些现状。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挖掘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民俗文化的特色,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合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深圳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业,从而促进深圳民俗文化村景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