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英  薛阳 《集团经济研究》2007,(36):412-413
一、关于洗钱与反洗钱 所谓洗钱是将非法收入表面"合法"化的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徐玫 《集团经济研究》2007,(16):204-205
一、洗钱与网络银行的概念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仅规定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以及金融诈骗犯罪这七类。但是现实生活中,洗钱罪中的"钱"绝对不只来源于这七类犯罪,其他非法所得或收益的存在使得洗钱行为更广泛的存在,但是针对这七类犯罪以外的非法所得或收益却可以不成为洗钱罪的规制对象,法律的空白和漏洞使得洗钱行为越来越猖狂,本文认为放弃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应该早日被立法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国《刑法》第191条对洗钱定义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全球的“黑钱”经过慢慢累积,至今已达1兆美元,且每年还以100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洗钱金额高达4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额的8%,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一显示,在问题比较严重的意大利,该比例达到了10.33%,而对于列入表二名单的国家,这一问题则更为严重。我国虽不是洗钱活动的重灾区,但地下洗钱活动的规模也相当之大。有人士分析,中国内地每年通过地下钱庄…  相似文献   

5.
圣人生而大盗起,罪恶与文明相伴而生。私有制既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赘疣,作为践踏社会规范和典章法度的一颗毒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并没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寿终正寝,烟消云散。恰恰相反,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1]。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下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各种因素集聚式的推动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具有危害的方向发展,因而通过加强和改进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性深入理解,增强黑社会性质组织司法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保证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帮会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性特征加以研究,从而加强和改进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性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的深入理解,增强黑社会性质组织司法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洗钱”与犯罪尤其是和毒品,走私、黑社会性质,恐怖活动、贪污贿赂,金融诈骗等有关,从而使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一般人很难接触和发现。从近年来有关部门掌握和查处的情况看,有数十亿黑钱被犯罪分子“洗白”。“洗钱”的手段和方式可谓花样翻新,种类繁多,令人防不胜防。[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扩大 ,金融犯罪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洗钱则是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内犯罪手段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所谓“洗钱”是指利用金融系统进行支付 ,将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隐瞒金钱的来源以及收益的所有人 ,通过安全储存设施对于银行支票提供保管等活动。“洗钱犯罪”是指隐瞒或掩盖自己或他人从贩毒、欺诈、贪污、挪用、侵吞等严重犯罪活动中获得的非法钱财的性质、来源、地点和所有权等的行为。此外 ,将合法资金洗成黑钱以用于非法目的和用途 (如将银行贷款通过洗钱用于走私 )、把一种合法的资金洗…  相似文献   

8.
曹文杰 《活力》2004,(8):111-112
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上升趋势,查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前侦查、起诉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查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证据规格问题。一是侦查中缺乏证据体系观念,在证据收集上存在缺陷,达不到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要求的证据标准,侦查时间长。二是介入侦查的引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势力范围,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犯罪行为.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包括社会成因和心理成因,社会成因包括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等因素,心理成因包括成员之间互相模仿和学习、存在合作与竞争、行为的暗示与教唆,因此,必须加强立法工作,必须建立防范、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犯罪组织,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采用的经济模式也是不同的,主要有的经济模式有暴力寄生型、黑色经济型、形式合法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模式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侵蚀了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的基础,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模式应当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说的腐败洗钱是指隐瞒或掩饰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收益的活动.而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个人或相关的个体谋取利益而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洗钱则是指隐瞒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腐败和洗钱的外延越来越扩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列举了腐败9宗罪,其中就包括对犯罪所得洗钱.腐败洗钱腐蚀着健康的国民经济体系,威胁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要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必须全面协作.本文重点论述了反腐败洗钱的三种协作模式,即反腐败与反洗钱协作、国际协作以及部门协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金融专业化的加强,网络银行和电子商务使洗钱者"如虎添翼".洗钱已成为国际社会十大犯罪之首,它是一种借助银行渠道,有计划、有预谋的高科技犯罪.我国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的<反洗钱法>,为反洗钱工作提供了具体法律依据,但这只是反洗钱长征的第一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洗钱活动更便捷,要使反洗钱工作取得成效还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法律经验并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本人拟对具有黑社会性质又不完全符合典型黑社会犯罪特征的一类集团犯罪的的成因、特点、危害进行学理分析,进而提出预防和处置类似犯罪的司法对策。保障司法机关稳、准、狠地有效打击涉黑犯罪,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宁夏审计》2001,(2):48-48
一是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犯罪;二是爆炸、杀人、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三是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频繁和多样化,洗钱犯罪的方式方法呈现出新特点,严重地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和金融体制的稳定。但是我国目前对洗钱犯罪的研究是有限的,在认定此类犯罪上争议较大,在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方式上的争论尤为显著。如何正确认  相似文献   

16.
对洗钱的认识及完善反洗钱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洗钱犯罪活动在我国日趋猖獗.据估算,我国每年洗钱的金额(包括各种走私收入、官员腐败收入及外资企业合法收入为了避税的境外转移等)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大规模的洗钱不仅扰乱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经济秩序,还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因此,尽快完善我国的反洗钱机制,加大对洗钱犯罪的打击力度迫在眉梢.  相似文献   

17.
洗钱犯罪是一种国际性的犯罪活动。它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随着国际贩毒、走私、军火交易的猖獗,洗钱犯罪也日益猖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估计,每年国际上洗钱的数额至少在5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洗钱犯罪又是一项专业化的犯罪其参与大多为令融专家、职业会计师及律师等,他们精通金融业务,熟悉法律、贸易和企业运营知识,洗钱手段各种各样,没有固定模式。但从逻辑上看,一个典型而完整的洗钱过程,一般包括放置、分离、整台三个阶段。即犯罪分子首先将犯罪收益投入金融等清洗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9月29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开始生效,该公约重点规范了洗钱与腐败犯罪.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公约设专条规定了预防腐败分子洗钱的措施,还把对犯罪所得洗钱列为腐败9宗罪之一,并确立了被转移他国的腐败资产返还的原则,把反腐败和反洗钱有机地结合起来,12月10日中国签署了该公约.本文试图对腐败分子跨国洗钱的概念与特征、方式与危害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预防和打击腐败分子跨国洗钱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反洗钱的审计使命及其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估计,我国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钱金额至少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GDP的2%左右,其中走私收入洗钱大约为700亿元人民币,官员腐败收入洗钱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余的是一些外资企业和一些私营企业以逃避国家监管和税收为目的转移到境外的收入。尽管洗钱犯罪隐蔽性非常强,相关数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法对犯罪概念的定义主要是通过<刑法>第十三条来体现.对于其"但书",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理解,不易把握,由此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某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法律的统一性.对此,认为有必要对"但书"内涵和处延进行分析研究,以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但书.立法层面应尽力完善刑事法律规范,缩小但书发挥作用的空间,追求罪刑法定原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