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又开始为稳增长而加大贷款。7月份前两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放贷规模达到500亿元,是6月份的两倍。信贷投放力度加大,但各银行意见极大。我也不能认同这样的做法,因为对银行而言风险巨大。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重走回头路,是通过放大银行风险以换取经济的增长。这将放大风险,会使经济成本相应增长,以至于稳增长之路更难走。那该怎么办?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案是:中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向商业  相似文献   

2.
万鲁宁 《宁波通讯》2012,(11):13-15
5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预调微调力度。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表明,4月份以来,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稳增长”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正在逐步走出衰退,中国经济向好趋稳,但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重工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股市和房市泡沫凸显,通胀风险升高。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调结构促增长,加大力度推进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应对通胀预期与压力的能力。根据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优化刺激内需的政策,促进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动力协调发挥作用,实施创新型经济、绿色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4.
余斌 《发展》2012,(12):29-31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了下行态势,且降幅有所扩大,并创1992年以来季度累计同比增速回调时间最长记录。这既是多重周期因素交织、内外需求下降叠加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向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面对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宏观需求政策的基本稳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确立稳增长、稳效益、防风险的宏观调控基本思路;重视改革导向的供给政策,激发供给活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为中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评论》2007,9(2):8-11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是: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消费活跃,投资增长趋稳,经济增长率趋高,货币供给增长加快,物价涨幅加大。综合分析主要影响因素,预计上半年经济增长处于高位运行态势。主要根据是:  相似文献   

6.
远见     
《浙江经济》2014,(8):5-5
李强:全力做好稳增长促转型防风险工作 稳增长,重中之重是抓好工业,确保工业稳步回升。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大市大县,加大扶持力度抓外贸出口,抓企业帮挟。促转型,必须统筹抓好创新驱动、“五水共治”、“四换三名”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态势。社会生产力水平较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消费日趋活跃,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不断改善。不过,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流动性过剩矛盾突出、信贷投资增长较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问题尚未根本缓解的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速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加大,食品、房地产等领域价格大幅上涨等,应认真研究和对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艳英 《开放潮》2005,(9):66-67
银行和企业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银企关系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环节和重要纽带,不仅关系到银行、企业的效率和风险,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波动。本文就当前经济形势及国际借鉴谈谈我国银企关系制度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一周新闻     
官方"微刺激"经济稳增长 有媒体报道称,自4月份以来的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将稳增长作为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等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5月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些措施被市场解读为"微刺激"。  相似文献   

10.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48-49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需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平衡点。宏观调控“微刺激”的精准发力,将有利于短期的增长稳定,也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较快进入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统筹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本届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执政思路。而当前,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同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反应,“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浙江经济》2011,(19):10-10
财政金融风险笼罩全球 9月20日发布的201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面临两大逆风:一是从年初开始,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二是日益增加的财政和金融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林坚 《开放潮》2006,(1):52-55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当前银行急需在消化不良贷款历史包袱和争夺优质客户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形成的信贷文化只能是把防范风险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在贷款决策中只选择贷款决策的风险最小化,过分依赖抵押,使抵押从手段变成目的,从第二位的决定因素变成第一位。这样信贷资产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公司集中就成了银行业务拓展的必然选择。应该说近几年来银行的企业化改造使银行原有的所有制歧视情结被打破,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也是各大银行竞争的优质客户。但缺乏有效抵押物的中小企业得不到银行青睐也在意料之中。问题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这种从上到下形成的错位的信贷文化越来越成为损害经济增长潜力、威胁经济平稳增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周新闻     
正官方"微刺激"经济稳增长有媒体报道称,自4月份以来的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将稳增长作为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与此同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进一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等稳增长措施相继出台。5月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这些措施被市场解读为"微刺激"。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  相似文献   

14.
今年前三个月商业银行贷款增长明显加快,很多商业银行将贷款服务对象集中于和政府投资计划有关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这类项目银行抵押担保要求往往被降得很低。部分银行在资金投放上受地方政府的压力,可能会放松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使资金流向经济前景不好的项目,风险也随之加大。  相似文献   

15.
刘燕 《北方经济》2007,(7):47-48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体系是经济体系的核心,而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银行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已成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风险管理是保证银行安全、高效经营的重要手段。自加入WTO、国家实现宏观调控以来,风险管理正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风险管理已从过去过多关注局部风险、重视微观风险、监控操作风险转向加大对宏观风险、整体风险、系统风险的控制等。深入研究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银行对风险的识别与规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一季度基本情况开局还不错,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稳两快”。“两稳”,主要是农业生产形势运行平稳,还有一个是农产品价格高于去年。“两快”是农民现金收入增长加快,还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进程加快。当然后面还有“两难”,一是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二是农民继续增收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国内外经济将呈现“全球趋弱、国内走强”的发展态势。稳增长重在稳预期,要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三大需求协同拉动,全力以赴促经济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在全球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胀、供应链短缺、国际局势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黑天鹅”“灰犀牛”等事件风险急剧上升,全球经济风高浪急,贸易增长预计将大幅放缓,不确定和难预料因素增多。面对惊涛骇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国内发展信心和社会心理预期向好。总体判断,2023年国内外经济将呈现“全球趋弱、国内走强”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8.
稳增长不会重回政府主导投资的旧模式,而是逐步转向以民间投资拉动为主,这是本轮稳定投资需求的新意所在2012年以来的经济增速虽然仍在预期目标区间内,但是疲软的经济数据凸现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按照此前的很多分析,一季度经济增速会探底、二季度开始稳步回升,然而从4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来  相似文献   

19.
经过2002-2004年的加速增长之后,2005年中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就业增加,投资增速高位回落后趋稳,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物价水平稳步回落,财政金融平稳运行,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亏损大幅增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开始显露、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贸易顺差过多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主要是贸易摩擦加剧并呈常态化,石油价格高位徘徊,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增长可能放慢等。  相似文献   

20.
双周     
中国经济速度之间 经济低增长不可怕,可怕的是低效率的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经济数据似乎不够理想,5月份虽然有了一线光,但实体经济下行的风险依然很大,于是,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担忧开始弥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