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桃花源记     
陶渊明的理想社会生活就是求个温饱安逸和无忧无虑,使老百姓能过上没有烦扰的田园日子……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办到了。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偏远小农场——逊克农场,老百姓的生活比《桃花源记》所描述的还要安逸舒适自由得多。晋代文学家陶渊明有一篇传世名作《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堪称散文中的极品。这篇文章不仅仅  相似文献   

2.
3.
蔡报银 《老区建设》2008,(21):34-35
1700年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寄予人类理想的美好社会,伟大领袖毛泽东豪情万丈:“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沧海桑田,诗人乌托邦的构想如今在桑梓已变成了现实。面阳山下,溪流淙淙,桃花夹岸,落英缤纷,屋舍俨然,相交相通,山峦叠翠稻花香。  相似文献   

4.
天大的小事     
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名字叫《天大的小事》。我从网上购来,浏览了一遍,很有感触。这本书实际上是《北京晚报》等近年来发表过的有关民生报道的图文集锦,讲述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小事情。但仔细看一看品一品,真的是小事不小,事事关天:从老旧房防火讲到儿童乘车,从美国的垃圾治理讲到中国的公厕卫生,从宠物的教化讲到电梯的安全……厚厚的一本书,阐述了城市如何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的诸多秘笈。这本书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要善于做小事,把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小事都做好了,老百姓就会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就会更强盛更伟大,党的施政目的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5.
徽州文化     
《安徽省情省力》2006,(1):44-46
诗篇中的“古黟桃花源” 自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问世以来,其笔下没有战祸、没有王税、人们怡然自乐的世外仙境“桃花源”,为人们所景慕而企盼。尽管陶渊明所写的是与世隔绝“世外桃源”这一理想境地,并无实指,在人世间是不存在的。但不少地方仍争相以“桃茶源”自居或自比,不少文人墨客还为此写了无数诗文以赞颂。当然,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也不完全是凭空虚构,而有其产生典型的社会基础,正如陶诗开头所写:“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地”,由于躲避连年战祸及苛政重税,而与外相对隔绝的乱世避地还是有的,而且不只一处。这些,关心世态的陶渊明当有所见和所闻。因此,以之为原型,通过高度概括及充分想象和合理虚构,而创造出“桃花源”这一典型艺术形象,并流传于人间。  相似文献   

6.
田景和  李化 《中国西部》2011,(22):42-43
自东晋陶渊明写出《桃花源记》与《桃花源诗》后,历代文人墨客便咏唱不绝,乃至于成了后人抢夺的宝贵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已有30多处"桃花源"各自开花,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重庆酉阳县、  相似文献   

7.
<正>酝酿13年之久、8次会议审议、创造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高票获得通过,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通过实施,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2012,(11):16-21
《桃花源记》。一篇只有320字的散文能流传1500多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因为这类经典的散文总是说出了一种道理,蕴涵着一种美感,让人一开卷就沉浸在它的怀抱里。《桃花源记》点出了国人心灵深处的桃源梦,并引领无数的后人跟着陶渊明描绘的桃源美景去寻找桃花源,发现桃花源,深信桃花源。"田园将芜,胡不归"真正的桃花源是我们自己心中的梦想,需要耐心去寻找。只要心里能够酿造出这样的美酒,在现实中何愁找不到这样的镜像呢?它可以是国内某处的乡村,可以是雪域江南,或是武陵仙山。只要有快乐的心情,在路上我们总能找到一处能让身心小憩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9.
新岳阳楼记     
一清 《环球财经》2014,(9):125-125
《新岳阳楼记》在草根的笔下出土。 《新岳阳楼记》与原《岳阳楼记》段落字数一样,均是四段结构,360个汉字。《新岳阳楼记》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认为历代帝王之所以从未拜谒岳阳楼,是因为无法面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般名句的千古镜鉴。所以“霓旌每以绕道”。因为“民忧君以祈国福”,老百姓做到了“忧国”,而“上乐玺以衷代传”,人君们却更在乎权杖在手、世代相传。所以无言以对岳阳楼下这“吞江衔山”、“皓月千里”的“洞庭一湖”之“鉴”。如是,“若果登楼面璧,竟作何言”?所以只有绕道而过,留下“独忘于岳阳楼者”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不但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而且还为我们勾画了一副让人留恋往返,如痴如醉的美妙佳境。  相似文献   

11.
运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礼俗秩序——法治秩序这两对核心概念,构造了社会结构的四种理想型,同时分析了这四种理想型社会中权力运作的主要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之工作》和《五七指示》分别写于1919年12月1日和1966年5月7日。两文跨越的时空很大,但认真研读,反复比较,就能看到其中仍有一种合乎逻辑的联系,从中不难发现晚年毛泽东和青年毛泽东对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有着连续性、一贯性和统一性。所不同的是,和《学生之工作》相比,《五七指示》增加了"批判资产阶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为《港口经济》写这篇短文时,全国两会结束不久,离上海世博开幕已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全国老百姓关注并着力两会精神的落实,充满信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满怀自信与喜悦的心情迎接上海世博“五一”召开。  相似文献   

14.
张捷 《环球财经》2013,(3):32-35
显然,西方是在给公众洗脑,通过美好的文学作品的包装,灌输一些他们需要的私货很多人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西方的“法制社会”,似乎西方的法制社会自来就是“普世”和阳光灿烂的。中国老百姓认知西方社会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其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新简单主义     
简单的反意词是复杂,针对白领阶层的繁复生活方式,譬如繁忙的工作流程、自驾车旅行、享受豪华SPA、挑剔地进食购物、休闲聚会时也不忘记结交未来可以共享共赢的合作伙伴……目前暗涌着一股“新简单主义”的浪潮。他们在闲暇之余,既不看电视,不上网,也不大规模购物,为了简单,甚至空手到杏无人烟的山野,享受自然带给自己的宁静与安谧,有如劳伦斯笔下的裸体,任由山颠嫩草和阳光带给肉体的抚慰之感,除了吃饭、睡觉,他们什么都不想做。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和乐社会。三百余字的寓言,所以能诱人千古、余韵至今,魅力不在别处,在其想象力。  相似文献   

17.
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主要有主言情与主寄托两种说法,笔者认为《闲情赋》中所写美人、作者心目中的君主和作者的高洁人格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其衔接点是作者独特的文思,这个一体化的空间由三者的运动推动而旋转,构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笔者通过对原文进行逐步分析,阐述此赋中包含的多种意象组合及重迭意象蕴含的多重复合旨意,认为其囊括的主要对象即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及其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18.
杜建华 《发展》2011,(1):82-82
一、公平正义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从春秋时代孔子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到近代康有为《大同书》中提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永思 《老区建设》2009,(19):I0001-I0003
在全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之际,我们就在赣州召开这次会议,主要考虑有三个方面:一是实施新世纪第一个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年就要到期,很有必要在今年召开这么一次会议,进一步发动社会力量来共同确保全省明年如期完成《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叶子 《走向世界》2014,(44):36-39
郑板桥出任山东地方官时,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讲述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即使民间的声音再小、再弱,也要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注。百姓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着他的心。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已成为当下民生服务工程面对的时代考验。漫步于莱山的大街小巷,下棋的大爷、晨练舞剑的大妈、树荫下纳凉游戏的孩子,用安逸的神情、矍铄的面容、嬉闹的笑声,衬着这座城的情怀。民生在这里不是吆喝着口号,而是写在一张张脸上的淡然,和与年纪相符的表情,这其中,少不了89000热线的功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