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与日本政府的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可以分为历史认识问题与历史遗留问题.本文拟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历史认识问题。而历史遗留问题则拟另做研究.日本政府的历史认识问题可以分为教科书问题、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问题.这些问题有诸多历史原因,且与日本首相及政府的历史现有直接关系.但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我们应该以理性思维加以对待,以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  相似文献   

2.
制裁日本     
《中国经济周刊》2012,(37):18-19
日本政府悍然决定"购岛",在危害中日关系大局的错误道路上迈出了危险的一步。迅速激化的钓鱼岛争端背后,隐藏着日本政府怎样的野心?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政府回避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原因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政府主动建议的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日本政府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意味着日本政府不仅在政治上没有真正把中国作为友好的国家,而且在经济上也没有把中日经济关系作为推动日本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有利因素。其背后是日本政府蓄意争夺东亚经济联合的主导权。鉴于中日自由贸易协定是打破当前中日关系僵局的重要途径,作者认为,对发展中日经济关系和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继续倡导中日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5.
Q《环球财经》:中日关系在最近一段时期降入冰点,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A高原明生:中日关系背后有四方面的问题:国民感情、内政、经济、安全主权。中国国力发展、海外利益增加,是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正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了“WTO一边倒”的对外贸易战略,对双边自由贸易采取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度,与各国家和地区缔结FTA/EPA的进程明显加快,日美、日欧FTA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中日FTA不仅在日本FTA战略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政府主动倡导中日FTA以后,日本政府也没有积极地回应。日本政府对中日FTA的消极态度违背了其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宗旨,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发展。中国应该利用中日关系转暖的有利时机,继续倡导和推动中日FTA。  相似文献   

7.
进入90年代后,中日关系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矛盾和障碍,两国关系发展的不和谐音时时萦绕耳边。中日关系中问题的出现,是由日本方面一手造成的,如果日本方面不在影响中日关系顺利向前发展的诸多方面做出调整,中日关系的全面趋冷,将是其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中日双边关系需要重新建构信任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南满铁路股份公司(简称满铁)是日本最大的殖民侵略机构和日本政府推行侵华大陆政策的急先锋,它的设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围绕满铁的设立,在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这些交涉对以后的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俄战争之后,1905年12月22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中日北京条约)。该条约正约第一款规定:“中国政府将俄国按照日俄和约第五款及第六款允让日本国之一切,概行允诺”。使日本继承俄国在东北南部的一切侵略权益合法化。不过,在中日条约第二款还规定:“日本国政府承允按照中俄两国所订借地及造路原约实力遵行,嗣后遇事随时与中国政府妥商  相似文献   

9.
Q《环球财经》:您认为把握中日关系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A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暧昧的问题,首先应该整理一个框架来考虑。中日关系往大处说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往小处说包括个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等,覆盖面很广。从文化层面而言,神户国际大学毛丹青老师主创的《知日》杂志,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文化,非常贴近日本的生活气息,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中国国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相似文献   

10.
日本FTA/EPA的新发展与中日FTA难以启动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正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多层次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的新阶段。日本政府修改了"WTO一边倒"的对外贸易战略,对双边自由贸易采取了越来越积极的态度,与各国家和地区缔结FTA/EPA的进程明显加快,日美、日欧FTA也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中日FTA不仅在日本FTA战略中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政府主动倡导中日FTA以后,日本政府也没有积极地回应。日本政府对中日FTA的消极态度违背了其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宗旨,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不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发展。中国应该利用中日关系转暖的有利时机,继续倡导和推动中日FTA。  相似文献   

11.
《上海经济》2011,(10):72-72
日本政府9月20日公布了旨在应对日元汇率飙升的综合经济对策基本方针。为避免产业空心化,强化抗风险能力,日本政府将加大补助,鼓励企业在国内投资建设研发基地和工厂;  相似文献   

12.
战后中日关系中的民间交流:特征、作用与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特殊的中日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民间交流(外交)”作为非正式外交渠道在外交中具有特殊的双重意义。但是,民间交流或曰民间外交并不能完全代表中日外交关系的全部过程,它仅仅反映了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侧面。对中日关系正常化实现之前,“民间交流”与政府间外交的相互关系如何评价?如何看待“民间交流”在国家关系非正常 时期的地位与作用?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认识的变化曲线,即“民间交流”的涨落轨迹是否与中日两国关系发展的脉络相一致?制约和影响“民间交流”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等等,这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宝耿 《上海经济》2006,(10):77-77
由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和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小泉政权后中日关系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23~24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中国前驻日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与交流基金会会长徐敦唁、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会长武寅、日本和平交流21世纪代表本泽二郎等60余名中外专家参加,会议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教授主持。其中”中日经济关系的展望及其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引人注目,与会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崛起与对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崛起使中日关系产生了某些新的竞争因素,但更为日本和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本文深入分析了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安全、文化交流等领域对于日本以及中日关系的积极影响,从而为中国在争取实现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对日关系,提供了一个侧面的思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3月9日,日本外务省第三方委员会证实.日本和美国就核武器等议题存在3份密约。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公开承认此前否认半个世纪的核密约。时隔半个世纪日本揭开日美“核密约”的神秘面纱,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然而,核密约的最终公布是否意味着这场旷日持久的风波将就此完结?恐怕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16.
对日关系的艰难求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日新思维”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关键主张就是“不宜让‘历史问题’影响中日关系的全局” ,但并非主张中国单方面放弃或搁置历史问题 ,而是主张“双管齐下”(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 ,又要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地处理对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可以说与这种“思维”是完全符合的。尽管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 ,我们仍然坚信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以小泉这样的个别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 ,是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20日,安倍晋三当选为新一任自民党总裁,并于9月26日出任新一届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本文拟简要分析安倍领导的日本政府将奉行何种内外政策,对日本政治、经济、外交的走向以及中日关系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1995,(1):34-34
日将增加明年的科技预算日本政府将在下届国会提出的1995年度财政预算中,大幅度增加科技预算。据透露,在日本政府已经内定的95年度预算中,科学技术振兴费为6843.57亿日元,比1994年度增加7.5%。其中,文部省的科研费和科学技术厅的科学技术振兴调...  相似文献   

19.
白益民 《环球财经》2012,(10):60-62
2012年并不是玛雅传说的“世界末日”,却是中国海洋的多事之秋。这一年,日本、越南、菲律宾三国轮番上演抢占中国固有领土的闹剧。今年以来,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此次钓鱼岛之争。这场由石原慎太郎“购岛”言论引发的争端,又一次让中日关系跌到冰点。  相似文献   

20.
安江虹 《西部论丛》2008,(10):25-27
在日本的历届首相中,如果要找一位最能为中国人所接受的人选,福田康夫恐怕算是一个。这位看上去平易和蔼的日本前首相,在其任期内对华的友好态度,令人印象深刻!无奈朝小野大,加上丑闻不断,福田内阁不得不匆匆结束了其生命。而接替福田康夫的麻生太郎则多少让中国人感到不快。这位麻生素以“大嘴”著称——亲美反华,歪曲历史。他的上台让刚刚好转的中日关系再度扑朔迷离。中日关系将向何处去,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